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将计就计(2 / 2)

大唐旭日 佚名 4798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执失思力拜伏在地上,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的道:“臣万死不足以报大汗重恩,只望大汗多多保重。”说完起身而去。

颉利低声道:“想不到我颉利也有今天!”一滴英雄泪从眼角悄悄滑落。执失思力带着几名亲随,绕过唐军,进入唐境后,向当地县令亮明身份,大唐与突厥开战是举国动员的大事,尤其是边境州县都严加戒备,县令见来的竟是颉利可汗的使臣,又是颉利手下的宰相,叶护执失思力,当然不敢怠慢,急忙向刺史禀报,刺史亦不敢擅断,一面派人好生款待,不失礼数,又用重兵包围驿馆以防执失思力有诈,一面以六百里加急文书将情况写成奏折递交皇上。

两天后奏折到了李世民手上。李世民在两仪殿召房玄龄、长孙无忌、戴胄三人商议。本来杜如晦亦有份参加但他年前便病倒了,一直不见好转。

长孙无忌极力反对让执失思力入朝,认为颉利为人奸诈,反复无常,很不可靠,他历数颉利自李世民在晋阳起义时向突厥借兵,处罗可汗派颉利和突利叔侄率两千军马入中原助阵时起,十余年来的多次出尔反尔的事件后,不屑的言道:“颉利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如今他被打的无力反击,便来投降,他日若实力恢复,一定会再次反叛的。他朝中诸臣,突利、康苏密甚至这个执失思力都可能归唐,惟有他不可能是真心归唐的,我看他不过是想用缓兵之计,拖延时间罢了。”

长孙无忌在最初便与颉利打交道,因此对他的性格非常了解,一下便猜到了颉利的真正目的。

李世民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这不可不防,但若他是真的想投降呢?交战以来,我六路兵马连传捷报,可能去援助颉利的诸部落大都被击败,颉利可用之兵不会超过五万,而且都是残兵败将,若颉利想东山再起,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吧?”房玄龄道:“臣以为,应让执失思力来长安,听听他怎么说。若他心中有鬼,应该能看出来。我大唐为天朝上国,礼仪之邦,若属国遣使来顺,而拒而不见的话,岂不失我大国之礼?况且以**厥为首,大草原上诸族无不看他脸色,突厥归顺,其他各族敢不觉我大唐圣上心存宅厚,以各族百姓为子民,并无偏私之处!”

这段话说的李世民很爱听,他暗暗点头,问戴胄道:“戴爱卿对此有何看法?”戴胄答道:“臣平素钻研律法,蒙陛下厚爱,迁为民部尚书后着力使百姓安居乐业,实不通军务、兵法与藩属交往,但臣想,陛下兴兵伐突厥,是因为颉利总威胁我大唐,并违背渭桥之盟,与我大唐为敌,而非是想灭掉突厥全族,只要目的达到,突厥臣服,也就可以了

。正所谓刑不过罪。陛下曾严令,堂上刑讯需慎重用之,杖不过三百,若该罪应得之刑尚不够三百,即使刑过不招也应释放。臣以为对突厥似乎也应如此办理。”李世民不禁笑道:“戴爱卿未免过于执着于律法了,希望你处理民部诸事不要也一一用律衡量才好。朕已知策。突厥军没有三个月休想恢复元气,而执失思力说颉利自请入朝作为人质,那有一个月应该足够了。若果如长孙爱卿所言,颉利乃是假降,他自不肯入朝,我们便可名正言顺的大举进剿,若他入朝,即使他国中部落恢复了元气,群龙无首又能有什么作为?传朕的旨意,命沿途州县严加照顾,执失思力尽快入朝。六路兵马就地休整待命,补充粮草。”

出了两仪殿,长孙无忌和两位大臣看见太子李承乾过来,连忙见礼,长孙无忌道:“今日为何未见殿下在两仪殿听政?”李承乾叹道:“你皇命我去探望尚书右仆射杜如晦,他已经病重的不能说话,只拉着我的手流泪,真是可怜。”房玄龄惊道:“我前几天去探望他时,他还能坐起进食,虽然身体极弱,头脑却依然很清醒,怎么几天没见就病重至此?”

