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杂证谟疟疾2(2 / 2)

景岳全书 佚名 2380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三因之说,以见其概。如所云湿疟者,因汗出复浴,湿舍皮肤,固一说也。然浴以热汤,避

彼风处,则断不致疟,惟冷水相加,疟斯成矣。若然则仍是寒气,即《内经》所云夏遇凄沧

水寒之证也。然此犹近似,但宜辨明寒热耳。至若牝疟无热,则《内经》并无此说,惟《金

匮要略》曰∶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散主之,亦非曰无热也。若果全无发热,而止见寒

栗,此自真寒阳虚证耳,别有本门。又安得谓之疟耶?再如内因五脏之疟,在《内经·刺疟

论》所言六经五脏之证,不过为邪在何经之辨,原非谓七情所伤便能成疟,而此云所致之证

,并同《素问》,则《素问》无此说也。且既云七情所伤,则其虚实大有不同,又岂皆痰饮

所致耶?再若不内外因,凡鬼疟梦寐之说,此或以疟邪乱神,因致狂言似鬼者有之,岂鬼崇

果能为疟乎?至若胃疟,既云饮食,则明是内伤,且凡先因于疟而后滞于食者有之,未有不

因外邪而单有食疟者也。夫病情必有标本,标本误认,治岂无瘥?窍计陈氏之言,既以三因

立论,故不得不敷演其说,而烨然若有可观,不知影响之谈,不但无益于病,而且乱人意见

,致令临证狐疑,莫知所从,而每至于害者,皆此之类。

丹溪曰∶疟有暑、有风、有湿、有痰、有食积。久发者,为老疟,不已者,为疟母。风

暑之疟,多因夏月在风凉处歇,遂闭汗不能得泄,暑舍于内。故**当汗之。疟而恶饮食者

,必从饮食上得之,当以食治。俗云脾寒,乃因名而迷其实也。苟因饮食所伤而得之,未必

是寒,况其他乎。

严用和曰∶或乘凉饮冷,当风卧湿,饥饱失时,致脾胃不和,痰积中脘,遂成此疾,所

谓无痰不成疟也。

张子和曰∶《内经》既以夏伤于暑而为疟,何世医皆以脾寒治之,用姜、附、硫黄之类

,甚者归之祟

怪,良可笑也。又或因夏月饮食生冷之类,指为食疟,此又非也。岂知《内经

》之论则不然,皆夏伤于暑,遇秋风寒而后作也。邪热浅则连日,邪热深则间日,并入于里

则寒,并入于表则热,若此论则了不相干于脾也。治平之时,其民夷静,虽用砒石、辰砂有

毒之药,以热治热,亦能取效。扰攘之时,其民劳苦,内火与外火俱动,以热攻热,转为泻

痢、吐血、疮疡、呕吐之疾,岂与夷静之人同治哉。予尝用张长沙汗吐下三法,愈疟病极多

,大忌错作脾寒治之。

愚谓疟疾之作,本由风寒水湿之邪感而致病,亦或有非风非水而衣薄受凉,凡体怯者,

皆能为疟。及其病深,则未免因经及脏,因表及里,故有不慎饮食而更甚者,有不慎劳役而

增病者,总之无非外邪为之本,岂果因食因痰有能成疟者耶?今观朱丹溪之言,亦以痰食并

列,严用和则悉归之痰。盖皆因陈氏之说,而殊失《内经》之正意矣。故张子和亦以祟怪为

笑,以食疟为非,而云治平扰攘时当分治,是皆有理确见也。独怪其以暑为火,而且谓扰攘之

时,其民劳苦,大

忌错作脾寒治之,而尝用汗吐下三法。恐此言亦属偏见也。念余幸逢明盛

,固不知扰攘景象,第以劳苦过伤之人,其虚更甚,又岂无三阳疲损等证,而可俱谓之火,

及可尽用三法乎?甚哉立言之难,于此可见,而时中之不易得也如此。

简易方

属性:一方截疟神效。用常山末二钱,乌梅肉四个研烂,酒调,临发日早服。

一方不问新久疟,用常山一两,锉碎,以好酒浸一宿,瓦器煮干为末,每服二钱,水

一盏,煎半盏,去滓停冷,五更服之,不吐不泻,效。

一方治疟神效。用蒜不拘多少,研极烂,和黄丹少许,以聚为度,丸如芡实大,候干

,每服一丸,新汲水空心面东吞下。

针灸法

属性:刺疟论诸刺法具载本经。大椎(可灸三壮)三椎骨节间(灸亦可愈)间使(可灸)

疟疾论列方

属性:柴陈煎(新散九)麻桂饮(新散七)柴苓汤(和一九三)归柴饮(新散十七)柴芩煎(

新散十)理中汤(热一)理阴煎(新热三)参苏饮(散三四)养中煎(新热四)温胃饮(新

热五)大营煎(新补十四)小营煎(新补十五)五福饮(新补六)一阴煎(新补八)三阴

煎(新补十一)五阴煎(新补十三)六味丸(补百二十)八味丸(补百二一)八珍汤(补十

九)右归饮(新补三)胃关煎(新热九)胃苓汤(和百九十)牛膝煎(新因二四)木贼煎(

新因二六)十全大补汤(补二十)何人饮(新因二五)草果饮(和二二六)补中益气汤(补

三十)休疟饮(新补二九)追疟饮(新因又二五)清脾饮(和二二五)截疟饮(和二二二)

补阴益气煎(新补十六)一柴胡饮(新散一)二柴胡饮(新散二)桂附二陈汤(热百十四)

三柴胡饮(新散三)四柴胡饮(新散四)六味地黄汤(补百二十)正柴胡饮(新散六)小

柴胡汤(散十九)加减一阴煎(新补九)***汤(补一)大补元煎(新补一)柴胡白虎煎

(新散十二)大温中饮(新散八)大和中饮(新和七)截疟常山饮(和二三一)小和中饮(

新和八)悉尼浆(新寒十六)

论外备用方

属性:归脾汤(补三二)柴平汤(和二三三湿疟身痛)四善饮(和***和胃消痰)七宝

饮(和二二七截疟)截疟丹(和二百三十)不换金正气散(和二一寒湿瘴疟)正气散(

和二三脾滞)祛疟饮(和二二一邪火)藿香正气散(和二十寒滞)柴葛二陈汤(和六

暑湿)驱疟饮(和二百二十邪湿)人参养胃汤(和二三四和胃顺气)万安散(和二二

二实邪初感)常山散(和二二九)交加饮子(和二三二痰食瘴)鳖甲饮(和二二四久

疟疟母)红丸子(攻九六消食疟)白虎加桂枝汤(寒四热疟)七枣汤(热百十八阴疟)扶阳助胃汤(热百十五中寒)加味小柴胡汤(散二一热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