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江河日下(1 / 2)

大唐旭日 佚名 3866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颉利可汗近几年的日子很不好过。

突厥的属国及部落薛延陀、回纥、契丹、吐谷浑、高昌等,是纯粹依靠武力征服的,各部落之间并没有共同的民族语言,亦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利害关系,一旦各部落感到来自突厥的军事威胁减弱,就时刻准备着摆脱突厥残暴的统治。因此,颉利可汗不得不随时维持着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为了维持军费,颉利不得不加强对牧民的压榨并以酷刑来镇压牧民的反抗。岂知近几年大漠竟罕见的连降大雪,水草遭雪封,牧民所养的牲畜大量冻死。颉利不但不加以抚恤,反而因为怕大唐乘机来攻而加倍苛刻的向各部落、可汗的汗庭收敛财物。薛延陀、回纥等等部落相继脱离突厥的统治,倒向大唐。他们推举薛延陀部落的首领夷男为可汗。

夷男不敢公开与**厥抗衡,于是遣使通知了唐朝的皇上李世民。李世民随即下诏,任命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这可是名正言顺的可汗,夷男大喜,派自己的儿子带贡品入朝,以示对大唐的忠心。

这还不算颉利的心腹大患,他最害怕的便是突利可汗降唐。

突利可汗的父亲,即为突厥的始毕大汗,始毕逝世时,突利可汗年龄尚小,于是他的叔叔处罗登上了大汗之位。处罗后来在处罗夫人,隋朝的义成公主的建议下,喝了五石汤,发毒疮而死。此时最应该登上大汗之位的,本应是突利或处罗的儿子奥射,谁知颉利与部落中权臣密度,将所有的反对者一一杀掉。突利虽仗凭着其父在突厥的影响力侥幸逃过一动却不得不接受颉利大汗的册封。

而**厥中,最能干的将领便是颉利可汗自己,突利和颉利之侄欲谷设。

欲谷设原本在回纥、薛延陀等地训练着一支约十万人的部队,时刻准备着在**厥遇到危险时杀回去,遥相呼应。谁知回纥等部落脱离**厥,将他赶走,欲谷设辛苦训练的军队一下落入了他人之手。

而突利可汗所掌握的一块封地中,也拥有突厥最强悍的军队,数量仅次于颉利的部落中的武力。如若突利叛到大唐一边,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实质上,对颉利、对突厥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颉利可汗不能不提防突利。他派了数名官员到突利的部落去,名为协助,实为监视。这却更加重了突利的不满。年前,突利可汗派自己的心腹兴勒悄悄赴大唐诣见李世民,请与李世民里应外合,李世民大喜,派使臣带来密旨,与突利可汗结为兄弟。这些事颉利有所耳闻,但又无法证实,宣召突利赴定襄,突利推托有病,不肯离开自己的部落。

而此时,大唐连年丰收,国库殷实。养马高手韦槃提、斛斯正在陇右等四地设牧场,经过训练的战马几达二十万匹。而将士在黄明等一批小将的激励下,苦练武艺。这些消息由长安城中的***传回定襄,颉利可汗大为惶恐,遂采纳亲信康苏密的建议,遣使赴长安请求和亲。

李世民在太极殿接见突厥使臣,好言抚慰,对和亲之事则不置可否,待使臣退下后,李世民向诸臣笑道:“渭桥之盟时本无和亲之议,众爱卿以为如何?”房玄龄出列道:“自春秋以降,北人如终为我中原之心腹大患。他们弓马娴熟,战斗力强,中原千年以来能与之抗衡之将,唯李牧、王翦、蒙恬、卫青、霍去病、李广寥寥几人而已。而分而化之与和亲安抚,一向是中原历朝的方式,因此,臣以为,可准颉利之请。”

李世民看到武将列中大家都很不以为然,知道房玄龄此说等于是说自己朝中诸将比不上李牧等人,刚要出言抚慰,一向少有与人争执情况的兵部尚书李靖出列,道:“臣有话要说。”李世民道:“李爱卿请讲。”

