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古方八阵2(2 / 2)

景岳全书 佚名 7922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洁古)枳术丸治痞积,消食强胃。

枳实(去瓤,麸炒,一两)白术(麸炒,二两)

上为末,荷叶裹烧饭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术汤下。但久服之,令人胃气强实

,不复伤也。东垣橘皮枳术丸,即前方加陈皮一两,半夏二两,即名橘半枳术丸。

香砂枳术丸破滞气,消宿食,开胃进食。

木香砂仁(各五钱)枳实(麸炒,一两)白术(米泔浸炒,二两)

上制,服如枳术丸法。

曲枳术丸治强食多食,心胸满闷不快。

神曲(炒)麦(炒)枳实(麸炒,各一两)白术(二两)

上制,服如枳术丸法。

(东垣)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开胃,进饮食。

木香(三钱)人参(五钱)干生姜(二钱半)陈皮(四钱)枳实(一两,炒)白术(一两半)

上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温水下。

(《直指》)加味枳术丸治脾胃虚弱,食积气滞,胸腹胀满。常服进食宽中,和畅脾胃。

白术(泔浸土炒,二两)枳实(麸炒,一两)神曲(炒)麦芽(炒)陈皮山楂香附(炒,

(各一两)砂仁(炒,半两)

如前法丸服。

(丹溪)枳实丸专治食积癖块。

枳实白术山楂麦芽神曲半夏(各一两)苍术陈皮(各五钱)木香(钱半)姜黄(三钱)

荷叶蒸饭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后姜汤下。

(《医统》)大健脾丸又名百谷丸。徐东皋曰∶此方健脾养胃,滋谷气,除湿热,宽胸膈

,去痞满。久服强中益气,百病不生。

人参白茯苓(饭上蒸)广陈皮(各二两)枳实(饭上蒸)青皮(米醋洗)半夏曲(炒)

山楂肉(饭上蒸,各一两)白术(土炒,三两)谷芽(炒,一两六钱)白豆蔻(炒)广木香(各五钱)

川黄连(一两六钱,同吴茱萸五钱浸炒赤色,去茱萸)

上为末,用长流水煮荷叶老米粥捣丸,绿豆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汤下。愚按∶此方虽

佳,但脾多畏寒,若非有火,当去黄连,或仍加炮姜一、二两为妙。

(杨氏)启脾丸治脾胃不和,气不升降,中满痞塞,心腹膨胀,肠鸣泄泻,不思饮食。

人参白术陈皮青皮(去瓤)神曲(炒)麦芽(炒)砂仁浓朴干姜(各一两)甘

草(两半,炙)

炼蜜为丸,弹子

大。每服一丸,食前细嚼,米饮下。

和中丸治久病厌厌不能食,而脏腑或秘或溏,此皆胃虚所致。常服之,和中理气,消

痰积,去湿滞,浓肠胃,进饮食。

白术(麸炒,二两四钱)浓朴(姜制,二两)陈皮(一两六钱)半夏(汤泡,一两)槟榔(五钱)

枳实(五钱)炙甘草(四钱)木香(二钱)

上用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远温水送下。

(东垣)和中丸开胃进食。

人参白术(各三钱)干姜(炮)甘草(炙)陈皮(各一钱)木瓜(一枚)

上为末,蒸饼为丸,桐子大。食前白汤下三、五十丸。

养胃进食丸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面色痿黄,肌肉消瘦,怠惰嗜卧,或不思食。常

服滋养脾胃,进饮食,消痰涎,辟风寒湿冷邪气。

人参白茯苓白术(泔浸,炒)浓朴(姜炒,各二两)神曲(二两半炒)大麦(

炒)橘红(各一两半)甘草(炙,一两)苍术(坚小而甘者,米泔浸去皮,五两,炒)

上九味,为末,水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米汤或姜汤送下。

消食丸治一切食积停滞。

山楂神曲(炒)麦芽(炒)萝卜子青皮陈皮香附(各二两)阿魏(一两,醋浸另研)

汤泡蒸饼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姜汤下。

(《济生》)导痰汤治一切痰涎壅盛,或胸膈留饮,痞塞不通。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南星枳壳(炒)

