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
属性:(《秘旨》)补脾汤(一)治小儿久病,面黄肌瘦,切牙目札,头发稀少,误药所致。
人参白术(各一钱)白芍药(酒炒)白茯苓(各八分)川芎陈皮(各六分)炙甘草
黄(蜜炙)当归(各四分)
上每服二三钱,姜、水煎。
调中汤(二)治伤乳食泻后,脾胃虚哕吐泻。
人参茯苓干姜(炒)藿香白术甘草(炙)木香丁香香附(炒,去毛)
砂仁(等分)
上水煎。食前服。
调中丸(三)治脾胃虚寒吐泻。
人参白术(炒)甘草(炒,各五钱)干姜(炮,四钱)
上为末,蜜丸,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薛按云∶前二方乃本经自病之药,
即人参理中丸也。若肾水侮土而虚寒者,当加半夏、茯苓、陈皮,或呕吐,更加藿香,泄泻
加木香。
人参理中丸(四)治中气虚热。
人参白术(炒)炙甘草(等分)
上为末,姜汁糊丸,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
(《局方》)观音散(五)治内伤呕逆吐泻,不进饮食,渐至羸瘦。
人参(一两)神曲(炒)茯苓炙甘草绵黄白术(炒)白扁豆(炒)木香(各一钱)
石莲肉(去心,钱半)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入藿香三叶、姜、枣,水煎服。
助胃膏(六)治脾胃虚寒,吐泻,饮食不化等证。
人参白术(炒)茯苓甘草(炙)丁香(各五钱)山药(一两,炒)砂仁(四十个)
木香(三钱)白豆蔻(十四个)肉豆蔻(面煨,四个)
一方无木香,名香砂助胃膏。
上为末,蜜丸,芡实大。每服十丸,米饮化下。
(钱氏)七味白术散(七)一名人参白术散。治虚热而渴。
人参白术白茯苓炙甘草藿香木香(各一钱)干葛(二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煎温服。如饮水多,多服之为妙。按∶此方治小儿虚热而渴,如
无气滞吐泻等证,则当减去木香、藿香,以避燥而耗气。
白术散(八)方在和阵三十。治自汗盗汗极效。
太和饼(九)
人参白术白茯苓(各五钱)山药(炒,四钱)木香炙甘草(各一钱)肉果(面煨,
四个)白豆蔻(十四个)砂仁(十四个)山楂肉(一两)使君子肉(六十个)
炼蜜捣和为小饼。量儿大小与服。或再对证加减药味用之。
团参散(十)治心虚血热,自汗盗汗。
人参当归(等分)
上为末。用雄猪心一个,切三片,每服二钱,以猪心一片煎汤调服,或用水煎服亦可。
止汗散(十一)一名败蒲散。治睡而自汗。
故蒲扇(烧存性)
上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调元散(十二)治小儿变蒸,脾弱不乳,吐乳多啼。
人参白术陈皮浓朴(制)香附(各一钱)炙甘草藿香(各五分)
上每服一二钱,姜、枣煎服。
平和饮子(十三)治小儿变蒸,于三月后,每三日进一服,可免百病,百日内宜服。
人参(一钱半)白茯苓(一钱)炙甘草(五分)升麻(二分)
上咀,水半盏,煎三分。不时服。弱者加白术一钱。
调气散(十四)治变蒸吐泻,不乳多啼,欲发慢惊。
人参陈皮木香藿香香附炙甘草(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姜、枣、水煎服。
(钱氏)当归散(十五)治夜啼不乳。
人参当归白芍药(各二钱半)炙甘草(钱二分)桔梗陈皮(各一钱)
上每服一二钱,水煎灌之。
(《撮要》)当归散(十六)治变蒸有寒无热。
当归(二钱)人参炙甘草木香官桂(各一钱)
上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人参黄连散(十七)治心经蕴热夜啼。
人参(二钱半)黄连(钱半,炒)炙甘草(五分)竹叶(二十片)
上姜、水煎服。
(无择)灯花散(十八)治心躁夜啼。
灯花(二三颗)
上研细,用灯草煎汤调涂口中,**送下,日三服。一法用灯花涂乳上,令儿吮之。如
