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古方八阵5(1 / 2)

景岳全书 佚名 7904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寒阵

属性:黄连解毒汤亦名解毒汤。治火热狂躁烦心,口干舌燥,热之甚者,及吐下后热不解,

脉洪喘急等证。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等分)

上每服五钱,水二钟,煎服。

(仲景)白虎汤治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邪,宜用此以解内外之热,及一切中暑

烦热,热结斑黄,狂躁大渴等证。

石膏(一斤,碎)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糯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本方加苍术,即名苍术白虎汤。

(仲景)白虎加人参汤此即人参白虎汤。亦名化斑汤。仲景法即于前白虎汤内加人参三

两,用治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今近代止用人参二钱,石膏五钱,知

母二钱,甘草一钱,糯米一撮,以治赤斑口燥烦躁,暑热脉虚等证。又河间名为人参石膏汤

,用治膈消烦热,但分两加倍于今方。

《活人》白虎加桂枝汤治疟但热不寒,及有汗者。

知母桂枝甘草(炙)粳米(各一钱)石膏(一钱)

上咀。水一钟半,煎八分,温服。

(仲景)竹叶石膏汤治阳明汗多而渴,鼻衄,喜水,水入即吐,及暑热烦躁等证。

石膏(一两)竹叶(二十片)半夏甘草(各二钱)麦冬人参(各三钱)粳米(一撮,此系今方

,分两非仲景旧法)

水二钟,姜三片,煎服。一方云∶石膏二钱,人参一钱,其他以降序之,用者当酌宜也。

六味竹叶石膏汤治胃火盛而作渴。

石膏(,倍用之)淡竹叶桔梗薄荷叶木通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

竹叶黄汤治胃虚火盛作渴。

淡竹叶(二钱)人参黄生地黄当归川芎麦冬芍药甘草石膏()黄芩(炒,各一钱)

水煎服。按此方之用,当去川芎为善。外科仍有半夏。

《宣明》桂苓甘露饮治阳暑发热烦躁,水道不利等证。

滑石(飞,四两)石膏寒水石白术(各二两)茯苓泽泻(各一两)肉桂猪苓(各五钱)

甘草(二两,炙)

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汤调下。

(子和)桂苓甘露饮治证同前,脉虚而渴者当用此。

滑石(一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石膏寒水石干葛泽泻(各一两)官桂木香藿香(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

《千金》甘露饮治男妇小儿胃中客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烂,时出脓血,

及脾胃受湿,瘀热在内,或醉饱多劳,湿热相搏,致生胆病,身面皆黄,或身热而肿,大小便不调。

枇杷叶(拭去毛)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黄芩石斛茵陈枳壳(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七分,食后服。《本事方》无麦冬、茵陈,有山豆根、犀角屑,

治口齿证大有神效。

三黄石膏汤治疫疠大热而躁。

石膏(生,三钱)黄芩黄柏黄连(各二钱)豆豉(半合)麻黄(八分)栀子(五枚,打碎)

水二盏,煎一盏,连进三、四盏则愈。

羌活升麻汤治暑月时行瘟热,病宜清热解毒,兼治内外者。

羌活升麻葛根人参白芍药黄芩(各一钱)黄连石膏甘草生地黄知母(各七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温服。

(东垣)普济消毒饮治疫疠憎寒壮热,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干舌

燥,俗云大头瘟病,诸药不效。元泰和二年,东垣制以济人,所活甚众,时人皆曰天方。

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各五钱)人参(三钱)橘红玄参生甘草桔梗柴胡(各二钱)

薄荷叶连翘鼠粘子板蓝根马屁勃(各一钱)白僵蚕(炒)升麻(各七分)

上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服之;半用蜜丸噙化,服尽良愈。或加防风、川芎、当归、

薄荷、细辛,水二钟,煎一钟,食远稍热服。如大便硬,加酒蒸大黄一、二钱以利之;

或热肿甚者,以砭针刺出其血。

芩连消毒饮治天行时疫,大头病发热恶寒,颈项肿,脉洪痰痹等证。

柴胡桔梗羌活防风黄芩黄连连翘枳壳荆芥白芷川芎射干甘草

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有痰者,加竹沥、姜汁调服;如秘结热甚者,先加大黄煎服

,利二三行后,根据本方加人参、当归调理。

(河间)六神通解散治发热头痛,脉洪身热无汗。《槌法》有川芎、羌活、细辛三味。

麻黄甘草(各一钱)黄芩苍术(各二钱)石膏滑石(各钱半)豆豉(十粒)

水二钟,加葱

、姜同煮一钟,温服。

(仲景)小陷胸汤治小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半夏(三钱)黄连(钱半)栝蒌仁(二钱,此非古数)

