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食品组织(1 / 2)

🎁美女直播

她既着急害怕挑不到得体的裙子参加面试,又担心自己的发型——的确很郊区主妇风,这个她清楚——赶紧在心里调整了一下自我形象,使其不同于迈克尔·布朗太太。不过,她的种种担忧,全属多此一举。因为她才刚踏进查理·库伯先生的办公室,对方就说:“谢天谢地,你总算腾出时间过来了。今天就上班,可以吧——很好。”

她的朋友兼介绍人艾伦·波斯特说她是个极其能干的家庭主妇,经他们一再怂恿才同意暂时撇开家人,为这个国际大组织分忧解难。刚开始的时候,她被列入一个特殊小组即业余翻译的名单之中,搞得她觉得自己像是来打下手的。

后来情况有所变化,原先物色好的四个翻译能手中,有两个因家庭和身体原因,打了退堂鼓。

“这整件事儿就是邪乎,怎么就这么背运呢!”查理·库伯嚷道,“不过我相信有了你,我们就会转运的。”说完他催着她一路小跑地穿过一条亮堂堂的宽阔走廊,走廊上安了许多窗户;然后又赶着她走进一个大电梯,电梯里挂了一幅画,画上的黑皮肤女子笑盈盈地从翠绿的树上采摘咖啡豆;出了电梯又穿过一条富丽堂皇的走廊,先经过黄油会议小组,然后是糖会议小组,最后来到一个宽敞无比的长方形房间,房间中央放着一张油光发亮的椭圆形桌子,一看到这张桌子,立即让人联想到,肯定在某个地方有家工厂,专门为国际会议生产超大号桌子,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应有尽有。

有场会议正在进行。会议桌上放着水杯、铅笔、水笔,以及写了字的散乱稿纸。椅子七歪八扭,但上面空无一人;代表们都在楼下喝东西——大概是咖啡吧——聊眼下最平常的话题,谈论公共部门或公共场所的职员办事效率低、工作能力差什么的。进来的人数越来越多,也就有越来越多人谈论这个问题,说话人的火气也越来越大。而服务人员呢,本来就麻木迟钝,此刻就更跟不上客人的要求了。直到这个时候,圆滑的查理·库伯才告诉凯特,本来是希望她早上十点就能开工,给第一场大会开幕帮忙,不是十二点现在这个时候,当然这不是她的错,又没有人通知她,他搞不懂为什么老出状况。没错,他想到了,是有人对她说:“早上能过来一趟吗?”——就是这样!

可是,现在她能上阵吗?是马上,或准确地说,会间休息结束后代表们回到会议室的时候。除她之外,当班的还有一个葡萄牙语同传高手。

凯特先前以为,今天只是初试,所以她对好几个相关人士说,她会赶回家洗衣做饭的。不过,她可以出去打个电话,然后……查理·库伯一听立刻愁容满面——代表们马上就上楼了,就因为她,凯特到位了,才把他们全部招回来的。凯特痛苦地叫了起来,这么多年来,她做事都是有板有眼,井井有条,面对这么突兀的安排,她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至少查理·库伯可以替她打个电话,说布朗太太没空,在忙别的事情。这个电话是要打给艾琳的:她强忍住内心的冲动,没有请他代说妈妈爱她,谢谢她的支持。凯特听话地跟库伯到一个年轻女子身边,这个女子给她讲了工作中要注意的事项。会议室的每个座位上都安装了一台仪器,接收从非母语译成母语的语言,即把讲话人的声音传输到听者那儿。通过凯特,这一环节尤其重要。仪器上面开关众多,每个开关都接通一门外语,连着耳机。房间两头各有一间玻璃同传室,里面的开关、接收器和耳机就更多了。凯特要做的就是坐在同传室里,听见用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的发言,就边听边大声译成葡萄牙语,她的声音会通过传输器送到说葡萄牙语的代表耳中,那些代表多为西班牙人,不懂英语,或者懂英语却宁愿说母语。她本人就像一台机器,传入耳朵的是一种语言,送出嘴巴的又是另一种语言。

当然,尽管翻译人手不够,她也不会独自在同传室待上一整天。库伯会经常派人替换她,让她休息,补充那无比重要的精力,因为搞同传是极其累人的活儿。对这份工作非同一般的繁重程度,查理·库伯强调了一遍又一遍。刚才他出去给她家人打了电话,自以为那是个不值一提的小忙,所以没告诉她,这会儿刚回来。凯特和他一起坐在同传室里,头戴耳机,在他的帮助下熟悉开关的使用。他一边指导一边在便笺纸上写告示:本次会议未能配备足够的翻译,组委会对此深表歉意,恳请各位代表宽贷、体谅。他拿着这页纸,急冲冲地跑出去,找打字员打字。透过同传室的玻璃,凯特——现在里面就她一个人——能看见会议室,从她这个位置看,非常悦目。高高的窗户,四面墙都用赤褐色木板包好,上面的纹理各式各样:木纹的、螺纹的,以及图案形的。地上铺的是清一色深蓝地毯。