无灯花,用灯草烧灰,加辰砂少许亦妙。一法用灯花七枚,硼砂一字,辰砂少许,蜜调涂唇上,
立安。
(《宝鉴》)天麻散(十九)治小儿急慢惊风,发热抽搐,痰涎壅盛,或脾土虚弱,
肝木乘侮,吐泻不食,嗜卧困倦。
半夏(七钱)天麻(二钱半)甘草(炙)白茯苓白术(各三钱)
上为
末。每服一二钱,姜枣汤调服。
(汤氏)异功散(二十)止渴,消暑,生津,补脾胄。
猪苓泽泻(各三钱)人参白术茯苓(各五钱)陈皮(二钱半)朱砂(一钱)
上为末,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灯心竹叶汤化下。
柴胡散(二一)治变蒸骨热,心烦啼叫不已。
人参炙甘草麦冬(各二钱)龙胆草(酒炒黑)防风(各一钱)柴胡(五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柴苓散(二二)治壮热来去。
柴胡赤茯苓人参麦冬甘草(各半两)黄芩(一两)
上每服二三钱,入小麦二十粒,青竹叶三片,水煎服。
惺惺散(二三)治小儿伤寒时气,风热头痛目眵,多睡痰壅,咳嗽喘急,或痘疹已出
未出,疑似之间。
人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北细辛川芎桔梗(炒,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入薄荷五叶,水煎服。一方有防风、天花粉。
星苏散(二四)治诸风口噤不语。
南星(略炮,切)
上每服五七分,紫苏五叶,姜四片,水煎入雄猪胆少许。温服。
(钱氏)黄龙散(二五)治发热不退,或往来寒热。
柴胡(五钱)赤芍药(三钱)黄芩(炒)甘草(炙,各二钱)
上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人参羌活散(二六)治伤风惊热。
人参羌活川芎白茯苓柴胡前胡独活桔梗枳壳地骨皮天麻(各等分)
炙甘草(减半)
上用生姜薄荷水煎。治惊热加蝉蜕。
牛黄散(二七)治温热壮热,或寒热往来。
牛黄(研)甘草(各半两)柴胡栀子(酒炒)龙胆草(酒炒)黄芩(炒,各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五七分,以金银薄荷汤调下。
(钱氏)生犀散(二八)治心经风热。
犀角(镑三钱)柴胡葛根赤芍药地骨皮(各一两)甘草(五钱)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
二黄犀角散(二九)治温热心神不安,火腑秘结。
犀角屑大黄(酒浸蒸)钩藤钩栀子仁甘草黄芩(等分)
上为末。每服五七分,热汤调下,量儿加减。
柴胡饮子(三十)解肌热蒸热积热,或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大便坚实者。
柴胡人参(各五分)黄芩芍药(各七分)当归(一钱)甘草(四分)大黄(八分)
上每服一二钱,水煎。按∶此方用药颇善,但大便如常者,勿得轻用大黄。
地骨皮散(三一)治虚热壮热。
地骨皮知母人参柴胡茯苓半夏甘草(等分)
上姜、水煎。有惊热,加蝉蜕、天麻、黄芩。
天麻定喘饮(三二)治喘嗽惊风。
天麻防风羌活白术甘草(炒)人参桔梗川芎半夏曲(等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补肺散(三三)一名阿胶散。治肺虚恶心喘急,久患咳嗽有痰。
阿胶(两半,炒)鼠粘子(炒)马兜铃(各半两)杏仁(七粒)糯米(一两)甘草(三钱)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钱氏)阿胶散(三四)治小儿肺病,咳嗽喘急,或咳而哽气,喉中有声。
阿胶(蛤粉炒,一两)鼠粘子(炒香,二钱半)炙甘草(一钱)马兜铃(半两)杏仁(七个,
去皮尖)糯米(一两)
上每二三钱,水煎。
(丹溪)保和丸(三五)治饮食酒积停滞胸膈,痞满腹胀。
神曲(炒)陈皮半夏茯苓(各一两)山楂肉(蒸晒,三两)连翘萝卜子(炒,各五钱)