太子道:“我还要向父皇复命,就不打扰诸臣公了。”待李承乾走远后,房玄龄道:“我与杜公是多年好友,要去探望一番,就先告辞了。”戴胄道:“我也与房丞相一同去吧。”

长孙无忌拱拱手,道:“我正巧有事,就不陪两位大人了,待事办完之后,晚间再去

探望杜大人。”

长孙无忌看房玄龄和戴胄乘马远去,冷笑道:“若魏征与杜大人在,哪容你们怂恿皇上做如此愚昧的决定?房玄龄是个没主见的软骨头,皇上怎么说他就怎么说,戴胄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楞头青,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这么拙劣的骗术都看不出来。若李靖在前线得到圣旨,知是你二人所致,非骂死你们不可。李靖冒生命危险立下的战功就被你们这么轻巧的抹掉了。枉是饱读经书的才子,连除恶不尽,必有后患的道理也不懂吗?”李靖的三千轻骑与李绩主力会师的时候,已经两天没怎么吃饭了,他们本来就是随身携带了十几天的干粮,在定襄城不但没有得到补充,反而资助了当地的穷苦牧民,由于急着和主力会师,李靖没等张公谨自代州调拔的粮草送到,便命令起程急奔。这些骑兵都懂的大草原与大沙漠中,马是人性命之本的道理,所以宁可自己不吃也要让马吃饱。等李靖见到李绩,两人目光一触,千言万语便相互交流了,李靖道:“快为我们做饭吧,攻定襄都没有伤一个人,若饿病几个,岂不太冤枉了?”众将捧腹大笑,李绩道:“你的前锋小队早已到了,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要饭吃,我一看,这哪里是兵,纯粹是一群狼!一个百人队吃了我一头猪、三十只鸡近一石米,如果你这三千人也这么吃起来,可真比突厥兵还凶猛无畏呢!”

说笑中,刘公濮等诸将随李靖、李绩二人进了李绩的中军帐,里面已摆好酒席,军中又哪里有什么好菜,两大盆萝卜炖羊肉,两盆白菜粉条炖猪肉,有一小盆菜很稀罕,是绿豆芽。

李靖笑道:“真难为你了,这么天寒地冻的,还能找出绿豆芽来。”李绩道:“真是李将军命好,我的厨子为找点新鲜菜,费尽心机,前几日在白道镇扎营,买点绿豆,他在灶边日夜保温,才生出这么一小盆来。”

这顿饭吃得很痛快,不过李靖年纪大了,不敢多吃,只挑清淡地吃了一点,沾着菜汤吃了块馍,饭菜们便被诸将一扫而光,真如饿狼一般。

待众将退下,李靖问道:“李将军,你攻下白道,截击颉利功不可没,但为何在这里驻守近半月而不乘胜追击呢?”李绩道:“恕末将无礼,请问大总管为何在攻破定襄城后不乘胜追击,任由颉利逃来这里呢?”言罢相视一笑。

在这个六路军马的诸位行军总管中,李道宗为皇帝宗族,柴绍是驸马,是宗亲,李绩原是瓦岗义军李密的手下,薛万彻是先太子李建成的心腹手下,李世民用人一则不避亲嫌,以才为准,二则也煞费苦心,加以协调。李靖听了高士谦的劝告后,改变战略,想让深受李世民信赖的李绩立此大功。

李绩字懋功,本姓徐,十七岁时便随翟让起义反隋。当年河南、山东发大水,隋炀帝令饥民到黎阳仓接受救济,而黎阳仓官吏不按日发放赈粮,每日饿死的饥民以万计,李绩请命带五千士兵过河攻占黎阳仓,开仓放粮,十天时间便募兵二十余万,一举天下闻名。而李密归顺李渊后,李绩将所辖州县户籍统计缄册,密封送至李渊处,李渊大喜,称他为“纯臣”,下诏授职为黎州总管,封为英国公,并赐姓李,归籍入皇宗。而李世民初行功臣实封差第的制度时,李绩食邑九百户,还在高士廉、萧瑀、封德彝等人之上,更远超李靖的食邑四百户。由于他既是同李世民打过仗的旧敌,又算是宗室,李靖认为将颉利送到他手上比较合适,所以将自己的两万军马也交付给他,由他来白道打伏击。

而李绩也知道李靖的良苦用心,而且他也有自己的打算,所以没有进军,而是等李靖到来,亦在等其他各路军马向这里靠拢,那时大功归谁,就看自己的运气了。两人打开地图,正

要商量下一步行动,一阵马蹄声急促地传来,外面高叫道:“报!长安八百里加急文书付李靖将军!”

