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景文有别的顾虑,他微微躬身,表情严肃地说道:“陛下给杨嗣昌的官职是辽东巡抚加兵备使。
这样杨嗣昌基本就抓住了辽东的军政大权,这样一来杨嗣昌的权力会不会过大?”
范景文说话时,目光中带着一丝担忧。
崇祯听到范景文的话后,并没有立刻回答。
他微微抬起头,眼睛望向大殿的上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思熟虑的神情。
这个问题也是成基命和毕自严所想的,他们两人也在等待崇祯的回答。
过了一会儿,崇祯才缓缓开口说道:“杨嗣昌这个人还是你们举荐的,按道理来说你们比我更加了解他。
但是通过这这日子他的作为,朕还是很欣赏他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朕既然给予他权利,就要让他发挥出才干,不然对他处处掣肘,他也无法安心做事不是?”
崇祯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范景文听后,脸上的担忧之色稍稍缓和。
他再次躬身,更加恭敬地说道:“陛下心胸宽广,臣看来是多虑了。”
崇祯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微微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道:
“范大人,你说的也没错,人不能骄傲自满,没得志之前谦虚谨慎,得志以后变得骄狂,无论是为官为人都要低调啊。”
崇祯说这话时,眼神中带着一种教诲的意味。
但是语气还是和善温和的。
成基命、毕自严、范景文一齐躬身说道:“陛下教诲的是,臣等一定引以为戒,不敢自满。”
崇祯微微坐直了身子,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继续说道:“朕虽信任杨嗣昌,但辽东之事关系重大,不容有失。
朕希望他能善用手中之权,为朕稳固辽东局势,辽东的军事防御,百姓的安抚,吏治的清明,这些都需要他用心去做。”
成基命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杨嗣昌是有这个能力的,他为人聪慧且有谋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之前在其他事务中的表现也证明了他的才干,他到了辽东之后,定会牢记陛下的嘱托,用心经营。”
毕自严说道:“陛下,臣也认同成首辅的看法,不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臣以为可以在辽东设置一些监督机制。
比如,可以定期从朝廷派遣官员去视察辽东的军政事务,这些官员可以直接向陛下汇报情况。
这样既能让杨嗣昌知道朝廷对他的重视与监督,也能让陛下及时了解辽东的真实情况。”
崇祯听了毕自严的话,轻轻点了点头,说道:“毕爱卿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这监督之事也要把握好度。
不能让杨嗣昌觉得朕对他不信任,从而影响他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辽东的局势,崇祯的东厂和锦衣卫早就秘密潜伏,当然,这事肯定不能告诉这几位大臣。
见崇祯这么信任杨嗣昌,毕自严也不再坚持,只是心里想着,杨嗣昌有能力不假,杨嗣昌不要成为第二个袁崇焕最好。
崇祯微微抬起头,目光望向殿外,仿佛看到了遥远的辽东大地。他缓缓地说:“朕将辽东之事托付给杨嗣昌,希望他能不负朕望。
朕也希望诸位爱卿能够时刻关注辽东局势,为杨嗣昌出谋划策,为朕守护好大明的江山社稷。”
“臣等一定不负陛下厚望。”
成基命站在文华殿内阁大堂之下,内心思绪万千。
他目光低垂,看似恭敬,实则脑海里不断翻滚着各种想法。
他对崇祯皇帝此次对杨嗣昌的信任之举感到十分讶异。
在他的记忆里,当年崇祯对袁崇焕的信任那可是毫无保留的,整个朝廷都能感受到皇帝对袁崇焕寄予的厚望。
那时候,崇祯将辽东的大事几乎全权交托给袁崇焕,要钱给钱,要权给权,可结果呢?
袁崇焕的所作所为却像是对这份信任的一种践踏,那背叛和欺骗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利。
更像是在皇帝心中,在整个朝廷的信任体系上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按常理来说,经历了这样的事情,皇帝应该对臣下充满猜忌才对。
可是如今面对杨嗣昌,崇祯却又再次展现出了极大的信任。成基命心想,皇帝这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是真的对杨嗣昌这个人有十足的把握,还是皇帝太过单纯,容易轻信他人?
又或者是皇帝在经历了袁崇焕之事后,仍然愿意冒着风险去相信大臣,以期望能找到真正能为他分忧、挽救大明江山的人?
成基命偷偷抬眼望了一下崇祯,看到皇帝那略显疲惫却又坚定的面容,他又不禁为自己刚刚的想法感到一丝愧疚。
皇帝每日为国家大事操劳,自己怎么能这样揣测圣上呢?
可是,他心中的疑虑就像一团迷雾,始终无法散去。
他深知辽东局势的复杂性,杨嗣昌这一去责任重大,如果杨嗣昌真的辜负了皇帝的信任,那后果不堪设想。
他也在想自己的处境。
作为内阁首辅,他应该为皇帝出谋划策,可在这件事情上,他却有些摸不透皇帝的心思。
他既不敢过多地询问皇帝,以免让皇帝觉得自己在质疑他的决策;
又担心杨嗣昌出了问题。
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叹息,希望事情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只能静待其变。
毕自严和范景文也是同样的困惑。
当年袁崇焕事件的冲击至今还留在他的心头。
他们清晰地记得当时朝廷上下的震动,那是一种对信任的崩塌所带来的混乱。
毕自严当时就想,皇帝以后对待臣子肯定会更加谨慎。
可是现在,皇帝对杨嗣昌的态度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他在心里暗自分析,皇帝是真的认为杨嗣昌与众不同,还是因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冒险一试呢?
辽东的局势已经十分危急,如果不给予杨嗣昌足够的信任和权力,也许很难有所改观。
但这样做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万一杨嗣昌心怀不轨,那后果将比现在的局势更加糟糕。
范景文也在考虑自己的立场。他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大臣。
他之前提出对杨嗣昌权力过大的担忧,也是出于对朝廷稳定的考虑。
可是皇帝并没有过多地在意他的担忧,这让他有些不安。
也许皇帝真的有其他的安排,毕竟皇帝在朝廷中也安插了东厂和锦衣卫,这也许是皇帝的一种防范措施。
但这种安慰并不能完全消除他心中的疑虑,他只能默默地站在那里,和其他大臣一样。
静待事情的发展,希望最终的结果不会让朝廷陷入更大的危机。
崇祯坐在中堂之上,看似镇定自若,其实内心也是复杂的。
他当然没有忘记袁崇焕的事情,那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那一次的经历让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轻信他人了。
事情始终要去做,如今的大明面临着内忧外患,辽东的局势更是刻不容缓。
如果因为曾经的失败就不再信任任何人,那大明只会更快地走向灭亡。
他不想因为过去的失败而失去现在可能挽救大明的机会,他在信任与猜忌之间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平衡。
他看着下面站着的大臣们,知道他们心中可能存在疑惑甚至是质疑,但他不想过多地解释。
他是皇帝,他需要保持自己的威严和决策的独立性。
他希望大臣们能够理解自己的苦心,也希望杨嗣昌能够不辜负自己的信任。
在辽东创造出一番新局面,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带来一丝生机。
他知道这是一场赌博,但他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坚定地走下去。
喜欢独治大明,脚踹士大夫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独治大明,脚踹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