就是这个房间将决定数以百万计小人物的命运和财富,决定他们今后种什么庄稼,吃什么和穿什么——还有想什么。

查理·库伯拿了一叠纸——那一页致歉信在短短几分钟之内神奇地变成一大叠——往每个座位分发,尚未发完,代表们就有说有笑地鱼贯而入。这群人真引人注目啊!国籍不同、肤色各异的俊男靓女汇聚一堂,此情此景正是电影制片人梦想拍摄的联合国图景。话又说回来,演员能演绎出这种漫不经心流露出的威望,能表现出这份满满的自信吗?他们给人的印象就是如此。单单这种气质,就足以将他们和助理、秘书,以及随从人员区分开来。这群男女分别在各自的座位坐好,依旧从容不迫地说说笑笑,神态之间明白无误地写着“权力”两个字。每个手势、每个眼神,都传递着自身的作用和占据的分量。

有的代表穿的是民族服饰。其中有五六个男女,来自非洲什么地方,显得鹤立鸡群,让其他所有代表相形见绌。他们个子高大,举止优雅,衣着气派——袍子褶皱、耳环耳饰、转头回眸无不恰到好处。如果有个男子,他的决定能够影响千里之外山脚下扛咖啡包的人们,那么就连他身上的西服褶痕都透着威严。

会议正式开始。凯特发觉,她的大脑机器运转顺畅。尽管有那么一小会儿,她很慌乱,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好像会永远空空如也,可是当她听到从自己嘴中说出的像模像样的语句,再看一看听者的面部表情,紧张情绪顿时一扫而光。似乎没有人听不懂她翻译的东西,好像原话就该这么说似的。

才过了一会儿工夫——其实已经足足两个小时了——她被一个同事替换下场,送去休息室,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接着她一脸自信地重回工作间。等到下午五点,她俨然已是该组织的一分子了,就像家庭成员一样。她下班回家,已经来不及准备晚餐了,女儿煮好了饭,家里一切运转自如。

到了周末,那种世人酷爱、味苦而香馥的植物的复杂特性,凯特大抵已经了解,她满脑子想的都是那东西。此时,她家的房子已经整好待租。很快房子就租出去了,租到九月底。一家人也已各自前往目的地,根本不需要她的帮助。她只消漠然地丢下一句话:“你们谁盯一盯这事儿,我没空儿。”可是就在一周前,她要是说这样的话,语气肯定是忐忑不安的。她吻别了丈夫、女儿和三个儿子,因为忙碌,来不及体会什么异样情感。

她搬进一个女同事租的公寓,这个同事原来也是个翻译,现在高升了,负责会议的组织工作。她带足了这几个月的必需品,从家搬到这里,前后不过半个小时,其间还倒腾了几件衣服塞进皮箱。

这几件衣服尚未派上用场,都是这个星期匆忙买下的,为的是能让她顺利过关,进入这种生活方式,就像护照一样。迈克尔·布朗太太可不能被人笑话不懂穿衣;不过,国际食品组织聘请的又不是迈克尔·布朗太太。

购物之前她问查理·库伯她的报酬怎么算。查理那张憔悴但温和的圆脸,立即露出自责的痛苦表情。身为如此众多会议的男保姆,他成天挂在脸上的就是这副招牌表情。

“天呀!”他说,“真抱歉!噢,我不知道你——瞧我多糊涂!我应该事先跟你商量来着,可这个星期实在够戗——真的,幸亏老天有眼,把你送来了!”之后他说了个数字,惊得她差点儿叫出声来。看他彬彬有礼却漫不经心的样子,似乎世界上的工会组织、薪资之争、贫穷、饥饿之苦都不存在,这些国际组织官员的薪水,这些生活必不可少的财富,可以由他安排。

于是她去买了那些衣服,买了大半打,心想只要在国际食品组织干满两周,就能买下一整橱的衣裳,足够她美美地外出度一次假。可惜,她的计划不过是去苏塞克斯郡见一个老友,或者去苏格兰看看姨妈。其实她并没有想好该去哪儿。

到了第二周,她已觉得工作压力不大,做得游刃有余,像在家中操持家务一样——难以置信吧,才不过几天的工夫。她机械地工作着。会间休息时就走出同传室,到咖啡间闲坐旁观。再怎么说,她都是个外人,觉得无权加入那些特权人士之中。她只是个临时工,干完这一周就可以走了。不过,她觉得自己可以理直气壮地坐在里面——穿了新衣裳就更心安理得了——喝着上等咖啡在一边旁观。屋里像个集市一样,或者像一场没完没了的热闹晚会。

一个女子坐在一间公共休息室里,神情悠闲,目光敏锐,像个社会组织的官员,穿着很像,神情也很像,却听凭她个人的生活——或者对个人生活的想法——源源流过脑海。难道这二十五年来,她只是作为家庭的一分子,为一大家子忙忙碌碌,都忘了那种普通生活,那种家庭之外人人享有的生活,是如此惬意,如此轻松?他们一个个穿得多么光鲜得体,肌肤多么红润光泽。他们走进这里,一个眼风就能招来同伴的盈盈笑容和愉快表情,然后招招手自顾自坐下来,做个手势:我想独自待会儿——这个心愿当然无人忤逆;要不就是随意地、近乎简慢地扫视一圈,看看可以加入哪些人群。他们的举止从容自在,似乎看不到一丝紧张,而你只要出了这个庇护场所,随便在哪一条街走上五分钟,紧张感肯定就会尾随而来。不管哪条街,哪个商店,哪户人家,人们都紧张地进进出出,人流一波接一波。在这栋雄伟的公共建筑之外,纷争此起彼伏。可是这里呢?这些气度雍容之辈,个个都被金钱打造得神采奕奕,尝过痛苦的滋味吗?躲在黑暗中痛哭过吗?渴望过难以企及之物吗?他们当然经历过,肯定——但是没有表露一点迹象。他们是否——不过,可能这个问题不合适宜——饿过肚子?

