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后当大补气血(四六)
属性:产后病治,尝见丹溪云∶产后当大补气血,即有杂证,以末治之,一切病多是血虚,皆
不可发表。此其意谓血气随胎而去,必属大虚,故无论诸证,皆当以大补为先,其他皆属可
缓。余于初年,诚然佩服,及执而用之,则每为所困,经者数次,始悟其言虽有理,而未免
言之过也。即今产科所宗,无非此法。余目睹其误,及亲为解救者,盖不少矣。故敢剖析于
后,实有所见,不得不言,非存心自,故毁先贤。若然,则徒为笑骂之招耳。宾虽至愚,
必不为也。观者其深察此意。
凡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
人,辨其虚实,以常法治疗,不得执有成心,概行大补以致助邪,此辨之不可不真也。
一、产后虚证,无非随人元气,必素弱之人多有之,或于产后血气俱去而更弱者亦有之。此当因人察脉,因脉察证。若脉气、形气、病气俱不足,此当以全虚治之。若形气不足,
病气有余,或兼火邪,或兼外邪,或以饮食停滞,是亦虚中有实,不得不详审而治。此中委
曲,未能言尽,惟明者悟之。
一、产后不虚证,盖或其素日无病,或以年少当时,或以素耐辛苦贫劳之质,此辈本无
不足,及其一旦受孕,乃于无病腹中参入此物,故致血气壅塞,为胀为呕,是皆添设有余之
病。及其既产,始见通快,所留得去,仍复故吾。常人之产,此类极多,果何虚之有?然或
以内伤,或以外感,产后之病,难保必无,倘有所犯,去之即愈;若概行大补,果能堪否?
即临盆带去血气,未免暂见耗损,然以壅滞之余,不过皆护胎随从之物,去者当去,生者旋
生,不出数日,必已来复,此生化自然之理,何至是产皆虚也。凡治此类,但当因证用治。
若执云产后必当大补气血,则实实之病,必所不免,而轻者必甚,甚者必危矣。由此观之,
则立言者固不易,而用言者又岂易哉。
一、产后全实证,有如外感风寒,头痛身热,便实中满,脉紧数洪大有力者,此表邪之
实证也。又火之盛者,必热渴躁烦,或便结腹胀,口鼻舌焦黑,酷喜冷冻饮料,眼眵,尿管痛赤
,脉见洪滑,此内热之实证也。又郁怒动肝,胸胁胀痛,大便不利,脉弦而滑,此气逆之实
证也。又恶露未尽,瘀血上冲,心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难而小便利,此血逆之实证也。
又凡富贵之家,保护太过,或过用人参术,以致气壅;或过用糖、酒、炭火,以致内
热;或产本不虚,而妄用大补之药,以致增病,此调摄之实证也。又或因产过食,恐其劳困
,固令勉强,以致停蓄不散,此内伤之实证也。以上诸证,姑举要者以见其概。然既有表邪
则不得不解,既有火邪则不得不清,既有内伤停滞则不得不开通消导。且人有强弱,产有虚
实,病有真假,治有逆从,固不可以同日语也。观《六元正纪大论》曰∶妇人重身,毒之何
如?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此自经常不易之**,亦何庸赘辨之若此。第因丹溪之言,
人多偏执,故不得不详尽其说,以解后人之惑也。诸虚实治法详具后条。
