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杂证谟死生(2 / 2)

景岳全书 佚名 6042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肝谓之辟阴,死不治。

经义

属性:《九宫八风篇》曰∶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

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主

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风

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

通,善暴死。三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

《岁露论》帝曰∶其有卒然暴病暴死者何也?少师曰∶三虚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实

者,邪不能伤人也。帝曰∶愿闻三虚。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

,是为三虚。故论不知三虚,工反为粗。帝曰∶愿闻三实。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

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也。故诸逢其风雨遇其雨者,命曰遇岁露焉。因岁之和,而

少贼风者,民少病而少死;岁多贼风邪气,寒温不和,**多病而死矣。帝曰∶虚邪之风,

其所伤贵贱何如?候之奈何?曰∶正月朔日,太一居天留之宫,其日西北风,不雨,人多死矣。正月朔日,平旦北风,春,民多死。正月朔日,平旦北风行,民病多者,十有三也。正月

朔日,日中北风,夏,民多死。正月朔日,夕时北风,秋,民多死。终日北风,大病死者十

有六。正月朔日,风从南方来,命曰旱乡,从西方来,命曰白骨,将国有殃,人多死亡。正

月朔日,风从东方来,发屋,扬沙石,国有大灾也。正月朔日,风从东南方行,春有死亡。

正月朔日,天和温不风,籴贱,民不病;天寒而风,籴贵,民多病。此所以候岁之风,残伤

人者也。二月丑不风,民多心腹病。三月戍不温,民多寒热。四月巳不暑,民多瘅病。十月

申不寒,民多暴死。诸所谓风者,皆发屋,折树木,扬砂石,起毫毛,发腠理者也。

《本神篇》曰∶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脱肉,毛悴色夭,死于

冬。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肝悲哀动中则

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

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肾盛怒而不止

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恐惧而不解则伤

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

无气,无气则死矣。是故用针者,察观病患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

,针不可以治之也。

《玉机真藏论》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

,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

月死,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

身热脱肉破,真脏见,十月之内死。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真

脏来见,期一岁死,见其真脏,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

中不便,肩项痛身热,破脱肉,目眶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

所不胜之时则死。急虚身中卒至,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堕溺,不可为期。

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脏虽不见,犹死也。

《三部九候论》曰∶寒热病者,以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

死。病水者,以夜半死。

《平人气象论》曰∶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脏见皆死。

《气交变大论》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上应岁星,冲阴绝者,死不治。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上应荧惑星,太渊绝者,死不治。岁土太过,雨湿流行,

上应镇星,太溪绝者,死不治。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上应太白星,太冲绝者,

死不治。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上应辰星,神门绝者,死不治。

《六元正纪大论》帝曰∶六位之气,盈虚何如?岐伯曰∶太少异也。太者之至徐而常

,少者暴而亡。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火郁之发,甚则瞀闷懊

,善暴死。

《六微旨大论》曰∶天符为执法,岁位为行令,太一天符为贵人。帝曰∶邪之中也奈何?岐伯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帝曰

∶位之易也何如?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

微。所谓二火也。

《本病论》帝曰∶人气不足,天气如虚,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外干,致有夭亡

,可得闻乎?岐伯曰∶人之五脏,一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

之至也。人忧愁思虑即伤心,

又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此即天气人气同虚也。又遇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因而三虚,

神明失守,却遇火不及之岁,有黑尸鬼犯之,令人暴亡。人饮食劳倦即伤脾,又或遇太阴司

天,天数不及,此即人虚而天虚也。又遇饮食饱甚,汗出于胃,醉饱**,汗出于脾,因而

三虚,脾神失守,却遇土不及之年,即有青尸鬼犯之,令人卒亡。人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即

伤肾,因而三虚,肾神失守,却遇水不及之年,有黄尸鬼见之,令人暴亡。人或恚怒,气逆

上而不下即伤肝,又遇厥阴司天,天数不及,此谓天虚人虚也。又遇疾走恐惧,汗出于肝,

神位失守,神光不聚,又遇木不及之年,有白尸鬼犯之,令人暴亡也。以上五失守者,天虚

而人虚也,神游失守其位,即有五尸鬼干人,令人暴亡也,谓之曰尸厥。此谓得守者生,失

守者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经义

属性:《经脉篇》曰∶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

,皮毛焦则**去皮节,**去皮节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笃丁死,火胜金也。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

