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漫长的过程(1 / 2)

朱瑜抬起一只手:“第一,两轮之间的间隙必须是定值,而且不许私自改动,就像这图上标注的那样,以齐蓝府的标准,大家记住了,一米半,这个标准从今天定下,以后永远都不会再变了。”

朱瑜记得前世的铁轨轨距是一个小数点后三位的零散数字,而且他知道这个数字的来源的出处之一是马屁股的平均间距,所以他干脆人为设定了一个好计算和度量的数字,帮这个世界上的工匠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省去一堆的麻烦。

“第二。”朱瑜继续道,“车轮的凹槽必须要正好正卡进工字铁轨上边的梁里,不能为了放进去而设定得太宽,导致轮子左右乱晃,当然,窄得放不进去更不行,卡进去的深度有一个标准,就是把单独一个轮子放在铁轨上的时候,可以被铁轨卡住而不倒向一边。”

大明这边在轨道的问题上没有经历过木轨的时代,所以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基本上等于零,所以朱瑜干脆把数值和标准卡死,省得大家再走弯路。

等以后时间久了,为了省工省事,参与铁路生产的人们自然会慢慢为了省工省料而把轮子的深度渐渐拉回到正常值,当然那就不是朱瑜需要操心的事情了。

“第三,便是这车板上的蒸汽机。”朱瑜指了一下图纸,“锅炉还是那个锅炉,但气缸则是两个缸,分别伸出一根连杆,通过曲柄连在两侧的车轮上,一起驱动车轮前进。”

朱瑜并不知道标准情况下用几个缸来驱动比较合适,他在画图的时候觉得以现在的气缸和锅炉的气密程度来说单缸驱动大概有些困难。

那便用一个锅炉来驱动双气缸,在以后可能可以发展成多缸,但一个锅炉肯定是没问题的。

“因为这个蒸汽机是装在板车上的,而板车要在铁轨上运动,所以这台机器不能像是之前蔡掌柜家里的那台一样,有些地方还要漏气。

它的密封一定要好,一定要经得起颠簸和折腾,一定要足以驱动自身以及它所携带的燃料,所以,对各位制造的水平是一个挑战。”

朱瑜并不是狂热的火车爱好者,所以他并不知道历史上的火车从木板加锅炉进化到多气缸一体机用了多久,中间经历了什么样的波折走了多少弯路,所以他直接给出答案,具体怎么实现就交给还有行会存在的工匠们自己去处理了。

“第一步,诸位要先造出可以在铁轨上走的火车,然后接下来,齐蓝府会绕城修一条铁轨,蓝府会举办一场比赛,速度最快的车,以及拉货最多的车,将会得到蓝府的奖励。”

掌柜们开始跃跃欲试起来。

“但这其实并不是终点。”朱瑜道,“你们谁能真正掌握了火车的技术,富可敌国对你们而言将只是一个小目标而已。”

这张终极大饼抛出去之后,掌柜们屁股下的东西仿佛已经不是再是椅子,而是变成了锅炉,一个个都激动得恨不能现在就跑回作坊里,不,应该是跑去蔡掌柜的作坊里再认真学习一下。

朱瑜也有些意外,居然没有人质疑他的话,不过这正是他想要达到的效果,只要能把这些掌柜们忽悠上工业这条大船,怎么说都是可以的。

“和上次制造蒸汽机一样,大家依然要抢首发,只不过这次的奖励并没有那么多,而只有一万两,但相对的,每个能在蓝府绕城的铁路上跑满一圈的都将得到这个奖励。想要更多的银子的话,那就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拿到好的名次吧。”朱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