上等分,每服六钱,水二钟,姜五片,或十片,煎七分,食后服。

(海藏)五饮汤一留饮,在心下。二饮,在胁下。三痰饮,在胃中。四溢饮,在

膈上。五流饮,在肠间。凡此五饮,以酒后饮冷过多所致。

旋复花人参橘红(炒)枳实浓朴(姜汁炒)半夏茯苓泽泻白术猪苓(各八

分)前胡桂心芍药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姜十片,煎八分,不拘时服。饮酒伤者,加葛根、砂仁。

《外台》茯苓饮治胸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枳实(二两)陈皮(二两半)生姜(四两)

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茯苓饮子治痰迷心窍,怔忡不止。

陈皮半夏茯苓茯神麦冬(各钱半)沉香甘草(各五分)

上水一钟半,姜五片,煎七分服。

千缗汤治痰喘不得卧,人扶而坐,一服即安。

半夏(泡,七个)炙甘草皂角(炙,各一寸)生姜(一指大)

水一钟半,煎七分,不拘时服。

玉液汤治七情所伤,气郁生涎,随气上逆,头目眩晕,心忪悸,眉棱骨痛。

半夏(大者六钱,汤泡七次,切片)

上作一服,水钟半,姜十片,煎七分,入沉香末少许,不拘时温服。

(《局方》)四七汤治七情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

咽不下,此七情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痰饮呕恶,皆治之。

半夏(汤泡,钱半)茯苓(一钱二分)苏叶(六分)浓朴(姜制,九分)

水一钟半,生姜七片,红枣二枚,煎八分,不时服。

(《得效》)加味四七汤治心气郁滞,豁痰散惊。

半夏(制,二钱半)浓朴(制)茯苓(各一钱半)苏叶茯神(各一钱)远志石菖蒲甘草

(各五分)

水二钟,加姜、枣煎服。

(《玉机》)泽泻汤治心下有支饮,苦眩冒。

泽泻(五钱)白术(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朱砂消痰饮治痰迷心窍,惊悸怔忡。

胆星(五钱)朱砂(二钱半,另研)麝香(二分,另研)

上为末,临卧姜汤调下一钱。

(《深师》)消饮丸治停饮胸满呕逆,腹中水声,不思饮食。

白术(二两,炒)茯苓(五钱)枳实(炒)干姜(炮,各七钱)上为细末,蜜丸,桐子大。

温水下三十丸。

(《秘方》)星香丸治诸般气嗽生痰。

南星(矾水泡一宿)半夏(制同上,共泡之)香附(皂角水浸一周时,各二两)陈皮(去

白,四两)

上不见火为末,姜汁糊丸。每服五十丸,临卧姜汤送下。

祛痰丸治风痰头旋恶逆,胸膈不利。

南星(生)半夏(生)赤茯苓橘红干姜(炮,等分)

上为细末,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不拘时,米饮送下。

天花丸亦名玉壶丸。治消渴引

饮无度。

人参天花粉(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麦门冬汤下。

(《局方》)玉壶丸治风痰头痛,亦治诸痰。

南星(生)半夏(生,各一两)天麻(五钱)白面(三两)上为末,水和为丸,桐子大。每服

三、五十丸,用水一大盏,煎沸入药,煮令药浮即熟,漉出放温,别用生姜汤下。

一方∶用南星、半夏各二两俱制,天麻、白矾各五钱,共为末,以姜汁糊丸,如胡椒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

玉液丸治风热痰涎壅盛,利咽膈,清头目,止咳嗽,除烦热。

半夏(汤泡,焙为细末)枯矾(研细,各十两)寒水石(赤为末,水飞,三十两)

上研匀,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淡姜汤下。

(洁古)玉粉丸治气痰咳嗽。

南星半夏(各一两,俱汤浸)橘红(二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人参、生姜汤任下,食后。

(《瑞竹》)杏仁丸治久嗽,及老人咳嗽,喘急不已,睡卧不得,服此立效。

杏仁(去皮尖,炒)胡桃肉(去皮)

上等分,研为膏,加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细嚼,姜汤下。

许学士神术丸治痰饮。此足阳明、太阳治湿发散之剂也。

茅山苍术(一斤,米泔浸一宿,去皮切片,焙干为末)生油麻(五钱,水二盏研细取浆)大

枣(十五个,煮取肉,研,旋入麻浆拌和药)

