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审分览1(1 / 2)

春秋左传 佚名 2757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审分【正文】

一曰:

凡人主必审分①,然后治可以至,奸伪邪辟之涂可以息②,恶气苛疾无自至③。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今以众地者④,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⑤。主亦有地,臣主同地,则臣有所匿其邪矣⑥,主无所避其累矣⑦。

凡为善难,任善易⑧。奚以知之?人与骥俱走,则人不胜骥矣;居于车上而任骥,则骥不胜人矣。人主好治人官之事⑨,则是与骥俱走也,必多所不及矣。夫人主亦有居车⑩,无去车,则众善皆尽力竭能矣,谄谀诐贼巧佞之人无所窜其奸矣,坚穷廉直忠敦之士毕竞劝骋骛矣。人主之车,所以乘物也。察乘物之理,则四极可有。不知乘物,而自怙恃”,奋其智能,多其教诏,而好自以,若此则百官恫扰,少长相越,万邪并起,权威分移,不可以卒,不可以教,此亡国之风也。

王良之所以使马者,约审之以控其辔,而四马莫敢不尽力。有道之主,其所以使群臣者亦有辔。其辔何如?正名审分,是治之辔已。故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放悖。夫名多不当其实,而事多不当其用者,故人主不可以不审名分也。不审名分,是恶壅而愈塞也。壅塞之任,不在臣下,在于人主。尧、舜之臣不独义,汤、禹之臣不独忠,得其数也;桀、纣之臣不独鄙,幽、厉之臣不独辟,失其理也。

今有人于此,求牛则名马,求马则名牛,所求必不得矣,而因用威怒,有司必诽怨矣,牛马必扰乱矣。百官,众有司也;万物,群牛马也。不正其名,不分其职,而数用刑罚”,乱莫大焉。夫说以智通,而实以过悗;誉以高贤,而充以卑下;赞以洁白,而随以污德;任以公法,而处以贪枉;用以勇敢,而堙以罢怯。此五者,皆以牛为马、以马为牛,名不正也。故名不正,则人主忧劳勤苦,而官职烦乱悖逆矣。国之亡也,名之伤也,从此生矣。白之顾益黑,求之愈不得者,其此义邪!

故至治之务,在于正名。名正则人主不忧劳矣,不忧劳则不伤其耳目之主。问而不沼,知而不为,和而不矜,成而不处,止者不行,行者不止,因形而任之,不制于物,无肯为使,清静以公,神通乎六合,德耀乎海外,意观乎无穷,誉流乎无止。此之渭定性于大湫”,命之曰无有。故得道忘人,乃大得人也,夫其非道也?知德忘知,乃大得知也,夫其非德也?至知不几,静乃明几也,夫其不明也?大明不小事,假乃理事也“,夫其不假也?莫人不能,全乃备能也,夫其不全也?是故于全乎去能,于假乎去事,于知乎去几,所知者妙矣。若此则能顺其天,意气得游乎寂寞之宇矣,形性得安乎自然之所矣。全乎万物而不宰,泽被天下而莫知其所自姓,虽不备五者,其好之者是也。【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君主必须审分正名,在内容上与《正名》篇是一致的。文章指出,“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故至治之务,在于正名”,反复强调了审分正名的必要。文中以耕作、使马为喻,说明君臣必须各有职分,君主不该“好治人官之事”,审分正名才是驾驭臣下的关键。“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放悖”,这就是审分正名的方法。文章后半部分指出,“名正则人主不忧劳矣”,人主不忧劳,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冶身”了,就可以达到“意气得游乎寂寞之宇”、“形性得安乎自然之所”的境界了。这显然是受了道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思想的影响。当然,这里表现的道家思想是经过改造的,是立足于“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的观点之上,是为治国服务的。