上为末,粥丸,绿豆大。一方尚有炒麦芽一两,黄连五钱。
大安丸(三六)治证同前。即前保和丸加白术二两。
(杨氏)消食丸(三七)治乳食过多,胃气不能消化。
砂仁陈皮神曲(炒)麦芽(炒)三棱蓬术(各半两)香附(炒,一两)
上为末,面糊丸,麻子大。白汤送下,量儿加减。
消乳丸(三八)治呕吐,消乳食。脉沉者,伤食不化也。
香附(炒)砂仁陈皮神曲(炒)炙甘草麦芽(炒,等分)
上为末,米糊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白饼子(三九)治伤食腹中有癖,呕吐肚疼。先用此药一服,推下食积,然后调治,不
可服冷药。
滑石轻粉半夏(汤浸焙)南星(各一钱)巴豆(二十四粒,去皮膜,用水一升煮干,
研烂)
上为末,糯米饭丸,绿豆大。捻作饼,每服二三饼,煎葱白汤、紫苏汤下,忌热物,量儿加
减。
薛曰∶凡用此方及利惊丸、紫霜丸、三
味牛黄丸、褊银丸之类,乃斩关夺门,起死回生之
重剂也,必审形病俱实,方可施之,巩至失手,命在反掌。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
去,其病乃实,实者病气实,而形气则虚也。东垣先生云∶形病俱实者,当泻不当补;形病俱虚
者,当补不当泻。治者审焉。
宣风散(四十)治湿痰、去积滞,通秘结,攻黑陷里实,以代百祥丸、牛李膏。
槟榔(二个)陈皮甘草(各五钱)牵牛(四两,半生半炒,取头末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量大小增减与服,白汤调下。一方有大黄、木香,连前三味煎成后,
加牵牛末调服。
人参养胃汤(四一)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寒热如疟,或呕逆恶心。
人参浓朴(姜制)苍术(炒)半夏(制)草果仁藿香茯苓(各五钱)橘红(二钱半)
炙甘草(二钱)
上每服二三钱,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
人参安胃散(四二)治脾胃虚弱,伤热乳食,呕吐泻痢。
人参(一钱)黄(二钱)生甘草炙甘草(各五分)白芍药(酒炒,七分)白茯苓(四分)
陈皮(三分)黄连(炒,一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生附四君汤(四三)治吐泻不思乳食,凡虚冷病,宜先与数服以正胃气。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附子木香橘红(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姜、枣、水煎服。
酿乳法(四四)治胃虚吐泻,睡中吐舌摇头,呕乳,额上汗流,惊啼面黄,令儿饥饮。
人参藿香木香沉香陈皮神曲(炒)麦芽(炒,各等分)丁香
上每服四五钱,姜十片,紫苏十叶,枣三枚,水煎。每服半盏。令母食后捏去旧乳
方服,卧少时却与儿饮。
按∶小儿不能饮药者,凡用补泻诸剂皆宜此法。
银白散(四五)治胃虚吐泻。
糯米(炒,二两半)扁豆(蒸,二两)白术(炒,一两)炙甘草(三钱)丁香藿香(各二钱)
上为末。紫苏米饮调下。《直指方》加炮白附子、全蝎、木香、石莲子、姜,水煎。
朱君散(四六)治吐泻后而为惊为泻及粪青者。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钩藤钩朱砂(各一钱)麝香(半分)灯心(一团)
上为末。每服一钱,白汤调下。
二顺散(四七)治中暑霍乱吐泻,烦闷燥渴,小便赤涩,便血肚疼。
白术炙甘草茯苓猪苓泽泻干姜(炒)肉桂杏仁(去皮尖,炒,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五七分,不拘时水调下,或用水煎服。
香朴散(四八)治积冷呕吐。
藿香叶浓朴(姜汁炒)陈皮(各七钱)半夏(汤泡七次,一两)炙甘草(一钱)
上每服三钱,姜、枣、水煎。泻甚者,加木香、肉豆蔻。