上先以水二钟,煎栝蒌至一钟半,乃入二药同煎至八分,温服。原方用黄连一两,半夏

半升,栝蒌实一枚,水六升,如法煮二升,分三服。

鸡子清饮治热病五、六日,壮热之甚,大便秘结,狂言欲走者。

鸡子(二枚,取清)芒硝(细研)寒水石(细研,各二、三钱)

上以用新汲水一盏调药末,次下鸡子清搅匀,分二服。按∶此法似不若以悉尼浆调二药服之更妙。

(仲景)黄连阿胶汤治少阴伤寒,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二枚)

上以水五升,先煮前三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

七合,日三服。

栀子仁汤治发热潮热,狂躁面赤咽痛。

栀子赤芍大青知母(各一钱)升麻柴胡黄芩石膏杏仁甘草(各二钱)豆豉(百粒)

水煎温服。一方无豆豉。又六味栀子仁汤在外科八。

(仲景)栀子豆豉汤治伤寒烦热懊。可为吐剂。

栀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

上用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再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仲景)栀子浓朴汤治伤寒下后,余邪未清,心烦腹满,起卧不安者。

栀子(十四枚,擘)浓朴(四两,姜炙)枳实(四两,炒)

以上三味,用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仲景)栀子干姜汤治伤寒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若病患旧有微溏者不可用。

栀子(十四枚,擘)干姜(三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仲景)栀子柏皮汤治伤寒身黄发热者。

栀子(十五枚)甘草(一两)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解瘟疫热毒

瘟疫八、九日后,已经汗下不退,口渴咽干,欲饮水者,以蚯蚓粪名六一泥不拘多少,

擂新汲水饮之,或用晚蚕砂亦可。其热甚者,用新青布以冷水浸过,略挤干,置患人胸上,

以手按之良久,布热即易之,须臾,当汗出如水,或作战汗而解。夏月极热用此法,他时不可用。

漏芦丹麻汤方在外科。治时毒头面**。

黄连香薷饮方在和阵。治伤暑中热。

《局方》泻心汤治心火。

用川黄连去须,为极细末。每服一字,或五分,或一钱,或汤或散,临卧服。

(仲景)甘草泻心汤亦名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此方主之。此方辛入脾而

散气,半夏、干姜之辛以散结;气苦入心而泄热,黄连、黄芩之苦以泄痞热;脾欲缓,急食

甘以缓之,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缓之也。

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干姜黄芩甘草(炙)人参(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仲景)生姜泻心汤治伤寒汗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

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生姜(四两,切)甘草(炙)人参黄芩(各三两)干姜(一两)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无生姜,

即名半夏泻心汤。

(仲景)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太阳伤寒汗下后,色微黄,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微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仲景)附子泻心汤治伤寒汗下后,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

大黄(一两)黄连黄芩(各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别煮取汁)

上前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清心莲子饮治热在气分,口干作渴,小便淋浊,或口舌生疮,咽疼烦躁。

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炒)甘草(各钱半)人参黄石莲子柴胡茯苓(各一钱)

上每服五钱,水煎服。

《良方》加味通心饮治诸疝内热胀痛,及小便不利。

木通栀子仁黄芩瞿麦连翘枳壳川楝子甘草(等分)

上咀。每服五钱,水

一钟半,灯心二十根,车前草五茎,煎七分,温服。

清心汤治心受热邪,狂言叫骂,动履失常。

黄连黄芩栀子连翘薄荷甘草芒硝大黄(等分)

水一钟半,竹叶二十片,煎八分,温服。

外科清心汤方在外科。治疮疡肿痛发热。

《局方》人参清肺汤治肺胃虚热,咳嗽喘急,坐卧不安,年久劳嗽唾痰。

人参杏仁(去皮尖,炒)阿胶(各一钱)粟壳(蜜炒,一钱半)炙甘草桑白皮知母

地骨皮乌梅肉(各五分)

水二钟,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人参平肺散治心火克肺金,传为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喉不利。

人参天冬黄芩地骨皮陈皮青皮茯苓(各八分)知母(一钱)五味(二十粒)甘草

(炙,五分)桑白皮(炒,一钱半)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黄芩清肺饮治肺热小便不利,宜用此清之。

栀子(二钱)黄芩(一钱)

水煎服,如不利,加盐豉二十粒。

清肺汤方在痘疹。治麻疹咳嗽甚者。

(东垣)清肺饮子方在和阵。治邪热在气分,渴而小便不利。

(万氏)清肺饮方在痘疹。治痘疹肺热喘嗽。

泻白散治肺火,大肠火,喘急等证。

甘草(一钱)桑白皮地骨皮(各二钱)