你也许难以相信,他们如今遇到的问题是多么微小,几乎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只要你还记得建造这栋大楼的宗旨,以及纷至沓来、济济一堂的与会者为何而来。因为凯特已是其中一员,知根知底。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现在的凯特不再是“遇到意外事件和有人生病时替补的临时翻译”了。她是凯特·布朗,走在过道上遇见的都是温暖的笑脸,不时被人叫住讨教主意和打听消息。上哪儿买这种那种面霜或某种特产食品;怎么去饭馆、酒店和时装店;该到哪儿买英国羊毛制品和威士忌……

上一星期,当她精疲力竭瘫倒在床时只有工夫想,她都成了一种功能了:她变成了,她就是替一大群国际公仆服务的语言。这个星期,因为不累,所以躺在床上睡不着时她就想:自己的第一种功能——扮演技术高超的鹦鹉角色,怎么三下五除二就被原来的角色赶下马了呢?这个怎么做那个怎么做,这个到哪儿找那个到哪儿找?——他们居然问她这个新手!话又说回来,说她是老手当然也不过分,因为在这幢大楼进出的人多数每次就只待几天而已。

她摇身一变又开始重操旧业:成了保姆,或护士,像查理·库伯一样。还有母亲。没关系,再过几天她就可以脱身,再也不会像只见人遇到一点儿小麻烦就滥施同情的鹦鹉;她就要自由了……凯特察觉这一心思,打了个冷战。她发觉自己忍不住会想:早知道和迈克尔去美国好了。她知道自己动辄就想:去萝丝那儿吧,我还可以搭把手替她带带孩子呢。萝丝就是她想去走访的苏塞克斯的朋友。

可是,这个夏天她并不想待在别人家里,那也太窝囊了吧。入睡前她打量了一下自己这间屋子:干干净净,对她没有一点感情。她心想,没错,这间屋子,比她家的大房子,比萝丝家的房子都要好,他俩的房子到处都塞得满满的,随便哪个物件都有来头,都有说法,都是家里这个人或那个人的,都是宝贝,都很重要。而这间小盒子似的屋子,里面只有一床、一椅、一橱、一镜——对,这就是她的选择,如果她能够选择……她做梦了。后来,等这一夜的梦成形时,刚才的想法就变成故事的第一章或梦中旅行的第一段路程,她努力想回忆起更多的内容和细节。可是,当她弄明白梦中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时——一种她清醒时从未体验过的既忐忑又欢喜的心情——她又把梦的内容给忘记了。黑夜中她醒了过来,想拼命拽住梦的尾巴不让它消失,到了早晨,那个梦变得和史诗的开篇一样,简单直接。

她正从一个景区的山上往下走,是北部的一个地方,她不熟悉。这时她听到有人喊:“快看哪,那是什么怪物,快看哪,有个黑乎乎的东西躺在那儿。”她想:是海参吗?肯定不是,哪有这么大的海参呀?原来是只海豹,搁浅了,正无助地躺在阴凉山坡边一块干燥的大石头上,痛苦地呻吟着。她把它抱了起来。很沉。她问它还好吗,能为它做什么。它呻吟了起来,她知道得把它送回水中,于是抱着它朝山下走去。

两周的工作就要结束的那一天,查理·库伯请她喝咖啡。她赴约了,查理问她有时间再干一个月吗,这个会议结束了,另一个会议又到开会时间了。

“这么说,我干得还行?”凯特问。就翻译这部分她知道自己做得不错,但眼瞅着这个正式员工对自己如此和颜悦色,他肯定另有企图。这家伙的确很有魅力。难道就是魅力让他得到这份工作?不过,若想弄清楚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个暂且不管,先听他说话:“噢,亲爱的布朗太太,这还用问吗?能找到你,我们不知道有多开心!真幸运啊!你能来帮我们实在太好了!”(瞧他说的,好像她做这事儿是为了急人所难,不是冲钱而去似的,听着真舒服!没想到堂堂一个国际公务员,当今的青年才俊,还这么体贴、这么绅士,真的出乎意料。)“真的,相信我,凯特——咱们现在能不能直呼对方的名字?你真好,肯替我们再做一阵子——要是有办法,我会把你永远留下的。不过,也许咱们改日再谈这方面的事?但我必须说实话,我们还想用你,倒不是因为你超强的翻译水平,你能一下子就上手,真的太棒了——有的人经过好几星期的训练还不见得行呢,可你呢——是的,还有别的原因。大家都夸你好,说你帮了他们很多忙。我没骗你,金斯米德太太,就是那个美国代表,今天早上还说,多亏听了你的建议,要不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想是不是因为你的大家庭?艾伦·波斯特跟我说起过你家那几个可爱的年轻人,说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我说,这就是关键的地方。我想一个人能做好一件事儿,就能做好其他事儿。要是你能再待一个月,转来做组织工作,那我们就太幸运了。浪费了你翻译方面的卓越才能——罪过呀。但别的事儿你也同样做得很棒。总之,要你放下做得那么出色的活儿,是有点强人所难。当然啦,要是你答应,报酬会更高。一个月——你能挤出一个月时间吗?”

