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 / 2)

万里封疆 唐知非 2000 字 7个月前

“从今往后,北境军听我号令!”严翊川的声音洪亮而有力,穿透云霄。

北境军病急乱投医,竟皆俯首听命。

严翊川便这样借势发挥,迅速稳定了局势,顶替了叶铮将军的位置,做了北境军的新首领。

在沙场上,他如鱼得水。五狄攻势虽猛,却与欧罗军不同,他们没有火铳加持,仍坚持以骑射应战。

短短数日,五狄便被迫撤退,重新回到了国界之外,为北境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这正好给北境军留下了喘息的机会。严翊川安顿好北境军,便马不停蹄地往旸谷城奔来。

然而,这一切在谢央看来,便全然变了个样——

第97章护城

“他这是要先收服五狄势力,再联合他们一同南下,彻底摧毁我大梁!”梁帝怒不可遏,语气之中满是恨意。

然而,这愤怒的情绪还未完全释放,又一道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来——寒英将军以身殉国,中垣郡防线轰然崩塌。

消息如寒冰刺骨,瞬间冻结了宣政殿内的一切声响,众臣面容失色,满是震惊与绝望。

谢央的身体微微颤抖,那双曾经充满杀伐之气的眼睛此刻却布满了血丝,他仿佛顷刻之间苍老了许多。

“陛下,微臣斗胆进言,时局紧迫,硬碰硬恐非上策。不如暂避锋芒,保全实力,以待时机,再图复兴。”右相张呈林颤抖着声音,跪伏在地,双手紧握着衣襟。

“右相的意思是?”左相王锐问道。

“如今河东、中原沦陷,北境面敌,只有西疆与边丘能提供庇佑之所。不如先退居西疆,再谋打算。”右相张呈林道。

“右相此言差矣!我大梁子民,岂是贪生怕死之辈?岂能因一时之危便弃城而逃?当以血肉之躯,捍卫每一寸疆土,宁死不屈,方显我梁国风骨!”左相王锐怒目圆睁,大步流星地走出队列,声音如雷贯耳。

太子紧随其后,语气坚定:“儿臣附议!我大梁子民,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宁为忠魂守故土,不作降虏苟偷安!”

“臣等附议!”

群臣激昂响应,文官们纷纷慷慨陈词,不少武将却面色犹豫。

谢央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深深地扫视着殿下的每一个人,心中五味杂陈。

张呈林再次恳切陈词,字字泣血:“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若因一时之勇,断送国之大计,实乃不智之举。”

谢央沉吟片刻,任由朝臣争执,终是缓缓开口:“张卿之言,朕心领神会。但大梁之基,在于民心;大梁之魂,在于不屈。若我辈今日弃城,他日何以面对先祖,何以告慰苍生?”

“陛下所言极是!”肃亲王挺身而出,他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儿臣愿与陛下共赴国难,誓死守卫旸谷城!”

此言一出,犹如战鼓擂响,群臣皆起,高举双手,齐声高呼:“誓守旸谷,誓守大梁!”声音响彻云霄,激昂之情溢于言表。

新任羽林军大将军卫霆骁,英姿飒爽,挺身而出,声若洪钟:“陛下,末将愿率残部,誓死守卫旸谷,直至最后一息,绝不退缩!”

肃亲王嘴角微扬,心中暗自得意。卫霆骁是他向梁帝举荐的,皇上若能重用卫霆骁,自然也是看重他。

梁帝环视四周,眼中闪过一抹欣慰与决绝。他觉得有此等忠臣良将,他大梁怎么可能输?

他不敢去想那令人胆寒的可能性——万一没守住,他的大梁岂不是要亡国。。。。。。?

太子见状,急欲请缨:“父皇,儿臣虽不才,亦愿随军共守旸谷,保卫父皇安危!”

梁帝见状展颜一笑,露出了几日以来第一个笑容:“晦儿有心,可你成日围在朕身侧,哪懂带兵打仗?还是让你弟弟来吧!”

“儿臣遵旨!儿臣与凌安共守父皇,万死不辞!”太子恭敬答道。

“好!朕便与尔等同心协力,共守家园!”梁帝一挥衣袖,豪情万丈,“即刻传令下去,全城动员,加固城墙,筹备粮草,我们要让敌人知道,大梁之地,虽历经战火,却绝非轻易可破!”

宣政殿内,无限热血与决心在顷刻间被点燃,群情激愤,如同狂风骤雨,几乎要将整个大殿的穹顶掀翻。众臣们眼中火焰跳跃,闪烁着不灭的斗志,他们的誓言交织在一起,化作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激荡着大殿的每一个角落,激荡着每一个在场之人的心。

在这股激情的浪潮中,似乎连空气都变得灼热。一瞬之间,战争便成了如此简单的一件事,仿佛只要参与者的决心足够强大,便能成功击退来势汹汹的敌人。

右相张呈林不禁叹了口气。

夜幕低垂,旸谷城城门附近,欧罗军的烈焰如狂龙肆虐,舔舐着城门,黑烟滚滚,将天际染成了墨色。

梁军没有足够的城防兵力能够部署在旸谷城外围,为求万全之策,谢央下令舍弃旸谷城外围,所有可用的战斗力撤回皇宫之内。百姓们虽被下令即刻撤离旸谷城,却仍有许多不愿抛弃故土的百姓心存侥幸,留守家中。

皇宫之内,厚重的宫墙仿佛成了与世隔绝的避风港,众朝臣携家眷涌入,齐聚一堂,誓要共生死荣辱。

护城河上的钓桥被高高吊起,重门紧锁,瞭望台上烽烟四起,巡逻的士兵来回穿梭,每一寸土地都弥漫着紧张而肃杀的气息。

郁明卓携残兵退回皇宫之内,至此所有战力皆以集结完毕,准备在皇宫内进行最后的殊死抵抗。整座皇宫,从内到外,都笼罩在一种庄严而沉重的戒备之中。

一日黄昏,皇宫城楼上的守卫们眺望远方,只见旸谷城城门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如同末日降临,将黄昏的宁静彻底打破。

守卫大惊失色,忙报梁帝有敌袭。

远处冲天的火光自旸谷城城门向近处蔓延过来,浓浓的黑烟燎过青天,给黄昏蒙上了一层灰。

皇宫中,人心惶惶,宛如惊弓之鸟,每一丝风动都足以引起一阵惶恐的涟漪。听见愈来愈响的喊杀声,众人愈发提心吊胆,惊惧不已。

然而,欧罗军并没有顷刻之间席卷旸谷城。裂天的火光与喧闹声在城门处骤然停止,随着夜幕的降临,原本连城一片的火光逐渐散落开来,化作点点微光,在城内的街巷间游走,似有火把在街巷之间肆意游走,诡异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