上为末。水调服。

五味泻白散方在因阵。治眼目风热,翳膜外障。

《正传》麦门冬汤治病后火热乘肺,咳嗽有血,胸胁胀满,上气喘急,五心烦热而渴。

天冬麦冬桑白皮(各七分)紫菀茸贝母(各六分)桔梗甘草(各五分)淡竹叶生地

(各一钱)五味(九粒)

水一钟半,枣一枚,煎服。

《类方》麦门冬汤治肺热气衰血焦,发落好怒,唇口亦甚。

麦门冬远志(甘草煮,去心)人参黄芩生地黄茯神石膏(,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上咀。每服一两,水煎服。

(万氏)麦门冬汤方在痘疹。治表邪麻疹,火热嗽甚。

《家抄》麦门冬饮治虚劳咳嗽,午后嗽多者是也。

川芎当归生地黄白芍药麦门冬黄柏知母(各一钱)桑白皮(八分)五味子(十五粒)

水二钟,姜一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后服。

《宣明》麦门冬饮子治膈消胸满心烦,气多血少,**不足,为消渴。

麦门冬生地黄人参五味子甘草(炙)茯神天花粉知母干葛(等分)

上咀。每服一两,竹叶十四片,水煎服。

二母散治肺热咳嗽,及疹后嗽甚者。

贝母(去心,童便洗)知母(等分)干生姜(一片)

上水煎服。或为末,每服五分,或一钱,沸汤下。

(陈氏)二母散方在妇人。治产后热血上攻,咳嗽喘促。

《家抄》黄芩知母汤治夏月火嗽有痰,面赤烦热。

黄芩知母桑白皮杏仁山栀天花粉贝母桔梗甘草(等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医林》桑白皮汤治肺气有余,火炎痰盛作喘。

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山栀黄芩黄连(各八分)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温服。

(海藏)紫菀散治嗽中有血,虚劳久嗽肺痿。

紫菀阿胶知母贝母(各钱半)人参甘草茯苓桔梗(各一钱)五味子(十二粒)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东垣)清胃散治醇酒浓味,或补胃热药太过,以致牙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

,或齿龈溃烂,喜冷恶热,此阳明之火也,宜用此方。

生地(钱半)升麻当归丹皮(各一钱)黄连(钱半,夏月倍之)

水煎服。

加味清胃散

即前方加犀角、连翘、甘草。

《秘验》清胃饮治一切风热湿痰牙痛床肿,血出动摇。

石膏栀子黄连黄芩当归生地白芍苍术(各一钱)青皮(八分)细辛藿香

荆芥穗(各六分)升麻(五分)丹皮甘草(各四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缓缓含饮之,效。

(钱氏)泻黄散治脾火。

山栀(一两)石膏(五钱)藿香(七钱)防风(四钱)甘草(三钱)

上咀,蜜、酒拌,略炒香,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钟,煎清汁饮。

和中汤治虚火嘈杂。

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各一钱)甘草(五分)黄连(姜炒,钱半)大枣(二枚)

水一钟半,加粳米一撮,煎八分,温服。

(薛氏)柴胡清肝散治肝胆三焦风热疮疡,或怒火憎寒发热,或疮毒结于两耳、两胁前

后,或**小腹下及股足等证。

柴胡黄芩(炒,各钱半)山栀(炒)川芎人参(各一钱)甘草(五分)连翘桔梗(各八分)

水一钟半,煎服。

栀子清肝散治肝胆三焦风热,耳内作痒,或生疮出水,或胁肋**作痛,寒热往来。

栀子柴胡丹皮(各一钱)当归川芎芍药牛蒡子(炒)茯苓(各七分)白术甘草

(各五分)

上水煎服。一方无白术。

《原机》芍药清肝散治眵多,紧涩羞明,赤脉贯晴,脏腑秘结。

白术川芎防风羌活桔梗滑石石膏芒硝(各三分)黄芩薄荷荆芥前胡

炙甘草芍药(各二分半)柴胡山栀知母(各二分)大黄(四分)

水煎,食远热服。

《良方》龙胆泻肝汤亦名龙胆汤。治肝经湿热,小便赤涩,或胁胀口苦寒热,凡肝经

有余之证宜服之。

龙胆草(酒拌炒)人参天冬麦冬生甘草黄连(炒)山栀知母(各五分)黄芩(七

分)柴胡(一钱)五味(三分)

水一钟半,煎服。

七味龙胆泻肝汤治肝火内炎,如前诸证。

柴胡梢泽泻车前

子木通龙胆草归梢生地(各等分)

上咀。水二钟,煎一钟。空心稍热服。

(薛氏)加味龙胆泻肝汤治肝经湿热,或囊痈下疳便毒,小便涩滞,或**作痛,小便短少。

龙胆草(酒炒,一钱)车前子(炒)当归尾木通泽泻(大人倍用)甘草黄芩生地

山栀(大人倍用)

