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杂证谟劳倦内伤(2 / 2)

景岳全书 佚名 2597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结喉两旁,气口本太阴肺脉,两手所同称也。迨晋之王叔和不知何所取义,突谓左为人迎,

右为气口,左以候表,右以候里,而东垣宗之,故亦以为言,则大谬矣。且内伤外感之分,

乃一表一里,不容紊也。如肝肾在左,岂无里乎?肠胃在右,岂非表乎?即如仲景之论伤寒,

亦但以浮大为表,沉细为里。历溯仲景之前,以至仓、扁、轩、岐,初未闻有以左右言表里

者。迨自叔和之后,则悉宗其谬,而传始讹矣。

即无论六经之表里,而但以亲历所见者言之,如脉见紧数,此寒邪外感也,然未有左数

而右不数者。又如所云左大者为风邪,右大者为饮食,则尤其不然。夫人生禀赋之常,凡右

脉大者,十居八九,左脉大者,十居一二。若果阳邪在表,则大者更大,岂以右脉本大,而

可认为食乎?若饮食在脏,则强者愈强,岂以左脉本强,而可认为寒乎?不知此之大而紧,则

彼之小者亦必紧,彼之小而缓,则此之大者亦必缓,若因其偏强而即起偏见,则忘其本体者

多矣。故以大小言,则脉体有不同,可以左右分也;若以迟疾言,则息数本相应,不可以左

右分也。矧左表右里之说,既非经旨,亦非病征,乌足信哉!

或曰∶然则内伤外感何以辨之?曰∶六脉俱有表里,左右各有阴阳。外感者,两手俱紧

数,但当以有力无力分阴证阳证。内伤者,左右俱缓大,又必以有神无神辨虚邪实邪。然必

察左右之常体,以参久暂之病因,斯可得脉证之真。不然,则表里误认,攻补倒施。自叔和

至今,凡阴受其殃者,不知几多人矣,此不得不为辨正,以为东垣之一助也。此别有辨,在

《类经·藏象类》第十一篇,所当互证。

述古(共三条)

属性:李东垣曰∶古之至人,穷阴阳之造化,究乎生死之际,所着《内经》,悉言人以胃气为

本。盖人受水谷之气以生,所谓元气、谷气、营气、卫气、清气、春升生发之气,此六者以

谷气上行,皆胃气之别称也。使谷气不得升浮,生长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其营卫,

不任风

寒,乃生寒热,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然而与外感风寒之证颇同而理异。内伤脾胃,乃伤

其气;外伤风寒,乃伤其形。伤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汗之、

下之、吐之、克之,皆泻也;温之、和之、调之、养之,皆补也。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

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难经》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

,医杀之耳。然则奈何?曰∶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

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剂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

又曰∶夫喜怒不节,起居不时,有所劳伤,皆损其气,气衰则火旺,火旺则乘其脾土。

脾主四肢,故困热无气以动,懒于言语,动作喘乏,表热自汗,心烦不安。当病之时,宜安

心静坐以养其气,以甘寒泻其热火,以酸味收其散气,以甘温补其中气。经言劳者温之,损

者温之是也。《金匮要略》曰∶平人脉大为劳,虚极亦为劳。夫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

烦热,春夏剧,秋冬火差,以黄建中汤治之,此亦温之之意也。

又曰∶脾胃受劳役之疾,饮食又复失节,耽病日久,事息心安,饱食太甚,病乃大作。

故内伤饮食,则亦恶风寒,是营卫失守,皮肤间无阳以滋养,不能任风寒也。皮毛之绝,则

心肺之本亦绝矣。盖胃气不升,元气不至,无以滋养心肺,乃不足之证也。计受病不一,饮

食失节,劳役所伤,因而饱食,内伤者极多,外伤者间而有之。举世医者,往往将元气不足

之证,便作外伤风寒表实之证,而反治心肺,是重绝其表也,安得不死乎?若曰不然,请以

众人之耳闻目见者证之。向者壬辰改元,京师戒严,迨三月下旬,受敌者凡半月,解围之后

,都人之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病而死者,继踵而不绝,都门十有二所,每日各门所送,

多者二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者几三月。此百万人岂俱感风寒外伤者耶?大都人在围城中

,饮食失节,劳役所伤,不待言而知。由其朝饥暮饱,起居不时,寒温失所,动经三两月,

胃气亏之久矣,一旦饱食太过,感而伤人,而又调治失宜,其死也无疑矣。非惟大梁为然,

远在真佑、兴定间,如东平,如太原,如凤翔,解围之后,病伤而死,无不皆然。余在大梁

,凡所亲见,有发表者,有以巴豆推之者,有以承气汤下之者,俄而变结胸发黄,又以陷胸

汤丸及茵陈汤下之,无不死者。盖初非伤寒,以调治差误,变而似真伤寒之证,皆药之罪也。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及,辄以生平已试之效,着《内外伤辨论》一篇,推明前哲之余论

,历举近事之变故,庶几同志者,审其或中,触类而长之,免后人之横夭耳。

东垣辨气少气盛曰∶外伤风寒者,其气壅盛而有余;内伤饮食劳役者,其口鼻中气皆短

促不足以息。何以分之?盖外伤风寒者,心肺元气初无减损,又添邪气助之,使鼻气壅塞不

利,面赤,其鼻中气不能出,并从口出,但发一言,必前轻后重,其声壮厉而有力者,乃有

余之验也。伤风则决然鼻流清涕,其声嗄,其言响如从瓮中出,亦前轻而后重,高揭而有力

,皆气盛有余之验也。内伤饮食劳役者,心肺之气先损,为热所伤,热既伤气,四肢无力以

动,故口鼻中皆短气少气,上喘懒语,人有所问,十不欲对其一,纵勉强答之,其气亦怯,

其声亦低,是其气短少不足之验也。明白如此,虽妇人女子亦能辨之,岂有医者反不能辨之

乎?

东垣辨头痛曰∶内证头痛,有时而作,有时而止,外证头痛,常常有之,直须传入里实

方罢,此内外证之不同也。

劳倦论列方

属性:五福饮(新补六)养中煎(新热四)八珍汤(补十九)理中汤(热一)理阴煎(新热三)

大营煎(新补十四)小营煎(新补十五)***汤(补一)五君子煎(新热六)大温中饮

(新散八)一柴胡饮(新散一)二柴胡饮(新散二)三柴胡饮(新散三)正柴胡饮(新散六)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补中益气汤(补三十)补阴益气煎(新补十六)三阴煎(新补十一)

五阴煎(新补十三)

论外备用方

属性:人参养营汤(补二一)当归黄汤(补九七热渴脉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