科尔沁。
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春光之下,万里碧茵。
一座城池突兀的出现在这碧波之中,就像是一艘征服绿海的战舰。
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却不是在停歇,而是像参天大树一样,把根系深深地扎入土壤,做好了屹立万年的准备。
科尔沁城是赵无恤的领地,也是中原诸国在北方草原落下的第一颗棋子。
这象征着中原彻底击败匈奴,也象征着中原第一次实质性占领草原。
所以,这座城无论实际的价值和用途,还是历史上的影响,都远远超乎想象。
岳川对这座城的经营也非常上心,明里暗里都在为赵无恤输送资源,提供便利。
可即便如此,科尔沁城的发展还是坎坷、艰难。
“城隍大人,草原上的冬天,真的不好过啊!”
说起这话时,赵无恤满脸感慨。
打匈奴,简单!
但是镇守这片土地,不让另一个匈奴崛起,太难了。
赵无恤北击匈奴正是入冬时节。
一整个冬天都在战斗、奔袭。
打垮匈奴之后又忙着移民,搭建帐篷、修筑城池、准备越冬物资等。
赵氏也支援了不少人力、物力。
毕竟这是赵氏儿郎,自家的崽立下这种不世之功,赵氏脸上也有光。
更何况赵无恤在草原上建立了一座新城。
宗族怎么也得表示表示,否则这脸还往哪搁。
韩氏、魏氏也想在草原上圈地建城,但是他们低估了在草原上垦荒的难度。
尤其是冬天垦荒。
经历几场寒风之后,韩氏、魏氏垦荒团都乖乖的找上赵无恤,求大佬收留。
也正是得了三家的支持,赵无恤才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城池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当然,还是得感谢城隍大人送来的那些野人,他们在城池建设中出着实出了大力!”
岳川目光瞟向外面,果然看到许多浑身长着浓密毛发的大块头。
“当初也是想着给他们找一个明主,找一条出路。”
说起东北山林中的野人,岳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索伦人,这支被大清折腾没了的“战斗民族”。
索伦人是古代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通古斯人,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古老时代。
他们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同时也有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当地,索伦一词是“家中顶梁柱”的含义,这是一个带有荣誉性质的称号,并非一个民族。
索伦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塞北极寒之地,艰苦的环境造就了其耐饥饿、耐驰逐、耐战斗、耐风雪的民族素质,加上他们体质强壮、弓马娴熟,所以他们成为了清政府重要的兵源之一。
满清入关后,从平定准噶尔汗国、镇压大小和卓叛乱,从广袤无垠的草原戈壁到高寒恶劣的青藏高原,都少不了索伦人、索伦兵的身影。
可以说是满清最强的战力,八旗最后的颜面。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六月,廓尔喀军队(今尼泊尔王国)在大嘤帝国的指使下入侵西藏边境。
也是索伦兵,摁着英国暴揍一顿,历史上为大嘤帝国四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的“廓尔喀战士”,被索伦人在家门口打得满地找牙。
只可惜,索伦兵在满清地位不高。
索伦人几乎参与了满清所有的战役,但因开化程度低,文化水准有限,大多默默无闻。
世人只知“披甲人”,却不知有索伦这个部落。
清宫戏里惩罚奴才经常有一句“发配与披甲人为奴”,这个披甲人说的就是索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