上水煎。若治小儿,子母同服。

当归六黄汤治盗汗之圣药。

当归黄(蜜炙,各二钱)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各一钱)

水二钱,煎服。

正气汤治阴分有火盗汗。

黄柏(炒)知母(炒,各二钱)炙甘草(六分)

水一钟半,煎八分,食远热服。

(仲景)芍药甘草汤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足温者。

白芍药甘草(炒,各四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生地黄煎治阴火盗汗。

生地当归黄(炙)甘草(炙)麻黄根浮小麦黄连黄芩黄柏(各钱)

水一钟半,煎八分,食远服。

《宝鉴》石膏散治阳明风热头痛。

石膏川芎白芷(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四钱,热茶清调下。

《本事》荆芥散治头风。

荆芥石膏(,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三片,连须葱白三寸,水一钟,煎七分,食远服。

双玉散治热痰咳嗽喘急,烦渴头痛。

石膏寒水石(等分)

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人参汤或随证用引调下。

《玄珠》秘方茶调散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痛,及头风热痛不可忍。

小川芎(一两)细芽茶薄荷(各三钱)白芷(五钱)荆芥穗(四钱)片芩(二两,酒拌炒三次,

不可令焦)

头巅及脑痛,加细辛、本、蔓荆子(各三钱)。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用茶清调下。

天花散治消渴。

天花粉生地黄麦门冬干葛(各二钱)五味子甘草(各一钱)

上作二服,水一钟半,粳米百粒,煎八分,食远服。

(钱氏)地骨皮散治壮热作渴。

地骨皮茯苓甘草柴胡人参知母半夏(等分)

上咀。每服一两,水煎服。

玉泉丸治烦热口渴。

人参麦门冬黄(蜜炙)茯苓乌梅肉(焙)甘草(各一两)天花粉干葛(各两半)

上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温汤嚼下。

《宣明》清膈导痰汤治胃火浓味,膈上热痰,咯吐不出,咳唾稠粘。

黄芩贝母(各一钱)天花粉栝蒌仁白茯苓白术(各八分)桔梗甘草陈皮(各五分)

石膏朴硝(各钱半)

水一钟半,加竹叶二十片,揉烂,同煎八分,食远服。

生铁落饮治痰火热狂,坠痰镇心。

生铁(四十斤)入火烧赤沸,砧上锤之,有花出如兰如蛾,纷纷落地者,是名铁落。用水二

斗,煮取一斗,用以煎药。

石膏(三两)龙齿(研)茯苓防风(去芦,各一两半)玄参秦艽(各一两)

上咀。入铁汁中煮取五升,去,入竹沥一升,和匀。温服二合,无时,

每日约须五服。

大连翘饮治风热热毒,大小便不利,及小儿痘后余毒,肢体患疮,或丹瘤等毒,游走不止。

连翘山栀(炒)黄芩滑石柴胡荆芥防风甘草当归赤芍木通瞿麦蝉蜕

(各等分)

上量大小,水煎服。

《局方》犀角地黄汤治劳心动火,热入血室,吐血衄血,发狂发黄,及小儿疮痘血热

等证。景岳云∶此方治伤寒血燥血热,以致温毒不解,用此取汗最捷,人所不知。盖以犀角

之性,气锐能散。仲景云∶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此二味可以通用,其义盖可知矣。

生地(四钱)芍药丹皮犀角(镑,各钱半)

如欲取汗退热,必用尖生磨搀入之方妙。

上咀。水一钟半,煎八分,加犀角汁服。或入桃仁去皮尖七粒同煎,以治血证。

《良方》犀角地黄汤

即前方加黄连、黄芩各一钱。

《拨萃》犀角地黄汤治一切血热失血,三焦血热便秘等证。

犀角(磨汁)生地(二钱)黄连黄芩(各一钱)大黄(三钱)

水二钟,煎一钟,入犀角汁,和匀,温服。

《外科》犀角地黄汤方在外科。治胃火血热妄行。

《良方》生地黄散治血热小便出血。

生地黄(二钱)黄芩(炒,五钱)阿胶(炒)柏叶(炒,各一钱)

上水煎服。

生地黄饮子治诸见血,吐血衄血,下血溺血,皆属热证。

生地熟地枸杞黄芍药天冬甘草地骨皮黄芩(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钱,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如脉微身凉恶风者,加桂五分,吐血者多如此。

茜根散治衄血不止,心神烦闷。

茜根黄芩阿胶(炒珠)侧柏叶生地黄(各二钱)甘草(炙,一钱)

水一钟半,姜三片,煎七分,食远服。

人参五味子汤方在外科。治虚损肺痿等证。

二神散治男妇吐血,或血崩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