论产后三禁(四七)
属性:观《病机机要》云∶治胎产之病,当从厥阴证论之。宜无犯胃气及上二焦,是为三禁,
谓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发其汗,则同伤寒下早之证;利大便,则脉数而伤脾;利
小便,则内亡**,胃中枯燥。但使不犯三禁,则营卫自和,而寒热自止矣。凡用治之法,
如发渴则白虎,气弱则黄,血痛则当归,腹痛则芍药。大抵产病,天行从加减柴胡,杂证
从增损四物,宜察脉证而用之。详此说虽为产育之**,然病变不同,倘有是证,则不得不
用是药,所谓有病则病受之也。第此经常之法,固不可不知,而应变之权,亦不可执一也。
产后腹痛(四八)
属性:产后腹痛,最当辨察虚实。血有留瘀而痛者,实痛也;无血而痛者,虚痛也。大都痛而
且胀,或上冲胸胁,或拒按而手不可近者,皆实痛也,宜行之散之。若无胀满,或喜揉按,
或喜热熨,或得食稍缓者,皆属虚痛,不可妄用推逐等剂。
凡新产之后,多有儿枕腹痛者,摸之亦有块,按之亦微拒手,故古方谓之儿枕,皆指为
胞中之宿血,此大不然。夫胎胞俱去,血亦岂能独留?盖子宫蓄子既久,忽尔相离,血海陡
虚,所以作痛。胞门受伤,必致壅肿,所以亦若有块,而实非真块。肿既未消,所以亦颇拒
按。治此者,但宜安养其脏,不久即愈,惟殿胞煎为最妙,其次则四神散、五物煎皆极佳者。若误认为瘀,而妄用桃仁、红花、玄胡、青皮之属,反损脏气,必增虚病。
一、有母体本虚而血少者,即于产时亦无多血,此辈尤非血滞。若有疼痛,只宜治以前
法,或以大、小营煎、黄雌鸡汤主之。
一、凡新产之后,其有阳气虚弱而寒从中生,或寒由外入,以致心腹作痛,呕吐不食,
四肢厥冷者,宜九蜜煎、大严蜜汤,或理阴煎主之。
一、产当寒月,以致寒气入腹,脐下胀痛,手不可近者,宜羊肉汤主之。若气实寒甚者
,宜蟠葱散。
一、产后恶露不尽,留滞作痛者,亦常有之。然此与虚痛者不同,必其由渐而甚,或大
小便不行,或小腹硬实作胀,痛极不可近手,或自下上冲心腹,或痛极牙关紧急,有此
实证,当速去其血。近上者,宜失笑散;近下者,宜通瘀煎、夺命丹、回生丹。如或未效,
当用决津煎为善。
一、产后有脾虚、肾虚而为腹痛者,此不由产而由脏气之不足。若脾气虚寒,为呕吐,
为食少,而兼腹痛者,宜五君子煎、六君子汤、温胃饮之类主之。若肾气虚寒,为泻为痢,
而兼腹痛者,宜胃关煎、理阴煎之类主之。
一、产后有饮食停滞及气逆作痛,亦当因其类而消去之,如排气饮、大和中饮之类,皆
可酌用。
仲景曰∶产后腹中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立斋曰∶前证若因气滞,用延胡索散。若因外寒,用五积散。若因怒气,用四物加木香
、柴胡。若因血虚,用四物、参、术、炮姜。若因阳气虚弱,用四君、当归、炮姜。若因脾
虚血弱,用六君、当归、炮姜。
产后发热(四九)
属性:产后发热,有风寒外感而热者,有邪火内盛而热者,有水亏阴虚而热者,有因产劳倦虚
烦而热者,有去血过多头晕闷乱烦热者。诸证不同,治当辨察。
一、产后有外感发热者,盖临盆之际,多有**用力,无暇他顾,此时或遇寒邪,则乘