李靖抬起头,看了一眼房玄龄道:“臣对左仆射之言颇有不同之意见。***善骑射,胡马精良,确是实情。但我大唐近几年来轮训战马,培育良种混血马,战马无论数量、质量都与突厥相去不远。至于士兵,因陛下亲授侍卫绝艺,苦习骑射之风盛行军中,技艺或有不足,士气之高却足以胜突厥。臣等不敢自比李牧、卫青,但陛下英明神武,远胜秦皇汉武,收眼突厥,创不世之伟业不是不能。代州都督张公谨派兵护送突厥使臣入京,给臣捎来一封信,信中言突厥有六可击。”

李世民非常感兴趣的问道:“都有哪六可击?你说来让朕听听。”

张公谨是李世民的心腹战将之一,早在尉迟敬德、秦叔宝等人没有归附秦王的时候,便已立下赫赫战功,玄武门之变中更身先士卒,立下大功。李世民对他的作战能力和眼光都是非常信任的,派他任代州都督镇守边关,便是为此。

李靖答道:“张公谨言,颉利暴虐无道,奢侈纵欲,横征暴殓,是可取者一;它原有的属国如薛延陀、回纥等纷纷自立可汗,甚至转而投奔大唐,是可取者二;突利被颉利所猜忌,欲谷设训练的精锐尽失,颉利无兵力可供策应,是可取者三;北方连年大雪,夏季又是旱灾,仓库中的存粮已不多,无力长时间作战,是可取者四;颉利为拉拢人心,亲近其他民族的人而对突厥贵族有所疏远,是可取者五;王师若出,可根据阴山之险,分

兵合击,相互配合,此可取者六。突厥主昏于上,众叛于下,兵挫于败,国力空虚,正是收附它的大好时机,请陛下切莫错过!”

李世民半响未答话,他似乎在抑制激动的心情,他向众臣问道:“诸位爱卿怎么看?”尽管他竭力掩饰自己的心情,但他的眼中闪烁的光芒还是暴露了他的兴奋。

诸臣大都沉默不语,出兵突厥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不过能到太极殿上的人,大多已功成名就。主要是,突厥不好打!在起兵反隋时,突厥大汗为始毕,当时薛举、刘武周、李轨、梁师都都投靠或拉拢过他,就连太上皇李渊也曾向突厥借兵马,突厥武力之盛,可见一斑。如若力立出战,将来一有闪失,恐怕谁也承担不起责任。

马周出班奏道:“臣未经战阵,不懂军事,不敢妄言。只是陛下曾与颉利可汗有过渭桥之盟,立誓永为兄弟之邦,若出兵征讨,是否有出出尔反尔之嫌?”

李世民的好心情被泼上一瓢冷水,怒道:“愚昧!颉利兵临长安,逼朕签立城下之盟,对这种人还用讲信用吗?颉利哪次说的话当真了?渭水一役,朕单骑退兵,不是我为人君之勇,而是你们为人臣之耻!若朕朝中有卫青霍去病,朕还用亲身犯险吗?”

这一下,殿中的大臣都站一住了,呼啦啦跪了一地,李靖道:“臣以为,陛下出师名正言顺,不算失信。”李世民高兴地说道:“李爱卿说来朕听听。”李靖道:“陛下平定梁师都,统一中原,其时颉利可汗应梁师都所请派兵救援,陛下围城打援,灭掉了那队骑兵。若颉利守信用,本不应该插手我中原之事,既然他失信在先,我们出师便理直气壮了!”

李世民一拍龙骑扶手,道:“好!朕

屡受突厥之辱,常夜不能寐,起身舞剑以抒心中怒气。昔日朕不求一时之胜败,往签渭桥之盟,便为候今日之良机。朕决意发兵突厥,以拯万民于水火,展我大唐雄威!”诸臣一齐俯首说道:“皇上圣明。”再无人敢提不同意见。

圣旨既下,一时间请旨出征的奏折如雪般飞至,各部、各州武将都不愿错过这大好机会。而两仪殿的内朝和太极殿的早朝,几乎没有征突厥以外的内容。

这天在两仪殿议事的,是长孙无忌、李靖、高士廉三人。这三个人当中,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更与李世民在幼年时候便为至交,无论大唐建朝还是李世民登基,长孙无忌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士廉是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舅舅,当年长孙无忌的父亲去世时他们年龄尚小,被同你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赶出了家门,便是高士廉将他养大。李世民同他们兄妹不知在高士廉将他们养大。李世民同他们兄妹王不知在高士廉上渡过了多少欢乐而无忧无虑的时光。