她当然答应了,那可是一大笔钱啊:没想到有这等好事。她一直觉得不好意思,和那些天赋异禀、说外语同说母语一样流畅自如的“鹦鹉”拿同样的报酬,收入几乎和她丈夫,一个受训多年、经验丰富的医生不相上下。她丈夫可是个神经病科专家呀。(当然是英国专家,不是美国的,要是在美国,他的收入会翻上好几番。)而现在的薪水似乎高得更加离谱,简直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可是,在这个世界,有些情况并不符合一般法则、标准和价值,她只能接受。至于将她的特殊才华弃之不用,她的心头还是有些想法的:那她到底做什么呢?

其实呀,她的工作和在家里做的差不多。她开始安排事儿,打无数个电话,看看人员、事情、地点是否安排妥当……后来,突然间她遇到了关卡。英国突发伤寒恐慌。旅游业往往与公众健康的需要水火不容,二者之间的较量几天来殃及了各行各业。传闻除非重要事务必须进出英伦三岛,否则一律禁止。后来疫情得到控制,可就在这时,机场又闹罢工。据报道,这次罢工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接着又发现因为工作疏忽,预订的酒店客房数量不够,安排不下四十个与会代表——这个失误并不属于那种无法避免、非人力所为的大事,只需表示一下遗憾便完事了。出了这样的纰漏,组织高层急忙商量对策——他们忙着接打电话、收发电报,纽约、伦敦、澳大利亚、加拿大……商量的结果是,本次会议并非必须在伦敦召开。这次会议是国际食品组织的高层会议,讨论的是个普遍问题,即全球食品的供需问题。世界上适合举行会议的理想地点多如牛毛——巴黎怎么样?不,不行,七月的巴黎人潮如流,连停脚的地儿都没有——这么多问题悬而未决,看来只能把开会时间后推,因为现在已经是六月中旬了。他们提议、商量、否决了一个又一个欧洲城市:罗马、巴塞罗那、苏黎世。凯特忍不住寻思,像个持家的女人那样,为了处理推迟会议、征求意见和改变主意这些事儿,不知打了多少电话,单单电话费就够养活好几千人好几星期了。不过人家付给她工资又不是要她来持家,要她做的事比持家过日子还要省心。做什么呢?与查理·库伯和其他同事商量问题,在这方面她花的时间好像多得不成比例。她觉得自己陷进了一个名曰“组织泥沼”的东西,没有一个东西推得动,什么都磨磨蹭蹭,什么都得延期。她和他们说了又说,谈了又谈。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往国外打电话——莫非这就是那些大机构的日常运作模式?果真如此,难怪……为什么非得在欧洲这棵树上吊死呢?有人问道。那些成天东奔西跑、见多识广的代表,一辈子待在空气稀薄的房间里围着圆形或椭圆形桌子开会,城市只是长方形窗户的背景,根本不会介意桌上的纸张、铅笔、水笔、水杯和常任秘书是贝鲁特或内罗毕的,而不是罗马或伦敦的。北非怎么样?不行,太热了。那么就找靠北一点儿的城市——斯德哥尔摩如何?那个地方倒是适合冷静客观的讨论。奥斯陆呢?不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太偏北了,最好找一个比较中心的地方。对了,地中海地区不错,但是不要黎巴嫩和叙利亚,不要阿拉伯国家,最好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人都避让的地方。土耳其?不错,最好是——伊斯坦布尔?就是这个地方,可惜热了点儿,跟北非和罗马差不多。没错,可这个地方非常漂亮,会议也不是太多,代表们开完会,还可以尽情欣赏那儿的美景古迹,品味那里的宗教、文化和社会传统气息,借以消乏解困。提名了那么多城市,都因人多天热被否定了,可怎么单单伊斯坦布尔就通过了呢,真搞不懂。但罢工怎么办?这个嘛,他们可以先到法国再乘船到目的地,如何?没有飞机之前,大家不都是搭火车坐轮船出行的吗?话是这么说,可是——你得承认,飞机客运和国际会议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搭档。

伦敦的伤寒恐慌再次爆发。查理·库伯和凯特·布朗全靠电话安排本次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为期三周的全球国际食品大会。与会人员,都还待在各自的国家,他们只好一一电话通知,说会议地点不在伦敦,改在土耳其,到时土耳其会竭诚欢迎各位的。

凯特原本空虚的夏天变得忙碌了,得一直忙到七月中旬,要是会议再推迟或许还要更晚。她一直觉得不该接这份活儿。也许,她早该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琢磨那阵寒风。她应该拷问自己:为什么对丈夫、孩子,特别是对丈夫的情感会发生如此激烈乃至她无法控制的变化呢?如今她有很多时间,却发觉无事可做,或者几乎无事可做,这些年来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空闲——她意识到,她的情感装置在真空中运转:她所有的情感对象都在异国他乡,不在身边,无法对她的变化说长道短。爱恨、渴望、厌恶、需要、拒绝是什么滋味——有时短短的一小时就能让人感觉五味杂陈——就像这会儿她独自一人身无羁绊的时候,像疯子似的自言自语……幸好马上就会忙起来,至少得忙一个月。她又出去买了几件衣裳和配这些衣服的饰品。新买的这些东西和平时穿戴的很不一样吗?不是的,是搭配方式换了样。如果是她爷爷,就会说:“关键是事物的精神。”