虚而入,感之最易。若见头疼身痛,憎寒发热,或腰背拘急,脉见紧数,即产后外感证也。
然此等外感,不过随感随病,自与正伤寒宿感者不同,故略加解散即自痊。可勿谓新产之后
不宜表散,但当酌其虚实而用得其宜耳。凡产后感邪,气不甚虚者,宜三柴胡饮。若气虚脾
弱而感者,宜四柴胡、五柴胡饮。若肝脾肾三阴不足而感者,宜补阴益气煎。若虚寒之甚者
,宜理阴煎。若产妇强壮气实而感者,宜正柴胡饮。若兼内火盛而外邪不解者,宜一柴胡饮。若风寒俱感,表里俱滞者,宜五积散。
一、产后有火证发热者,但外感之热多在表,火证之热多在里。此必以调摄太过,或时
令热甚,或强以酒,或误用参、术、姜、桂大补之药,或过用炭火,或窗牖太密,人气太盛
,或气体本实而过于动作。凡属太过,皆能生火。火盛于内,多见潮热内热,烦渴喜冷,或
头痛多汗,便实尿赤,及血热妄行,但无表证,脉见缓滑不紧而发热者,便是火证,宜清化
饮、保阴煎之类主之。若本元不虚,或火之甚而势之急者,即徙薪饮、抽薪饮亦所常用,不
必疑也。
一、产后有阴虚发热者,必素禀脾肾不足,及产后气血俱虚,故多有之。其证则倏忽往
来,时作时止,或昼或夜,进退不常,或精神困倦,怔忡恍惚,但察其外无表证,而脉见弦
数,或浮弦豁大,或微细无力。其来也渐,非若他证之暴至者,是即阴虚之候,治当专补真
阴,宜小营煎、三阴煎、五阴煎之类,随宜主之。若阴虚兼火而微热者,宜一阴煎。若阴虚
兼火之甚而大热者,宜加减一阴煎。若阴虚火盛,热而多汗者,宜当归六黄汤。若阴中之阳
虚,火不归源而热者,宜大营煎、理阴煎、右归饮之类主之。若血虚阳不附阴,烦热作渴者
,宜人参当归汤。若气血俱虚,发热烦躁,面赤作渴,宜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若热甚而脉
微者,宜急加桂、附,或认为火,则祸在反掌。
一、产后有去血过多发热者,其证必烦渴短气,头痛头晕,闷乱内热,是亦阴虚之属,
宜人参当归汤主之。
立斋曰∶大凡元气虚弱而发热者,皆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但用六君或补中益气加炮姜温
补脾气,诸证自退。若四肢畏冷,急加附子。凡新产阴血暴伤,阳无所附而外热,宜用四物
、炮姜,补阴以配阳。若因误服寒凉克伐之剂而外热,此为寒气格阳于外,宜用***加姜
、桂;如不应,急加附子。若或肌肤发热,面目赤色,烦渴引饮,此血脱发躁,宜用当归补
血汤。
产后乍寒乍热(五十)
属性:产后乍寒乍热,总由血气虚损,阴阳不和而然。若阳胜则乍热,阴胜则乍寒。凡阴胜而
寒多者,宜增损四物汤、理阴煎。若阳胜而热多者,宜四物汤、三阴煎。若阳气陷入阴中而
乍寒乍热者,宜补中益气汤、补阴益气煎。若阴阳俱虚而寒热者,宜八珍汤、十全大补汤。
若败血不散,流入阴中而作寒热者,宜决津煎、殿胞煎。若血实气壅者,宜夺命丹。陈无择
曰∶败血流闭诸阴则寒,流闭诸阳则热,宜五积散。若有外感者,宜从前产后发热调治。
蓐劳(五一)
属性:蓐,草荐也。产妇坐草艰难,以致过劳心力,故曰蓐劳,此即产后劳倦也。其证则或为
寒热如疟,或头疼自汗,或眩晕昏沉,或百节疼痛,或倦怠喘促,饮食不甘,形体虚羸之类