长孙无忌与高士廉便是李世了在朝中最可信任的大臣。

而李靖则是朝中战将最才华横溢的一位。他大少时便曾言道:“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在他还是隋朝的一个小员外郎时,当时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却都看出了他的才能。牛弘称他有“王佐之才”,杨素则指着自己的座位对他说:“你早晚有一天会坐到这个位置上。”

李靖本曾李渊结下仇怒,后李渊亲手写信与他道:“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而兵萧铣、辅公祜后,李渊赞他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李世民手下有众多杰出战将,如长孙无忌、尉迟恭、秦叔宝、程知节、侯君集等,都足以独挡一面,用兵各有所长,而若说可以统率这些将领的,非李靖莫属。

四人围书案而坐,书案上的书籍、纸砚、奏章等均已挪去,铺上了一幅地图。

李世民对李靖道:“药师,有长孙爱卿和高爱卿两人为你坐镇后台,筹集粮草,调动兵吏,你可以无后顾之忧了吧?”

李靖道:“此次出兵非同往常,突厥之地尽为草原、沙漠,只宜骑兵作战,而我们不熟悉地形,只有这张并不精要的地图。而且为收服突厥,宜用怀柔之法安抚牧民,此仗无论前方后方,都是对我大唐国力的一次全面的考验!”

长孙无忌道:“这请你放心,我保证你的军中至少有二十天的粮草,但是,骑兵作战以速度为第一,万骑齐进的话,一日可行五百里,若你长途奔袭,恐怕我就追不上了。”

李世民道:“待你们见到张公谨后,再向他仔细询问一下当地的地形道路,他镇守边关数年,定有一套进攻突厥的想法,至于粮草,你们可在前线觅一恰当地方提前构筑粮仓,储足粮草。若果遇千里追袭粮草不续的情况,可用金帛财宝向牧民换一些。”

李靖闻听此言,不禁和长孙无忌互视一眼,李世民这话实际上说,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就只有扰民了。

李靖道:“臣蒙陛下信赖,领兵出征,只是不知陛下要派哪几位将军同臣一齐带兵前赴突厥?”

李世民双目注视着李靖道:“这就要看爱卿准备以何打法来取突厥了。”李靖手点地图,坦然随李世民的目光,道:“臣想,突厥的地形和地质条件,以及

天气情况都和中原大不相同,开拔到定襄有千里之遥,知已不知彼,加之劳师远征,不宜长期作战,而宜速战速决。若想迫颉利可汗速战速决,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奇兵攻其不意!”

李世民点头称是,道:“朕想也是如此。颉利久居沙漠,与地利之便。若我军以正兵出击,堂堂正正列阵排兵,他只需避不出战,而派小股骑兵骚扰我军营,袭击我粮道,就足以使我军不战自乱。你既然说要以奇兵,我朝之中,擅用奇兵者有朕自己,再就是侯君集、薛万彻二将军了。”

李靖稍稍一愣,道:“陛下岂止擅用奇兵,将孙子所言奇正之道运乎一心,奇正难辨的,臣观史书,无一将能及陛下。只是此次臣想请李道宗、李绩二位将军同臣一道出征。”

李世民道:“为何是他二位?朕记得曾问过你,朝中诸将如何,你言李道宗、李绩二将军不会大胜也不会大败,为节制之将领,调兵布阵,谋定而后动,小心谨慎,这不符你所言以奇兵取胜的战法呀?”

李靖没想到李世民见有机会收附突厥,居然高兴到把这种话都说出来的地步。若让其他人知道自己曾向李世民对他们加以点评,不知会怎么想?只能暗暗祈祷长孙无忌和高士廉不要将话传出去。

李靖答道:“李绩、李道宗二位将军用兵的确小心谨慎,臣正是要借重这一点。”说着他划着地图道:“臣与众将各领一军,分进合击,李绩、李道宗两军在两翼,步步为营,缓缓推进,使颉利无法避我锋锐反攻中原,由臣领军在中路直插定襄城,打颉利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