一个女子站在不同商场的一面面大镜子前,以冷冷的不太友善的好奇,打量着一个四十出头的女子,这女子的身材还和做姑娘时一样,胖瘦不过一两斤;一头漂亮的深红色头发——当然是染过的颜色,因为头发白得很快。眼中带着冷冷的好奇,不过这种好奇很容易变成女人之间眼神的默契,成为情感杀手“嘲谑的鬼脸”第一好姐妹……说它是杀手,是因为她那些正儿八经的念头,那些有意识的想法被它统统消灭。是啊,最好不要和人长时间对视,这样极有可能引发捧腹大笑:是的,她知道,等待她的将是不堪入耳的笑声,笑话她做的那些破事儿……她和费切丽单独在一起,丈夫、孩子、客人都不在场的时候,特别喜欢(迷恋吗?一种预防手段?)放肆大笑。

不行,她得退后一步,从头到脚好好审视自己,确认站在面前的是一个刚届中年的时髦美妇。刚届中年——她还没打算进入这个年龄段。她冷漠地瞅着镜中的自己,发现自己的身材、五官、手脚、细腰、双乳、嘴巴、头发,以及脖颈,和她二十五年前迷倒众青年的时候,和她同丈夫喜结良缘的时候不相上下。的确分毫不差:兴许更加迷人,因为有那么多化学物质、保养品、营养食物、心力,消耗在她这具皮囊上——打个比方,假如她生在巴西的贫民窟,现在又会是什么模样?

不同的是——没什么实质不同。这又是她的一个问题,或一种感触,一个老爱跟着她的隐形物体。为什么年轻时候身上的那些玩意儿,牙齿、眼睛、臀部等等东西,迷人可爱,而如今却魅力大失呢?或者和任何其他同龄女子相比就望尘莫及呢?(和少数那些非常年轻的时候起就始终置身魅力之外的女子相比,而在种种原因中,贫穷首当其冲。)其原因就在那个微妙之物“精神”身上。这个词当然用得不妥,可哪个词才妥呢——心态吗?要不状态?外观?她可不愿做那几不可见的微微烛光,只能潜藏于其他魅力四射的光芒中:我在这儿,快来闻,快来吃呀。就她而言,因为她是,很久以来一直都是,别人的妻子和母亲,从未对丈夫之外的男子动过心思——就算有,也只是一阵子的事情。

以上种种,夫妻俩自然都曾恳谈过。沟通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婚姻中的这一领域极难对付,危机四伏,论战不止,从一开始他们就有所预见。一遇状况当即处理,不容漏过……然而,凯特发现,她和玛丽·费切丽都太想当然了,她俩称之为“发神经期”的情感邂逅与婚姻的实际模板完全是两码事儿。干吗老想着玛丽?实际上,这位老友听到她找到事儿做的反应挺让她恼火的。她嘎嘎大笑道:“是吗,老天开眼了嘛。也该了吧!”凯特总觉得她笑成那样很粗鲁。

管他呢,反正现在她装扮一新,能够面对众多不同镜子中的自我,可以燃起火苗,让某些暗流汹涌激荡。结婚后如遇到某个令她心仪的男子,有那么一会儿,她会身不由己地想去迷惑他。(玛丽尖酸地谓之为“为情欲而迷失”。)不,类似的情况不会再出现了。如今她的做法截然不同。现在的凯特,就和年轻姑娘一样,猛然之间发现自己具有颠倒众生的魅力:她内置的调温器安装方式已有所不同——不会再说:那个你,对了就是你,快过来要我!只会说:哎呀!你真的很出色,要是我没结婚就好了,不过决定权在你手上。说真的,像这样飘浮在众人赞扬和认同的空气里,感觉更刺激。要我整天对着一个人,生活该多么无趣呀。

这样的事情已婚女子是不会做的(玛丽除外!可是看看因为这事儿她家过的什么日子)——不行,她这样的人没什么好羡慕的,也不宜模仿,甚至不该听她的话,更不用说和她一起大笑,一起八卦了。别提玛丽了。没有一个真正的已婚女子的调温器会随便为哪个男人设置。(她与迈克尔谈过这个话题,两人都明确知道何为真正的婚姻。)如果想维持婚姻,她同样不会那样做。(要是像玛丽那样,她肯定会耿耿于怀。凯特认识她的十五年里,她的生活就像一出法国闹剧——因为英国南部气候温和,她已经有所收敛。)因为她真的知道,的的确确知道,并不是每一桩婚姻都是真正的婚姻,真正的婚姻已经越来越稀罕了。她的婚姻是幸运的,要是你愿意将功劳送给“幸运”,而不想独揽,认为自己是,以后还将是那种同理想的丈夫真正一心一意过日子的女人(即使有玛丽)。婚姻中的伴侣,意味着只能将自己的调温器对准一个方向。当然那种备受玛丽调侃、短暂而无关痛痒的情况除外,正如凯特所说,那是用无边痛苦换取极小的快乐……每次考虑婚姻问题都得牵扯到玛丽,要是改不了这个习惯,干脆就别想了。