,皆其候也,悉当以培补元气为主。若初产后蓐劳困倦,惟猪腰汤为妙,或用黄雌鸡汤、白
茯苓散。若蓐劳虚汗不止,宜母鸡汤。若兼脏寒者,宜羊肉汤。若气血俱虚者,宜五福饮、
十全大补汤。若兼外邪发热者,宜补阴益气煎、补中益气汤。若兼外邪发热而中寒背恶寒者
,宜理阴煎,详加减法治之。若兼阳虚内寒者,宜五君子煎,或理阴煎。若阳盛阴虚兼内热
者,宜五福饮加芍药、黄芩、地骨皮之类,随宜用之。
产后喘促(五二)
属性:产后喘急有二,乃一以阴虚之极,一以寒邪在肺。盖产后既以大虚,焉得气实而喘?若
肺无寒邪而见喘促者,此以血去阴虚,孤阳无主,故气穷短促而浮脱于上,此实肝肾不接,
无根将脱之兆,最为危候。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正此类也。惟贞元饮为治此之神
剂。若气虚兼寒者,宜大补丸煎,或理阴煎。若风寒外感,邪气入肺而喘急者,此必气粗胸
胀,或多咳嗽,自与气短似喘上下不接者不同,治当以疏散兼补为主,宜金水六君煎,或六
君子汤。若单以寒邪入肺,气实气壅而本无虚者,宜六安煎,或二陈汤加苏叶之类主之。
产后喘促(五二)
属性:二母散(妇八六血热喘嗽)二物参苏饮(妇八四瘀血入肺喘嗽)
产后恶露不止(五三)
属性:产后恶露不止,若因血热者,宜保阴煎、清化饮。有伤冲任之络而不止者,宜固阴煎加
减用之。若肝脾气虚,不能收摄而血不止者,宜寿脾煎,或补中益气汤。若气血俱虚而淡血
津津不已者,宜大补丸煎,或十全大补汤。若怒火伤肝而血不藏者,宜加味四物汤。若风热
在肝而血下泄者,宜一味防风散。
一、止血方∶用蒲黄二两,水煎,顿服。
产后恶露不止(五三)
属性:人参当归汤(妇百十四)佛手散(妇四一血多烦晕)
产后发痉(五四)
属性:产后发痉,乃阴血大亏证也。其证则腰背反张,戴眼直视,或四肢强劲,身体抽搐。在
伤寒家虽有刚痉、柔痉之辨,然总之则无非血燥血枯之病,而实惟足太阳与少阴主之。盖膀
胱与肾为表里,肾主精血,而太阳之脉络于头目项背,所以为病若此。若其所致之由,则凡
如伤寒误为大汗以亡液,大下以亡阴,或溃疡、脓血、大泄之后,乃有此证。故在产后,亦
惟去血过多,或大汗大泻而然,其为元气亏极、血液枯败也可知。凡遇此证,速当察其阴阳
,大补气血,用大补丸煎,或理阴煎,及十全大补汤之类,庶保其生。若认为风痰,而用发
散消导等剂,则死无丸矣。
产后大便秘涩(五五)
属性:产后大便秘涩,以其失血亡阴,**不足而然,宜济川煎加减主之,及后立斋法俱妙。
立斋曰∶前证若计其日期,饮食已多,即用药通之,祸在反掌之间矣。必待其腹满觉胀
,欲去不能者,此乃结在大肠,宜用猪胆汁润之。若服苦寒疏通,反伤中气,通而不止,或
成他证。若去血过多,用十全大补汤。血虚火燥,用加味四物汤。气血俱虚,用八珍汤。虽
数日不通,饮食如常,腹中如故,仍用八珍加桃仁、杏仁治之。若泥其日期饮食之多而通之,则误矣。
产后杂证方(五六)
属性:《良方》黄龙汤(妇八五产后外感)《良方》交加散(妇百产后中风)海藏愈风汤
(和二一七失血筋急搐搦)交加散(和二五二产后类风不省人事)七珍汤(妇七九产