上三味,和丸,桐子大,日干。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温酒下。

(《三因》)曲术丸治中脘宿食留饮,酸蜇心痛,嘈杂,口吐清水。

神曲(炒,三两)陈皮(一两)苍术(米泔浸三宿,切炒,一两半)

上为末,生姜汁别煮神曲糊为丸。姜汤送下。

(《百一》)三仙丸治一切湿痰痰饮,胸膈烦满,痰涎不利,头目不清。

南星半夏香附(各等分)

上南星、半夏以滚汤泡过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和,不可太软,用楮叶或荷叶包住,外以

蒲包再包,之令发黄色,晒干收用。须五六月内造如之法。每制丸药,用

药二两,香附一两,同为细末,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四、五十粒,食后姜汤下。

青州白丸子治男妇风痰壅盛,手足瘫痪,呕吐涎沫,牙关紧急,痰喘麻木,及小儿惊风呕吐。

半夏(七两)南星(三两)白附子(二两)川乌(半两,俱生用)

上俱研,罗为细末,用生绢袋盛,以瓷盆盛井**摆洗粉出,未出者,以手揉摆,再擂

再摆,以尽为度。然后日晒夜露,每日一换新水,搅而复澄,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

去水晒干,白如玉片。以糯米粉作稀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无时。如瘫

痪,用酒下;小儿惊风,薄荷汤下五、七丸。

(《局方》)琥珀寿星丸

天南星(一斤)朱砂(二两,研)琥珀(一两,研)

上先掘地坑,深二尺,用炭火五斤,于坑内烧热红,取出炭扫净,以好酒一升浇之。将

南星乘热下坑内,用盆急盖,以泥壅护,经一宿取出,焙干为末,同二味和匀,用生姜汁打

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人参汤空心送下,日三服。

一方用琥珀四两,朱砂一两,仍用猪心血三个,和药末内加糊为丸,如前服。

(《指迷》)茯苓丸治人有臂痛,手足不能举,或时左右转移。此伏痰在内,中脘停滞,

脾气不能流行,上与气搏,脾属四肢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其脉沉细者是也。但治其痰,

则臂痛自止。及妇人产后发喘,四肢浮肿者,用此则愈。此治痰第一方也。

半夏(制,二两)茯苓(一两)枳壳(炒,半两)风化硝(一钱半)

上为末,姜汁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累有人为痰所苦,夜间两臂

常觉抽掣,两手战掉,至于茶钟亦不能举,随服随效。

又简易方∶治痰饮流注疼痛。止用大半夏二两,风化硝一两,为末,以姜汁煮糊丸,桐

子大。姜汤下十五丸。痰在上,临卧服;在下,食前服。

(丹溪)白螺丸治痰饮积胃脘痛。

白螺蛳壳(墙上年久者,烧)滑石(炒)苍术山栀香附南星(各一两)枳壳青皮

木香半夏砂仁(各五钱)

上为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下。春,加川芎;夏,加

黄连;冬,加吴茱萸,各五钱。

(丹溪)润下丸降热痰甚妙。

半夏(二两,根据橘红制)南星(根据橘红制)炙甘草黄芩

黄连(各一两)橘红(半斤,以水

化盐五钱拌匀,煮干,焙)

上为末,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

(《集成》)润下丸治胸膈停痰,降痰甚妙。

橘红(一斤,盐五钱,同水浸煮干)甘草(炙,一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丹溪》)黄栝蒌丸治食积作痰,壅滞喘急。

栝蒌仁半夏山楂神曲(炒,等分)

上为末,栝蒌汁丸。姜汤下五十丸。

(《丹溪》)杏仁萝卜子丸治气壅痰盛咳嗽。

杏仁萝卜子(炒,各一两)

上为末,粥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金匮》)陈皮汤治呕吐呃逆。

陈皮(四两)生姜(半斤)

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本事》)竹茹汤治胃热呕吐。

半夏(姜汁制)干葛(各三钱)甘草(二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钟,姜三片,竹茹一弹许,枣一枚,同煎七分,去温服。

橘皮竹茹汤治吐利后,胃虚膈热,呃逆者。

人参竹茹橘红(各二钱)甘草(炙,一钱)