她觉得自己尚未焕然一新,于是走进一家极其昂贵的美发厅,让理发师的双手充满同情地搭在她的肩头,仔细打量镜中她的脑袋,她也在审视自己。他们看了看理发师制作艺术品的原材料,接着理发师问,她的头发是不是一直都是这种红色?对极了,不过她总觉得这种从娘胎里带来的深红色,对她这个年龄的女子来说,太俏了点儿。他回了声“瞎说”,然后开始为这深红的头发做发型,接着就把她打发走了。转头的时候,她感觉一大团沉甸甸的发丝在她的双颊边晃晃悠悠。她记得清清楚楚,自己以前剪过一次这样的发型。

想起年轻时的模样,她心里很不舒服。她觉得自己太过情绪化了。刚刚还希望她的迈克尔能在身边欣赏她,可马上态度一变,又很高兴迈克尔远在波士顿。怎么回事,情绪波动得这么厉害?是什么原因使得她如此神经兮兮?就在这一小时之内,她对迈克尔的看法忽好忽坏,矛盾百出,简直像个精神错乱的女子。为什么?莫非她一向如此,只是刚被发现而已?肯定不是。算了吧,至少有一点她心中有数:她很高兴自己这副样子没给孩子们看到——噢,是的,年轻人都不喜欢自己的母亲打扮得光鲜美艳、招蜂引蝶。

不过,这会儿他们东一个西一个分散在世界各地呢,挪威、苏丹、摩洛哥、新英格兰都有;就和她最近服务的代表们一样,分散在各个国家,此刻正在整理行装,和妻子儿女告别,也有几个是和丈夫告别。

再过三天,她就得飞往土耳其——要是机场罢工及时结束的话,如果没有,她还得坐火车过去。三个整天呢。会议开始之前无事可做。她觉得拿了这么多工资不做事特别过意不去,就暗示查理·库伯,这段时间应该派点别的活儿给她做——比如帮忙翻译什么的。她第一次看到库伯动怒了。他重复了一遍上次夸她能干的话——可是,她都做了什么?在他的办公室喝很多很多咖啡;同他交谈,与他和他俩的部门主管一天碰头两次,商量会务安排事宜。这就算工作?上帝呀,要是她有权重组这个部门——不对,整栋大楼,里面都是高薪族呀——她肯定不容许这样的情况发生。行了,不在其位不谋其事。她看不惯这些现象,十有八九是来的时间不长——扯淡,全都是扯淡,整个机构都是混账东西,组委会啦,会议啦,还有没完没了的谈话啦,通通都是骗人的玩意儿;就是一个想从那几百个男男女女身上挣大把大把钞票的机制。

想这些事儿起不了一点儿作用,如果给她工资就是要她坐在咖啡间想事儿,那她就坐在咖啡间想事儿。再说了,她有多少年没空想事儿了——都快二十五年了吧。实际上,上次这样悠闲自在、漂漂亮亮、笑容可掬地闲坐的时候,就是看望爷爷的那一年。那时候,她也是身穿妖娆性感的白裙,一只脚轻垂地上,仿佛鸟儿的断翅,另一只脚有节奏地撑着摇椅,性感的电波射向四面八方——那时候看着身边的追求者,她也在琢磨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一任纷飞的词语从脑海里翩然而过……难道那个时候她的情绪就很波动?果真如此,她该有印象呀。或许是那条白裙的缘故吧,每次穿上它,她都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滑头、虚伪、爱咋呼的女孩,可想而知这条裙子占了她多少心思。此外,她还想了些什么?用“想”这个字恰当吗?她只注意到,自己的思绪跳跃得非常厉害,没错,她记得,自己爱挑刺儿,看到对方磨磨叽叽、腻腻歪歪的笑就不耐烦(现在她还经常遇到这种人)。

比如查理·库伯就是一个。她的加盟给会议带来了一种友爱、同情的氛围,这是她维系家庭的润滑剂。她这么做——当然是下意识的——难道是因为那阵寒风?是不是害怕自己能做的只有翻译,每天朝九晚五,领一份薪水,干着完全相同的活儿?是不是她已经发觉这样的生活不够理想?虽然其他翻译(四男一女)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可是他们还在工作,在翻译,在使用自己的技能呀,而她,凯特,却提升到别的岗位。是因为她乐于助人,见不得别人有困难,才被这个官僚机构一眼“相中”?他们清楚为什么选她做土耳其会议代表们的妈妈?他们说她“性情温和”、“善解人意”。“善解人意”,她用葡萄牙语重复了一遍。

她部门的公用房间十分宽敞,里面摆了不少桌子——但不显拥挤,还有许多空间可以利用——这个地方最适合静坐休息:真想不到,这样一处人来人往的地方居然如此私密,比她贝克街公寓的那间房子还要私密,在那儿,同事晚上下班早上吃饭的时候总爱找她聊天。一句话,她很寂寞。她也觉得凯特·布朗善解人意。