沉香散(四九)顺胃气,止呕吐。
茯苓(二钱)沉香丁香木香藿香浓朴炙甘草(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字,米饮汤调服。
玉露散(五十)治伤热吐泻。
石膏()寒水石(各五钱)甘草(一钱半)
上为末。每服五分,白汤调下。
六神散(五一)治面青啼哭,口出气冷,或泄泻不乳,腹痛曲腰,四肢厥冷。
人参白术(炒)山药(炒,各五钱)炙甘草(二钱)白茯苓白扁豆(炒,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香橘饼(五二)治伤冷积泻。
木香青皮(各一钱)陈皮(二钱半)浓朴神曲(炒)麦芽(炒,各半两)
上为末,蜜和为饼。每服一枚,米饮调下。
(钱氏)黄芩汤(五三)治挟热下痢,头痛胸满大渴,或寒热胁痛,脉洪大而实者。
黄芩(一两半)芍药甘草(炒,各一两)
上每服二三钱,姜、水煎。如呕,加半夏二钱。
涩肠散(五四)治小儿久痢,肠头脱出。
诃子(炮)赤石脂龙骨(各等分)
上为末,腊茶少许和药掺肠头上,绢帛揉入。
破故纸散(五五)治膀胱虚冷,夜间遗尿,或小水不禁。
破故纸(炒)
上为末。每服
一钱,热汤调下。
(陈氏)肉豆蔻丸(五六)治泻痢水谷,或淡黄或白,不能止者。
肉豆蔻诃子肉白龙骨(各半两)木香砂仁(各二钱)赤石脂枯白矾(各七钱半)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黍米大。周岁儿每服三五十丸,三岁儿服百丸,温米饮下。泻甚
者,煎木香散或异功散送下,不止,多服。薛按∶前方治阳气虚寒肠滑之涩剂,盖肾主大便,
若因肾气不固而
致前证者,宜用木香散送四神丸;如不应,急煎六君子汤送四神丸补之,盖
豆蔻丸涩滞之功多,补益之功少也。
宁神汤(五七)治心虚火盛,热躁惊搐等证。
人参当归身生地麦冬(各一钱)山栀仁黄连(炒)炙甘草(各二钱)石菖蒲(三分)
辰砂(入二分)
上加灯心半钱,水一盏,煎七分,调辰砂搅匀。食后温服。
当归养心汤(五八)治心虚惊悸。
归身麦冬生地(酒洗)人参炙甘草升麻(少用)
水一钟半,加灯草一团,煎七分。食远服。
(钱氏)养心汤(五九)治心血虚怯,惊痫,或惊悸怔仲,盗汗无寐,发热烦躁。
人参黄远志当归川芎枣仁五味子柏子仁肉桂白茯苓茯神半夏
曲(各三钱)炙甘草(四钱)
上每服二三钱,姜、水煎。
茯神汤(六十)治胆气虚寒,头痛目眩,心神恐惧,或者惊痫。
人参黄(炒)枣仁(炒)熟地白芍(炒)柏子仁(炒)五味子(炒)茯神(各一两)
桂心甘草(炒,各五钱)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清神汤(六一)治惊痫,心虚血热。
犀角(镑屑)远志(姜汁焙)白鲜皮石菖蒲人参甘草(等分)
上为末。每服五七分,麦门冬煎汤调服。
(钱氏)酸枣仁汤(六二)治心肺虚热,烦躁惊啼,痘疹血热血燥等证。
枣仁炙甘草人参生地麦冬当归身栀子仁(等分)
上加灯心,水一盏,煎六分。温服。
黑附子汤(六三)治慢脾风四肢厥冷。
附子(炒,去皮,三钱)木香人参(各一钱半)白附子(一钱)炙甘草(五分)
上为散。每服三钱,姜五片,水煎。若手足即温,即止后服。
钩藤散(**)治吐利,脾胃气虚,慢惊生风。
钩藤钩人参天麻蝎尾(去毒)防风蝉壳(各半两)麻黄僵蚕(炒)炙甘草
川芎(各二钱半)麝香(五分)
上咀。每服二三钱,水煎服。虚寒加附子一钱。
薛按∶慢惊之证属脾胃亏损所致,前方乃辛温散表之药而无调补之功,须审用之。
钩藤饮子(六五)治小儿一切惊风潮搐,目视昏迷。
钩藤钩防风独活天竺黄羌活(各三钱)麻黄升麻甘草草龙胆(各二钱)
川芎(三钱)蝉蜕(五个,去头足)
上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服。薛立斋曰∶按上方若外感风寒,形证俱实者宜用之。
若形气虚而病气实者,宜用惺惺散加钩藤、麻黄;若外邪少而形病俱虚者,宜异功散。
(钱氏)钩藤饮(六六)治小儿脏寒夜啼,阴极发躁。
钩藤钩茯神茯苓当归川芎木香(各一钱)甘草(五分)