水一钟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温服。

二汁饮治反胃。

甘蔗汁(二分)姜汁(二分)

二味和匀,每温服一碗,日三服则吐止。

(东垣)葛花解酲汤治饮酒太过,痰逆呕吐,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颤摇,饮食减

少,小便不利。

人参白术茯苓砂仁白豆蔻葛花(各一钱)青皮陈皮猪苓泽泻(各七分)神

曲木香(各五分)

水二钟,生姜五片,煎七分,食远稍热服。取微汗,酒病去矣。或为末,姜醋汤调服二、三钱亦可。

《金匮》猪苓散治呕吐,病在膈上,思水者。

猪苓茯苓白术(等分)

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大全》人参散治脾胃虚寒,霍乱吐泻,心烦腹痛,饮食不入。

人参当归浓朴橘红(各二钱)干姜(炮)炙甘草(各五分)

加枣一枚,水煎服。

《澹寮》六和汤治夏秋暑湿伤脾,或饮冷乘风,多食瓜果,以致客寒犯胃,食留不化

,遂成痞膈霍乱呕吐,及广南夏月瘴疾寒热等证。

半夏人参炙甘草砂仁杏仁(各一钱)赤茯苓扁豆(炒)藿香木瓜(各二钱)

上咀。每服五钱,水二钟,生姜三片,枣一枚,煎,温服。

一方有白术、香薷、浓朴各一钱,名六和半夏汤。

《良方》丁香散治藿乱呕吐不止。

丁香(五分)藿香枇杷叶(拭去毛,各二钱)

上咀。水一钟半,姜一片,煎六分,热服。

《局方》丁香半夏丸治胃寒呕吐吞酸。

丁香(一两)红豆(炒)半夏(制)白术(炒,各二两)陈皮(三两)

上为末,姜汁打糊丸,胡椒大。每服二、三十丸,姜汤下。

《局方》半夏丁香丸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腐,心腹痞满,不思饮食。

肉豆蔻丁香木香藿香人参陈皮(去白,各二钱)半夏(制,三两)

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和剂》大七香丸治脾胃虚冷,心膈噎塞,渐成隔气,及脾泄泻痢,反胃呕吐。

香附(二两)麦芽(炒,一两)砂仁藿香官桂甘草陈皮(各二两半)丁香(三两半)甘

松乌药(各六钱半)

上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嚼啐,盐酒、盐汤任下。忌生冷、肥腻。

《良方》许仁则半夏丸治胃冷呕逆不食。

半夏(洗去滑,一斤)小麦面(一斤)

上水和丸,弹子大,水煮熟。初服四、五丸,二服加至十四、五丸,旋煮间服之。

(万氏)定喘汤治诸喘久不愈。按此方必风痰在肺者乃可用,他则忌之。

白果(三七枚,去壳切碎,炒)款冬花桑白皮(蜜炒)麻黄制半夏(各三钱)苏子(二钱)

黄芩(微炒)杏仁(各钱半)甘草(一钱)

水三钟,煎二钟,作二次服。不拘时,徐徐饮。

歌曰∶诸病原来有药方,惟愁喘最难当。麻黄桑杏寻苏子,白果冬花用更良,

甘草黄芩同半夏,水煎百沸不须姜。病患遇此仙丹药,服后方知定喘汤。

《局方》人参定喘汤治肺气上喘,喉中有声,坐卧不安,胸膈紧痛,及治肺感寒邪,咳嗽声重。

人参麻黄阿胶半夏曲五味子粟壳甘草(各八分)桑白皮(钱半)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

后服。

《良方》百合汤治肺气壅滞,咳嗽喘闷,多渴,腰膝浮肿,小便淋沥。

百合赤茯苓陈皮桑白皮紫苏大腹皮枳壳马兜铃人参猪苓炙甘草麦冬(各一钱)

上分二服。每服水一钟半,姜一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局方》五虎汤治风寒所感,热痰喘急。

麻黄(七分)细茶(八分)杏仁(去皮尖,一钱)石膏(一钱半)甘草(四分)