但这儿呢——当然,这个地方的私密性已经慢慢消失,众多隐藏的样式开始显山露水了。以前,她常趁休会期间不用翻译时,冲进屋里拿块三明治,喝喝咖啡吃点东西,一切都那么随意。那里面的东西令她眼花缭乱。如今她已习惯了这里,坐在里面,忍不住矜矜自得地暗想自己在这一新阶层的种种优越之处。这些国际公仆,全都年纪轻轻,或者依旧年轻,或者即便已届中年,也是时尚之士,至于年老这一大敌已被押入大牢,永无翻身之日。看着进出之人身上的衣服、装饰,以及一屋子褐色白色黄色等等反差巨大的肤色,要想漠然处之,实非易事。多和谐啊!这一切多令人欣慰啊:人类的未来肯定就是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群体,人人态度友好,不争不抢,和蔼殷勤,即使坐在会议桌边开会,也只是在民族利益方面互不相让。

这里隐藏的性方式自然一眼就能看出端倪——一向如此:或情人或朋友,逢场做戏。

在这里干活的姑娘都来自中产阶级或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有个词“黛比女孩”[2]说的就是她们,其实这个称呼已经过时了。“我们用的都是黛比女孩,”查理·库伯老说,“个个都是活宝,全部都是,没了她们我们都不知该怎么办呢。”她们到这儿来不是钓金龟婿的——可千万别,到时候她们会找个门当户对的男子结婚——是喜欢这份“有趣的活儿”。就是说她们喜欢和迷人的男士——当然还有女士——做伴,况且,弄不好还会被邀请到一个或多个国家工作呢。查理·库伯曾温和地抱怨:“说真的,有时我还以为这儿是高级人才交流中心呢。”他说的是姑娘们陪吃陪玩那档子叫人眼红的事儿,如果那算不得真正恋爱的话。对于那些在规定时间,有组织地一拨拨进入本栋大楼的代表,姑娘们可能是美食的领路人,看戏的良伴,没有附加条件的艳遇对象和最令人羡慕的秘书人选,可以带到国内,替纽约、拉各斯,或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办事处工作(都干不长,爱玛和珍妮还没适应那儿的生活就无功而返了)。

静静坐在这里,尽量不声不响,不要让人注意到她的存在——她感觉自己仿佛是在一个大剧场里面。

明天又有一个新的会议要召开——关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成食品供应问题。这是个中等规模的会议,不像土耳其的是大型会议,不过代表们得从欧洲大陆坐船过来。请注意,到早上十一点,秘书和礼仪小姐或单独前来,或两两结伴,全部各就各位,眼睛不看门口,虽然穿门而入的可能就有她们下个月的性伴或朋友。这些身量不同、肤色各异、体态不等的代表各有千秋,个个英姿焕发莅临会场——大多数独自前来。两队人马(用运动队的话——面对目标,预备冲!)相互对视。一个高手只消瞅上几眼,便能判断出对方的年龄、身体状况、穿衣品位,甚至做爱能力,接着就开始打入阵营。

“我能坐这儿吗?我叫弗雷德·瓦纳科,从纽约来的。”

“是汉弗尔小姐吗?我是黑苏卡,加纳人。”

第一天结束时,那一对对要么分道扬镳,要么静观后事。

和剧场看戏一样精彩——更为精彩,因为她是演员之一。尽管她不想卷入其中,因为明天她就要动身去伊斯坦布尔,到了那里肯定很忙,哪儿有闲工夫胡思乱想;再说,现在她也不想引人注意——现在她知道了,几乎肯定,当初应该拒绝查理·库伯和那一大笔钱,在伦敦找间房子,一个人静静地待着。就她一个人。

此时,尽管她的调温器调至“低档”,但还是需要想办法拒绝请求。老是有男子,黑皮肤的、棕皮肤的、橄榄色或白皮肤的,来到她面前问:“这儿有人坐吗?”她只好把打量屋子的目光收回到自己身上,因为有人正瞅着她呢。她看见一个女子,正如她在众多镜子中看见的一样,一头炫目的深红色头发,皮肤白皙,善解人意的眼睛与可爱的哈巴狗的一样。(她讨厌自己对爱和给予的需要,故称自己为小狗或奴隶:她发觉这是新出现的状况,或者她以为是。)可是这个女子,这么多男子想套近乎的女子,比这里有的姑娘大上二十岁。这说明初看一眼(从房间另一头隔着众多走来走去的人)她不像四十出头的女人。她的模样多年以来青春如故。为此她花了大量时间,调用了女人的各种手段,方达到这种成效。(或者更准确地说——因为她越来越经常想到,一直耿耿于怀——世界上富裕国家的女子到了三十岁也不显老。)如果她仔细观察,抛开个人的虚荣心和偏见,是能发现这个朝她走近的男子,且不论他年龄几何,看出(他肯定是从远处看)她不是三十来岁的光鲜少妇,微微犹豫了一下,虽然几不可见。不过,等到他老到专业地审视完毕之后(像妓女或摄影师),就像我们在性交易场所或人才交流中心那样,彼此把对方从头到脚细瞧一遍,通常这个男子会坐下来,似乎很高兴自己的发现:找到了一个咖啡桌边的良伴。这样看来,她体内的调温器好像还是乖巧的。