上每服二钱,姜、枣、水煎服。《撮要》方有芍药一钱。若心经有热,脸红便赤,去
木香,加朱砂末一钱,木通汤下。
(薛氏)抑肝散(六七)治肝经虚热发搐,或发热切牙,或惊悸寒热,或木乘土而
呕吐痰涎,腹胀少食,睡不安。
软柴胡甘草(各五分)川芎(八分)当归白术(炒)茯苓钩藤钩(各一钱)
上水煎,子母同服。以蜜丸,名抑青丸。
大青膏(六八)治伤风痰热发搐。
天麻青黛(各一钱)白附子(煨)乌蛇(酒浸,取肉,焙)蝎尾(各五分)天
竺黄麝香(各一字)
上为末,生蜜丸,豆大。每用半粒,薄荷汤化下。
地黄清肺饮(六九)治肺热疳蚀穿孔,或生肉,或鼻外生疮。
桑白皮(半两,炒)紫苏前胡赤茯苓防风黄芩当归天门冬连翘桔梗
生地甘草(炙,各二钱)
每服五七钱,水煎服,次用化丸。
甘草汤(七十)治撮口。
甘草(生用,一钱)
上水煎,以棉球蘸吮,令出痰涎,却以猪乳点入口中即瘥。
(《秘旨》)安神丸(七一)治心血虚而睡中惊悸,或受惊吓而作。
人参枣仁茯神半夏(各一钱)当归芍药(炒)橘红(各七分)五味子(五粒,杵)
炙甘草(三分)
上为末,姜汁糊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生姜汤下。
七味安神丸(七二)治心经蕴热惊悸。
黄连当归身麦门冬白茯苓甘草(各半两)朱砂(飞一两)冰片(二分半)
上为末,汤浸蒸饼和猪心血捣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灯心汤下。
十味安神丸(七三)治惊。
人参茯神麦门冬山药(各二钱)片脑(一分)龙齿(二钱)朱砂甘草寒水石(各五分)
金薄(二片)
上为末,蜜丸,鸡豆大。灯心汤调下。一方有马牙硝。
朱砂安神丸(七四)方在寒阵一四二。
清心火,养血安神。
(钱氏)安神丸(**)方在寒阵一四三。
除火邪热渴,清心化痰。
安神镇惊丸(七六)惊退后调理,安心神,养气血,和平预防之剂也。
天竺黄(另研)人参南星(姜制)茯神(各五钱)当归枣仁(炒)麦冬生地
芍药(炒,各三钱)黄连(姜汁炒)薄荷木通山栀(炒)朱砂(另研)牛黄(另研)
龙骨(,各二钱)青黛(一钱,另研)
上为末,蜜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量儿大小加减,淡姜汤送下。
(万氏)龙脑安神丸(七七)治惊痰,及痘中昏闷谵妄良方。
大辰砂(一钱,飞)牛黄(一分)龙脑(半分)
上研细末,取猪心血、小猪尾尖血,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或二三丸,新汲水化下,
或灯心汤、紫草汤俱可下。
镇心丸(七八)治急惊化痰镇心。
朱砂龙齿牛黄(各一钱)铁粉人参茯苓防风琥珀(各二钱)全蝎(七枚,焙)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薄荷汤送下。
金薄镇心丸(七九)治风壅痰热,心神不宁,惊悸烦渴,唇焦颊赤,夜卧不安,谵
语狂妄。
金薄(十二帖,为衣)朱砂(一两,飞)人参白茯苓甘草(各半两)山药(一两半)
牙硝(一钱半)麝香(五分)片脑(一分)
上为末,炼蜜丸,每一钱作十丸,以金薄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或含化亦可。
辰砂膏(八十)治眼闭口噤,啼声不出,吮乳不得,口吐白沫。
辰砂(二钱)硼砂马牙硝(各一钱半)玄明粉全蝎珍珠(各一钱)麝香(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豆许,诸惊,薄荷汤下;潮热,甘草汤下;月内者,用**调涂**
令吮之。
琥珀散(八一)治急慢惊风,涎潮昏冒,惊搐目瞪,内钓腹痛,或惊痫时发。
琥珀牛黄胆星(此当倍用)白附子天麻僵蚕(炒,去丝嘴)代赭石
全蝎蝉蜕乳香(各一钱)朱砂(一钱半)
上为末。每服一二分,白汤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