后不语)补脬饮(妇八一产后脬破淋沥)《良方》人
参汤(妇七七产后诸虚)麻黄根
汤(妇八三产后虚汗)趁痛散(妇八十产后发热骨节疼痛)加味小柴胡汤(散二十乳母肝火发热)
产后类论列总方(五七)
属性:***汤(补一)五君子煎(新热六)金水六君煎(新和一)六君子汤(补五)大补丸
煎(新补一)十全大补汤(补二十)四物汤(补八)五物煎(新因三)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大营煎(新补十四)小营煎(新补十五)补阴益气煎(新补十六)五福饮(新补六)八珍
汤(补十九)当归六黄汤(寒六五)温胃饮(新热五)胃关煎(新热九)加味四物汤(补九)
寿脾煎(新热十六)理阴煎(新热三)增损四物汤(妇百十)三阴煎(新补十一)一阴煎
(新补八)加减一阴煎(新补九)五阴煎(新补十三)贞元饮(新补十九)人参当归汤(妇
百十四)保阴煎(新寒一)固阴煎(新因二)一味防风散(妇百十五)右归饮(新补三)
蟠葱散(热百十)当归补血汤(补四四)羊肉汤(妇七十、七一)猪腰汤(妇七四)黄雌鸡
汤(妇七二)母鸡汤(妇七三)决津煎(新因二)殿胞煎(新因十)通瘀煎(新因五)济川
煎(新补二一)清化饮(新因十三)失笑散(妇百四)夺命丹(妇六五)四神散(妇**)
二陈汤(和一)六安煎(新和二)五积散(散三九)抽新饮(新寒三)徙薪饮(新寒四)延
胡索散(妇九八)白茯苓散(妇七八)正柴胡饮(新散六)一柴胡饮(新散一)三柴胡饮(
新散三)四柴胡饮(新散四)五柴胡饮(新散五)九蜜煎(新因十二)大岩蜜汤(妇七六)
回生丹(妇六六)排气饮(新和六)大和中饮(新和七)
带下(五八)
属性:凡妇人淋带,虽分微甚,而实为同类,盖带其微而淋其甚者也。总由命门不固,而不固
之病,其因有六∶盖一以心旌之摇之也。心旌摇则命门应,命门应则失其所守,此由于不遂
者也。一以多欲之滑之也,情欲无度,纵肆不节,则精道滑而命门不禁,此由于太遂者也。
一以房室之逆之也。凡男女相临,迟速有异,此际权由男子,而妇人情兴多致中道而止,止
则逆,逆则为浊为淋,此由于遂而不遂,乃女子之最多而最不肯言者也。以上三证,凡带浊
之由乎此者,十居八九,而三者之治,必得各清其源,庶可取效。然源未必清,而且旋触旋
发,故药饵之功,必不能与情窦争胜,此带浊之所以不易治也。此三者之外,则尚有湿热下
流者,有虚寒不固者,有脾肾亏陷而不能收摄者,当各因其证而治之。
一、心旌摇,心火不静而带下者,先当清火,宜朱砂安神丸、清心莲子饮、《直指》固
精丸之类主之。若无邪火而但见心虚带下者,宜秘丸煎、人参丸、心虚白浊歌、茯兔丸之类。
一、欲事过度、滑泄不固而带下者,宜秘丸煎、寿脾煎、固阴煎、苓术菟丝丸、《济生
》固精丸、锁精丸、金锁思仙丹之类主之。
一、人事不畅,精道逆而为浊为带者,初宜六味地黄汤,或威喜丸之属以利之;久不止
者,宜固阴煎、苓术菟丝丸之属以固之。
一、湿热下流而为带浊,脉必滑数,色见红赤,证有烦渴而多热者,宜保阴煎、加味逍
遥散,或经验猪肚丸亦佳。若热甚兼淋而赤者,宜龙胆泻肝汤。
一、元气虚弱而带下者,宜寿脾煎、固阴煎、菟丝煎、七福饮、十全大补汤、九龙丸之