《审分览》八篇,论述的都是为君之道,强调的是“虚君”思想。同时,也比较集中地吸收了法、术、势三派的学说。【注释】

①审分:指明察君臣的职分。分,名分,职分。

②涂:途径。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途”。

③苛疾:恶疾,重病。无自:无从。

④地:用如动词,耕种土地。

⑤无所匿迟:指无法藏匿力气,无法缓慢耕种。

⑥邪:私。

⑦累:负累。

⑧任善:任用善人,即任用做善事的人。

⑨人官:官吏。

⑩居车:居于车上。下句“去车”指离开车,即下车。

诐(bì):邪僻。窜:藏匿。

坚:刚强。穷:当为“睿”字之误(依刘师培说)。睿,睿智,明智。劝:勉励,鼓励。骋骛:奔跑,这里是竭力效劳的意思。

四极:四方边远之地。

怙(hù)恃:仗恃,凭借。

奋:矜恃,矜夸。

自以:自用,指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

恫(dòng):恐惧。

少长相越:指长幼失序。

王良:春秋时晋国善于驾马的人。

约:简要。控:控制,操纵。辔(pèi):马缰绳。

已:句末语气词。

放:放纵。悖:

悖逆。

恶壅而愈塞:厌恶壅闭,反而更加阻塞。壅,壅闭。

尧、舜之臣不独义:尧、舜的臣子不全都仁义。

得其数:驾驭得法的意思。数,术。

鄙:鄙陋。

求古则名马:想要牛,却呼马的名字。名,称名。

有司:古代官府分曹理事,职有专司,所以把主管其事的官吏叫“有司”。

数(shuò):屡次,频繁。

过悗(mán):过,当作“遇”。遇通“愚”(依王念孙说)。悗,迷惑。

堙(yīn):堵塞,充塞。罢:通“疲”。

白之顾益黑:想让它白,反而更加黑了。顾,反。

耳目之主:指耳目之性。

问而不诏:征询臣下的意见,自己不专断地下命令。诏,上告下。

知而不为:指君主知道怎样去做,但却不亲自去做。

和而不矜:指君主能调和万物,但却不自夸。矜,自夸。

不处:指不居功。处,居。

止者不行:本身静止的东西不让它运动。行,用如使动。下句“行者不止”是说,本身运动的东西不让它停止。

任:任用,使用。

六合:指上、下、四方。下句的“海外”指四海之外。“六合”与“海外”都是极言其广大。

性:命。大湫(qiū):大窦,大的空洞。湫,空洞,这里指深邃幽微之处。

无有:无形,这里指“道”而言。“道”无形,故曰“无有”。

得道忘人,乃大得人也:得至道则能无为,无为则能忘人。无为而能治,人皆仰慕,则能大得人。

夫其非道也:那怎么能不算道呢。

知德忘知,乃大得知也:意思是,知道自己有德,不在乎让人知道,人皆仰慕,这样就更能为人所知。

至知不几,静乃明几也:意思是,非常有德的人外表不机敏,安然处之,机敏就会显露出来。几,机警,机敏。

大明不小事,假乃理事也:意思是,最贤明的君主不做小事,大事才去做。假,大。

莫人不能,全乃备能也:意思是,修真得道之人并不事事都能做,但人们全归附于他,于是就无所不能了。莫人,当为“真人”(依俞樾说),修真得道之人。

妙:微妙。

宰:主宰。

五者:指上文所说的“得道忘人”、“知德忘知”、“至知不几”、“大明不小事”、“莫人不能”等五种情况。

君守【正文】

二曰:

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知乃无知①,可以言君道也。故曰中欲不出谓之扃②,外欲不入谓之闭。既扃而又闭,天之用密③。有准不以平④,有绳不以正⑤,天之大静。既静而又宁,可以为天下正⑥。

身以盛心,心以盛智,智乎深藏,而实莫得窥乎!《鸿范》曰⑦:“惟天阴骘下民⑧。”阴之者,所以发之也⑨。故曰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窥于牖而知天道⑩。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故博闻之人、强识之士阙矣,事耳目、深思虑之务败矣,坚白之察、无厚之辩外矣。不出者,所以出之也;不为者,所以为之也。此之谓以阳召阴、以阴召阳。东海之极,水至而反;夏热之下,化而为寒。故曰昊天无形,而万物以成;至精无象,而万物以化;大圣无事,而千官尽能。此乃谓不教之教,无言之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