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三因》神秘汤治上气喘急不得卧。

人参(一钱)陈皮桔梗紫苏(各钱半)五味子(十五粒)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

《直指》神秘汤治水气作喘。

人参陈皮桔梗紫苏半夏桑白皮槟榔(各一钱)炙甘草(五分)五味子(十五粒)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温服。

萝卜子汤治积年上气喘促,唾脓血不止,而气实者宜之。

萝卜子(一合,研碎)

水煎,食后服,其效如神。

《三因》葶苈大枣泻肺汤治上气喘急,身与面目俱浮,鼻塞声重,不闻香臭,胸膈胀满,将成肺痈。

甜葶苈(炒,研细,三钱)大枣(十枚,去核)

水二钟,先煎大枣至一钟,去枣入葶苈,煎至八分,食后服,须先服小青龙汤二服方用此。

苏子煎治上气咳嗽。

苏子杏仁生姜汁生地黄汁白蜜(各一斤)

上将苏子捣烂,以二汁和之,绢绞取汁,又捣又和,如此六、七次则味尽,乃去

,以蜜和之,置铜器中,于汤上煎之如饴。每服二匙,日三次,夜一、二次,病愈即止。

《医林》杏仁煎治喘嗽。

杏仁(去皮尖,炒)胡桃肉(去皮)

上等分,研膏,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临卧细嚼,姜汤送下。一方以胡桃肉三枚

,姜三片,临卧嚼服,饮汤三、四口,再嚼再饮就卧,止嗽无痰。

《良方》杏仁膏治咳嗽喘急,喉中枯燥如物塞,兼唾血不止。

杏仁(二两,去皮尖,炒研如膏)真酥(三两)阿胶(二两,研炒为末)生姜汁(一合)白蜜(五

合)苏子(二两,微炒研膏)

上和匀,银锅内慢火熬成膏。每服一匙,不拘时,米饮调下。

《良方》前胡散治心胸烦热不利,咳嗽涕唾稠粘。

前胡桑白皮麦门冬贝母(各钱半)甘草(炙,五分)杏仁(去皮尖,一钱)

水一钟半,姜三片,煎七分,温服。

《济生》百花膏治咳嗽不已,或痰中有血。

百合(蒸,焙干)款冬花(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龙眼大。临卧细嚼一丸,姜汤下。

《本事》枳壳散治心下痞闷作痛,嗳气如败卵。

枳壳白术(各五钱)香附(一两)槟榔(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日二、三服,不拘时。

保和汤治中染瘴气,发热呕吐,腹满不食。

浓朴(姜制)半夏(制)大腹皮(黑豆水洗)橘红(各八分)柴胡枳壳甘草(各五分)

生姜(三钱,煨)

水煎温服。

十味保和汤治胃虚气滞作嗳。

人参白术茯苓半夏(制)陈皮(各一钱)藿香香附砂仁(各六分)炙甘草木香(各三钱)

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食前温服。

(丹溪)六郁汤能解诸郁。

香附(二钱)橘红苍术抚芎半夏(炮,各一钱)赤茯苓栀子(炒,各七分)炙甘草

砂仁(各五分)

水一钟,姜三片,煎八分,温服。气郁,加乌药、木香、槟榔、紫苏、干姜,倍砂仁、

香附;湿郁,加白术;热郁,加黄芩,倍栀子;痰郁,加南星、枳壳、小皂荚;血郁,加桃

仁红花、丹皮;食郁,加山楂、神曲、麦芽。

《局方》三和散治七情气结,脾胃不和,心腹痞满,大便秘涩。

羌活苏叶木瓜大腹皮沉香(各一钱)木香槟榔陈皮白术川芎炙甘草(各七分半)

上咀,分二服,每服水一钟,煎六分,不拘时服。

(丹溪)生韭饮治食郁久则胃脘有瘀血作痛,大能开提气血。

生韭(捣取自然汁一盏,加温酒一、二杯同服)

上先以桃仁连皮细嚼数十枚,后以韭汁送下。

《三因》温胆汤治气郁生涎,梦寐不宁,怔忡惊悸,心虚胆怯,变生诸证。

半夏(汤泡)枳实竹茹(各一两)陈皮(一两五钱)茯苓(七钱)炙甘草(四钱)

每服四、五钱,生姜七片,枣一枚,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一方有远志一两。

十味温胆汤治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