属。若阳气虚寒,脉见**,色白清冷,腹痛多寒者,宜加姜附,或用家韭子丸。
一、脾肾气虚下陷而多带者,宜用寿脾煎、固阴煎、归脾汤、补中益气汤之属。
立斋曰∶前证或因六淫七情,或因醉饱房劳,或因膏粱浓味,或服燥剂所伤,或亏损阳
气下陷,或湿痰下注蕴积而成,故言带也。凡此皆当壮脾胃、升阳气为主,佐以各经见证之
药。若色青者属肝,用小柴胡加山栀;或湿热壅滞,小便赤涩,龙胆泻肝汤。色赤者属心,
用小柴胡加黄连、山栀、当归;思虑过伤,用妙香散等药。色白者属肺,用补中益气加山栀。色黄者属脾,用六君子加山栀、柴胡;不应,归脾汤。色黑者属肾,用六味地黄丸。若气
血俱虚,八珍汤。阳气陷下,补中益气汤。湿痰下注,前汤加茯苓、半夏、苍术、黄柏。气
虚痰饮下注,四七汤送肾气丸。不可拘肥人多痰,瘦人多火,而以燥湿泻火之药轻治之也。
带下(五八)
属性:醋附丸(妇百七气滞带浊,腹中急痛)金樱膏(补百虚劳带浊)克应丸(妇一二八
虚滑带浊)固元丹(固三一赤**)白芷散
(妇一二六下元虚滑)益母丸(妇**
带浊诸病)白芍药散(妇一二七带浊疼痛)
白浊遗淋(五九)
属性:淫浊与带下之不同者,盖**出于胞宫,精之余也;淫浊出于膀胱,水之浊也。虽膀胱
与肾为表里,故带浊之源,无非皆出于阴分,然带由脾肾之虚滑者多,淫浊由膀胱之湿热者
多,此其所以有辨也。若淫浊初起而见热涩者,宜大厘清饮。若初起无火而但有窒塞者,宜
小厘清饮,或五苓散。若肝经怒火下流,宜加味逍遥散。若肝火盛而见痛涩者,宜龙胆泻肝
汤。若服寒凉利药太过,以致下焦虚寒不固者,宜萆厘清饮。若元气虚寒下陷者,宜寿脾
煎、补中益气汤。若脾湿下流者,宜归脾汤、六君子汤。若久而不愈,肝肾虚滑下陷者,宜
寿脾煎、秘丸煎、家韭子丸。
白浊遗淋(五九)
属性:滑石散(妇一二九热淋)牛膝膏(和三四**血作淋)三味牛膝汤(寒一二六血
热淋痛)
妇人梦与鬼交(六十)
属性:人禀五行正气以生,气正则正,气邪则邪,气强则神旺,气衰则鬼生,如《刺**》曰
∶神失守位,则邪鬼外干,即此类也。然妇人之梦与邪交,其证有二∶一则由欲念邪思,牵
扰意志而为梦者,此鬼生于心,而无所外干也;一则由禀赋非纯,邪得以入,故妖魅敢于相
犯,此邪之自外至者亦有之矣。病因有内外,则证亦有不同。病由内生者,外无形迹,不过
于梦寐间常有所遇,以致遗失,及为恍惚带浊等证,亦如男子之梦遗,其机一也,但在女子
多不肯言耳。至若外有邪犯者,其证则异。或言笑不常,如有对晤,或喜幽寂,不欲见人;
或无故悲泣,而面色不变;或面带桃
花,其脉息则乍疏乍数,三五不调,或伏沉,或促结,
或弦细,或代易不常,是皆妖邪之候。凡此二者,若失于调理,久之不愈,则精血日败,真
阴日损,乃致潮热发热,神疲体倦,饮食日减,经水日枯,肌肉消削,渐成劳损,脉见紧数
,多致不救矣。凡治此者,所因虽有不同,而伤精败血,其病则一。故凡病生于心者,当先
以静心为主,然后因其病而药之,神动者安其神、定其志;精滑者固其精、养其阴,尤当以
培补脾肾,要约门户,以助生气为主。若为妖魅所侵,则内当调补正气,如归神汤之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