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传忠录8(1 / 2)

景岳全书 佚名 2639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论时医(三十,共三十一条)

属性:一、时医治病,但知察标,不知察本,且常以标本借口。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是岂知《内经》必求其本之意。故但见其所急在病,而全不知所急在命,此其孰可缓也?

孰当急也?孰为今日之当急,孰为明日之更当急也?缓急既不知,则每致彼此误认,尚何标本

为言乎!

一、中风证悉由内伤,本无外感。既无外感,必不可散。若过用治风等药,则轻者必重

,重者必速死。

一、伤寒关系全在虚实二字。实者易治,虚者难治。以其元气本虚,故邪不易解。若治

挟虚伤寒,不知托散,而但知攻邪,愈攻则愈虚,愈虚则无有不死。若甚虚者,即微补且无

益,而但以治标为主者必死。

一、伤寒阳经与阳证不同。阳经者,邪在表也;阳证者,热在里也。若内无实热脉候,

而以阳经作阳证,妄用寒凉治其火,因致外内合邪而不可解者必死。

一、痢疾之作,惟脾肾薄弱之人极易犯之。夫因热贪凉,致伤脏气,此人事之病,非天

时之病也。今之治痢者,止知治天时之热,不知治人事之寒何也?矧痢证多在秋深。斯时

也,炎暑既消,固不可执言热毒。秋凉日至,又何堪妄用寒凉?凡若此者,既不知人事,又

不知天时,失之远矣。害莫甚矣。当因予言而熟思之矣。

一、小儿血气未充,亦如苗萼之柔嫩。一或伤残,无不凋谢。故平时最宜培植,不可妄

行消导。其或果有食滞胀痛,则宜暂消。果有风寒发热,则宜暂散。果有实热痰火,则宜暂

清。此不得不治其标也。舍此之外,如无暴急标病,而时见青黄羸瘦,或腹膨微热,溏泄困

倦等证,则悉由脾肾不足,血气薄弱而然。而时医见此,无非曰食积痰火,而但知消导,尤

尚清凉,日消日剥,则元气日损,再逢他疾,则无能支矣。此幼科时俗之大病,有不可不察

者也。

一、小儿痘疹发热,此其正候。盖不热则毒不能透。凡其蒸热之力,即元气之力,故自

起至化,自收至靥,无不赖此热力为之主,是诚痘疹之用神,必不可少,亦不必疑者也。惟

是热甚而毒甚者,则不得不清火以解其毒。然必有内热真火脉证,方可治以清凉,此不过数

十中之一二耳。如无内热,而但有外热,此自痘家正候,必不可攻热以拔元气之力,以伤脾

肾之源。奈近代痘科全不知此,但见发热,则无论虚实,开口止知解毒,动手只知寒凉,多

致伤脾而饮食日减,及靥时泄泻而毙者,皆其类也。此误最多,不可不察。

一、痘疮不起,如毒盛而不可起者,此自不救之证,不必治也。若别无危证而痘不起者

,总由元气无力,但培气血,则无有不起。近见痘科凡逢此证,则多用毒药,如桑蚕、穿山

甲之类,逼而出之,见者以为奇效,而不知起发非由根本,元气为毒所残,发泄太过,内必

匮竭,以此误人,所当切省。

一、妇人经脉滞逆,或过期不至,总由冲任不足而然。若不培养血气,而止知通经逐瘀

,则血以日涸,而崩漏血枯等证,无所不至矣。

一、凡情欲致伤,多为吐血失血,及或时发热,此真阴受伤之病。若但知治火,而不知

治阴,则阴日消亡,而劳瘵反成矣。

一、痰证必有所因,是痰本不能生病,而皆因病生痰也。若止知治痰,而不知所以生痰

,则痰必愈甚,未有可消而去者也。

一、膨满总由脾胃,脾胃虽虚,未必即胀。若但知消导,则中气愈虚,而胀必日甚矣。

一、气滞隔塞,总属脾虚不运,故为留滞。若不养脾而但知破气,则气道日亏,而渐成噎

隔等病。

一、小水短赤,惟劳倦气虚及阴虚之人多有之。若以此类通作火治,而专用寒凉,则变

病有不可测矣。

一、脉虚证热,本非真火。若作热治,而肆用寒凉,则轻者必重,重者必死。

一、病本大虚而治以微补,药不及病,本无济益。若疑为误而改用消伐则死。

一、病有缓急,效有迟速。若以迟病而求速效,则未免易医,易医多则高明本少,庸浅

极多,少不胜多,事必败矣。

一、任医须择贤者,而于危急之际,尤不可苟。若彼宵小之辈,惟妄已长,好翻人按

,不幸遇之,多致淆惑是非,生命所系不浅。

一、经曰∶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坚盛

者伤于食。此本以阳明太阴之脉分言表里,而

王叔和以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因致后人每以左脉辨外感,右脉辨内伤。岂左无内伤,而右

无外感乎?谬甚!谬甚!

一、经曰∶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

治其内,反者益甚。

一、病患善服药者,闻其气,尝其味,便可觉宜否之优劣,固无待入腹而始知也。独悯

乎无识无知者,但知见药服药,而不知药之为药;但知见医求医,而不知医之为医,亦可悲矣。

京师水火说(三十一)

属性:水火者,养生之本。日用之物,用水火而不察其利病,则适足以伤人,而实人所不知也。故水品分差等,火性言优劣,固非欺我者也。姑无论其他,试以燕京之水火言之。凡水之

佳者,得阳之气,流清而源远,气香而味甘;水之劣者,得阴之性,源近而流浊,气秽而味

苦。而京师之水则有两种,曰甜水,曰苦水是也。即其甜者亦未甚佳,而其苦者乃为最劣。

盖水之味苦者,以其多碱。试取墙间白霜,火之皆燃,水中所有,即此物也。即朴硝也。其

性则五金八石皆能消化,因而命名曰硝。故善于推荡积滞,攻破坚。凡脾弱之人服之

多泄,是所验也。使无其实,而朝夕用之以养生。吾恐人之脏腑,有更非五金八石之可比,

其为潜消暗耗,剥人元气于罔觉之中,大有可畏者。或曰∶未必然,果若所云,则吾未见斯

地之乏人,亦未见斯地之皆病,何子之过虑也?予曰∶噫,此正所谓罔觉也。请以寿夭而纪

其验,则水土清甘之处,人必多寿,而黄发儿齿者,比比皆然;水土苦劣之乡,暗折天年,

而耄耋期颐者,目不多见。虽曰寿乡未必全寿,夭乡未必皆夭。若以强者而滋养得宜,岂不

更寿?弱者而饮食不佳,岂不更夭?远者不能概知,第以京师较之吾乡,则其寿夭之殊,不无

大有径庭矣。职此之由,谓非水土之使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