可是,她到这儿并不是为了这种快乐——当然这样的邂逅是愉悦的。她到这儿是想静静地坐一会儿,放松一下,想些事情……看来除了调节内火,她必须采取更多行动,让身边同座的男子觉得,只是与她同桌罢了。可是怎么做呢?千万别指望她洗尽铅华素面朝天,穿着老太太的衣服,把自己弄得不堪入目。(凯特是矛盾女性的翻版,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这两种类型:一是年轻姑娘,穿着过膝长裙,衣裳的纽扣只扣两个,花两个小时梳妆打扮,说:“那个恶心的男人,老盯着我看,他以为他是谁呀?”还有一种是时髦妇人,穿着露背装,背部从肩到腰一览无余,看到哪个男人目不转睛地看着她的得意部位,就冷冷地盯他一眼:“你这个乡巴佬。”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一眨不眨。)

怎么说呢,这也太可笑了,指望她,凯特,将自己弄成一个老太太,就因为……很快她就发现,要想独享空间,只要坐姿难看,弓腰缩背,或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双脚不雅地跷着,就能遂她心愿。她若这么做,男人们肯定目中无她。她敢发誓保证此言不虚。如果她坐得端端正正,衣裙收拾得整整齐齐,露着光滑的双腿,那是在发送信号。相反,要是她无精打采地缩着身体,那么只有等到位置全被占满,才会有人坐到她身边。那时她只要拉着张脸,肯定又可以享受清静了,非常之快。

真的难以置信!她,凯特·布朗,和平时一样坐在那儿,她的自我,她的思想,以及她的意识躲在躯壳之下,观察这个世界,她的这副躯壳打从十六岁以来,几乎没有变化。只要坐姿丑陋,耷拉着胸脯,摆出“行是行,要是你硬要……”这么一副样子,屋里的人就可以对她视而不见。这使她感觉很不对劲,似乎身上哪儿少了一个零件。因为她清楚,非常之清楚,那个坐在那里东张西望、被原本受其吸引的男人们排斥和忽略的女子,与这个只需将个人形象稍事调整,比如调整一下嘴唇、脸部肌肉、眼睛的转动,以及肩背的角度,便可把他们悉数招回身边的女子,没有分毫差别。对这方面她一直非常敏感,仿佛那是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演员肯定会有这样的体会——他们真辛苦呀,让自我意识藏在如此众多不同的幽灵背后焚烧。

隔了很长一段距离,她看见凯特·费里拉穿着一件薄薄的白色绣花亚麻裙子,倚着游廊柱子而立,游廊上摆了一盆盆白色百合。她冲着几个年轻小伙子微笑着。她看着他们,笑容满面,而他们的眼睛在她的全身上下飘来飘去。透过起居室朝游廊敞开的窗户,她看见爷爷的管家老玛丽亚,坐在屋里一个可以看得见下面动静的地方,一边用钩针织东西,一边盯着凯特和小伙子们。那天玛丽亚对她说:“你坐着的时候不该把裙子撩得那么高。”她的裙子滑到了膝盖上面。前一天凯特穿了条深红色及膝网球裤,她还夸她可爱呢。去年冬天,凯特注意到一幕相似的场景,是她女儿做的事儿。艾琳白天穿了条露着半截大腿的短裙,到了晚上又换了条快到脚踝的长裙。她坐在地上,发现有个男子看了一眼她的脚踝,就本能地用裙摆遮住脚踝,恶狠狠地瞪了那男子一眼。

游廊上的女孩——“善解人意”、“性情温和”吗?十有八九并非如此。莫非那些品质是因为为人妻、为人母、为人管家,处处受约束才练就的吗?

等她到了土耳其,如果想和隐形人一样行事,不仅将调温器定在“低档”,还把“同情”关闭,拒绝扮演部落母亲的角色,情况又会如何?她敢保证最耐人寻味的,是雇佣她的人将一头雾水,搞不清当初为什么聘她,为什么如此器重她。尽管查理·库伯是位男士,但那些事儿他不是做得一样出色,这么说他并不懂自己为什么会在这个岗位上?

因为大会聘请的一个翻译半道退出,引发了翻译危机,使得她,凯特,被查理夸成“无价之宝”的中年女子,有机会坐在这里。查理很想弄清楚为什么她能把事情做得这么好,她本来只消一句话就可以将他打发走:“年龄大的女子比年轻女子更有耐心吧。”

凯特担任翻译的那个会议中,有个女代表,是个黑人,来自北非。她高个儿、优雅、聪慧、时髦且冷峻,卓尔不群。有时她身穿自己国家的长袍,看上去像只飒爽英姿的大鸟,有时候身着巴黎时装。她和凯特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两人都承认彼此毫无相同之处。但是看得出,她若缺席,会议就会冷场。她的言行——如此漠然,如此尖刻,虽然笑容可掬却不容情面,所作所为根本不管会议能否顺利进行——她的行为是不是与办事能力毫无关系?她有能力让会议顺利进行,就像凯特有能力做好组织工作和解决相关问题一样。

假使她,凯特·布朗是该组织的正式员工,她真正的工作是什么呢?当然了,她要花一大半的时间向查理·库伯汇报工作,与他一起喝咖啡,开会商量怎么安排这样那样的事儿。事儿多着呢。

要是她真的留下不走,很可能过不了多久她就会接替查理的工作,而查理理所当然晋升一级。她做他的活儿得心应手,可他呢,职位高了,可能不太适应,有点迷茫,觉得干不顺手——但又不知问题出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