李靖看完手的文书,几乎吐血。李世民下旨,令各军原地休整待命,颉利可汗遣使求和,要求举国内附,自身入朝为质,朝庭已经答充,并派鸿胪寺卿唐俭、将军安修仁赴颉利牙帐所在的保铁山抚慰。旨中还命李靖以定襄道行军总管的名义接颉利回长安。李靖看罢,抬头看李绩,只见他也是一脸怒容,淡然道:“遵旨而行吧,先不要传达给士兵,以免影响军心,只说是恢复体力,补充粮草。”

数日后,唐俭、安修仁先到了李靖、李绩的军中,带来了李世民赏赐了财宝,传达圣旨,对二人称赞一番,然后便要李靖派一队人马护送,前往保铁山去了。

李靖看着榻上的一堆金银帛匹,感到心中愤懑之极,恨不得一脚将它踢飞。这时,门外有哨兵来报,苏定方求见。

苏定方施礼毕,见李靖恶狠狠地盯着榻上的财物,笑道:“李绩将军也是如此,早把它们分发给众将士了。陛下纳降颉利,这些赏赐是说不会忘记大家功劳的吧。”李靖猛地将头抬起,目光如电,怒视着苏定方道:“颉利降唐乃是军机要务,你怎么知道的?”苏定方被他目光盯得心中一凛,但随即坦然道:“唐俭乃是文臣,又是鸿胪寺卿,若单纯来劳军,他既不够品级,职责也不对。我军若要休整,在这白道小镇上,每一斤粮食都要花费至少三斤才能运到,且住在帐篷里,天寒地冻,哪里是休整的好地方?所以我觉得颉利一定在百般无奈下行缓兵之计,请求降唐,以获得喘息机会,而唐俭大人既然没有回长安,就一定是奉旨去保铁山招降去了。”

李靖点点头,说道:“你猜得不错。不过,你知不知道你如此锋芒毕露,是年轻人的大忌?”苏定方坚定地答道:“我也知道应当老成持重一些,不要显得自己太聪明。但一则将军你不会喜欢无能的庸才,二则此时正值用人之时,不是韬光养晦的时候,如果颉利趁我们准备迎他入长安之际加以调整,逃到薛延陀、回纥等部落,再想抓住他可就不容易了。”

李靖摆摆手道:“你只是一个队长,虽然我很信任你,但你也不要侍宠生骄,总是越级上言,耍些小聪明。你退下吧,好好带你的手下休息,还有,你的猜测不要四处瞎讲,若搅乱了军心我饶不了你。”

苏定方神色黯淡下来,答应了一声,施礼后转身离去,走到门前的时候,忽然停下,没有回头,问了一句道:“李将军,孙子言‘君命有所不受’,这难道不是兵法要决吗?”李靖怒道:“滚!”

李靖和李绩在两天中互相躲着不肯见面,最后还是李绩忍不住了,吃过午饭后来李靖的中军大帐求见。

李靖一见李绩便笑了,说道:“如何?终于沉不住气了吗?”李绩道:“我还是要年轻不少。”

李靖派人请来了张公谨,三人屏退了左右,在大帐中展开密谈。

李绩道:“如若颉利借谈和之机逃往漠北联合拔野古等部,恐怕以我们现有兵力,很难追而歼之,一旦冬去春来,颉利收拾旧部,一定会卷土重来的,那时可就不好对付了,我们今日辛苦营建的大好形势将毁于一旦。”李靖道:“我也有此意,只是怕李将军心意难决,昔日韩信破齐便贵在抓住战机,今日我们岂能坐看战机逝去?我想圣上答充与颉利和谈,以他之英明,未尝看不出颉利的缓兵之计,派使谈判,亦有可能是将计就计,稳住颉利,我们若按兵不动,岂不辜负了陛下的良苦用心?”

张公谨听他们一致要求进军,不禁忧虑的说道:“此时若进攻,时机确是极好,只是违旨不说,唐俭、安修仁还都有在颉利处。”李靖咬牙道:“顾不上他们了,若他们够聪明,运气够好,就会趁乱逃走,不然,攻破突厥与一个鸿胪寺卿比起来,轻重立判,你我之命,不也悬于未知吗?”

见三人意见统一,李靖道:“由我选一万精骑,乘夜出击,李将军同张将军故伎重施,率军统到碛口,颉利若想去漠北,非过碛口不可。”

这样,李靖便又把捉拿颉利的可能推给了李绩,李绩刚要推辞,李靖道:“不必客气了,我为攻突厥六军主帅,谁捉到颉利都有我的功劳,何况,也许我的一万骑就足以将颉利全军击溃。”

三人分工已定,李靖道:“从各军中抽十个营给我,要战马最好、身体最棒、骑术最精的,命他们晚上吃一顿饱饭,做二十天干粮带在身上。”

李绩和张公谨领令,张公谨提醒道:“还要不要给皇上上奏折请旨?”李靖咬牙道:“来不及了,这一来一往要十几天时间,机会稍纵即逝,我上书请旨,但不等旨意下来了。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功劳是大家的,若有旨降罪,由我一人承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