壬笃癸死,水胜火也。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

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足少阴气

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也,骨肉不相亲则肉

软却,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笃己死,土胜水也。足厥阴气绝则

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

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

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

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诊要经终论》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

螈,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HT绝系,绝系一

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

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

息,善噫善呕

,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

,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经义

属性:《脉要精微论》曰∶五脏者,中之守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

,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

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

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垂,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

,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玉版篇》帝曰∶诸病皆有逆顺,可得闻乎?岐伯曰∶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其脉大,是二逆也。衄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脱形

,其脉小劲,是四逆也。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是五逆也。如是者,不过十五日而死矣。其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胀便血,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咳溲

血,形肉脱,脉搏,是三逆也。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是四逆也。咳呕腹胀,且飧泄

,其脉绝,是五逆也。如是者,不过一时而死矣。

《五禁篇》帝曰∶何谓五逆?岐伯曰∶热病脉静,汗已出,脉躁盛,是一逆也。病泄

,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

,色夭然白,及后下血HT,血HT笃重,是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谓五逆也。

《玉机真藏论》曰∶五实死,五虚死。帝曰∶愿闻五实五虚。岐伯曰∶脉盛,皮热,腹

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帝

曰∶其时有生者何也?岐伯曰∶浆粥入胃,注泄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

其候也。

《宝命全角论》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

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

《五色篇》∶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帝曰∶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矣。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帝曰∶赤色出两颧,大如母指者,病虽小愈,必卒

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母指者,必不病而卒死。

《奇病论》帝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

,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细微如发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为何病?岐伯曰∶病在

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谓五有余二不足也。帝曰∶何谓五有余

二不足?曰∶所谓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

,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阳明脉解篇》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厥论》曰∶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少阳厥逆,机关不利,腰不

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详厥逆门)

《通评虚实论》帝曰∶消瘅虚实何如?岐伯曰∶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

不可治。帝曰∶癫疾何如?曰∶脉搏大滑,久自已;脉小坚急,死不治。帝曰∶癫疾之脉,

虚实何如?曰虚则可治,实则死。帝曰∶肠便血何如?曰∶身热则死,寒则生。肠下白沫

何如?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帝曰∶肠下脓血何如?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

《癫狂篇》曰∶癫疾者,癫发如狂者,死不治。

《厥病篇》曰∶风痹淫泺,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股胫淫泺,烦心头痛

,时呕时,眩已汗出,久则目眩,悲以喜恐,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也。真心痛,手

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痹论》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脏

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

经义

属性:《热论篇》曰∶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

经义

属性:《六元正纪大论》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诊要经终论》曰∶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

死,中肺者五日死,中膈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死。

《刺禁论》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

为之使,胃为之市。膈盲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刺

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中

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刺跗

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阴股中大脉,

血出不止死。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

《小针解》曰∶取五脉者死,言病在中,气不足,但用针尽大泻其诸阴之脉也。取三阳

之脉者,唯言尽泻三阳之气,令病患然不复也。夺阴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夺阳者狂,正言也。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者,脉口气内绝不至,反取其外之病处与阳经

之合,有留针以致阳气,阳气至则内重竭,重竭则死矣。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所谓五脏

之气已绝于外者,脉口气外绝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输,有留针以致其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反

入,入则逆,逆则死矣。其死也阴气有余,故躁。

《玉版篇》曰∶夫针之与五兵,其孰小乎?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迎而夺之而已矣。帝曰∶上下有数乎?曰∶迎之五

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藏之气尽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输矣。此所谓夺其天气

者也。帝曰∶愿卒闻之。曰∶窥门而刺之者,死于家中;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上。

经义

属性:《痈疽篇》《玉版篇》等义,俱详列外科。

经义

属性:《平人绝谷篇》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伯高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故肠胃之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后,后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

七三斗五升,而留水谷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皆尽故也。

经义

属性:《通评虚实论》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

死。

《论疾诊尺篇》曰∶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

《热病篇》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

经义

属性:华元化曰∶不病而五行绝者死。不病而性变者死。不病而暴语妄者死。不病而暴不语者

死。不病而喘息者死。不病而强中者死。不病而暴目盲者死。不病而暴肿满者死。不病而大

便结者死。不病而暴无脉者死。不病而暴昏冒如醉者死。此内外先尽故也。逆者即死,顺者二年无有生者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