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左传 桓公元年十八年1(1 / 2)

春秋左传 佚名 4394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桓公元年

【原文】

元年春,公即位,修好于郑。郑人请复祀周公,卒易祊田。公许之。三月,郑伯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结祊成也。盟曰:“渝盟无享国。”

秋,大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冬,郑伯拜盟。

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译文】

元年春,桓公即位,对郑国重修友好。郑人请求重新祭祀周公,完成祊田的交换。桓公答应了。三月,郑庄公用璧玉来作许田的交易,这是为了请求祭祀周公和以祊田交换许田的缘故。

夏四月初二日,鲁桓公和郑庄公在越地结盟,这是为了对祊田的交换表示友好。誓辞说:“假如违背盟约就不能拥有国家。”秋季,发大水。凡是平原上被水淹没了叫做大水。冬季,郑庄公前来拜谢结盟。宋国的华父督在路上看到孔父的老婆,盯着她走过来,又盯着她走过去,说:“既美丽又光彩动人。”

桓公二年

【原文】

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

君子以督为有无君之心而后动于恶,故先书弑其君。会于稷以成宋乱,为赂故,立华氏也。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孔父嘉为司马,督为大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马则然。”已杀孔父而弑殇公,召庄公于郑而立之,以亲郑。以郜大鼎赂公,齐、陈、郑皆有赂,故遂相宋公。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纟冘、纮、纟延,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秋七月,杞侯来朝,不敬,杞侯归,乃谋伐之。

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

九月,入杞,讨不敬也。

公及戎盟于唐,修旧好也。

冬,公至自唐,告于庙也。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特相会,往来称地,让事也。自参以上,则往称地,来称会,成事也。

初,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大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

惠之二十四年,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孙栾宾傅之。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惠之三十年,晋潘父弑昭侯而纳桓叔,不克。晋人立孝侯。

惠之四十五年,曲沃庄伯伐翼,弑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哀侯侵陉庭之田。陉庭南鄙启曲沃伐翼。

【译文】

二年春,宋卿华父督攻打孔氏,杀死了孔父而占有他的妻子。宋殇公发怒,华父督害怕,就把殇公也杀了。君子认为华父督心里早已没有国君,然后才产生这种恶劣行动,所以《春秋》先记载“弑其君”。桓公和齐侯、陈侯、郑伯在稷地会见,商讨平定宋国的内乱。由于接受了贿赂的原因,便建立华氏政权。

宋殇公即位以后,十年里发生了十一次战争,百姓不能忍受,孔父嘉做司马,华父督做太宰。华父督由于百姓不能忍受,就先宣传说:“这都是司马所导致的。”不久就杀了孔父和殇公,把庄公从郑国召回而立他为国君,以此亲近郑国。同时又把郜国的大鼎赠送给桓公,对齐、陈、郑诸国也都赠送财礼,所以华父督就当了宋公的宰相。

夏四月,桓公从宋国拿来了郜国的大鼎。初九日,把大鼎安放在太庙里。这件事不符合礼制。臧哀伯劝阻说:“作为人君,要发扬道德而阻塞邪恶,以为百官的表率,即使这样,仍然担心有不妥之地方,所以显扬美德以示范于子孙。因此太庙用茅草盖屋顶,祭天之车用蒲草席铺垫,肉汁不加调料,

主食不吃舂过两次的米,这是为了表示节俭。礼服、礼帽、蔽膝、大圭、腰带、裙子、绑腿、鞋子、横簪、瑱绳、冠系、冠布,都各有规定,用来表示衣冠制度。玉垫、佩巾、刀鞘、鞘饰、革带、带饰、飘带、马靴,各级多少不同,用来表示各个等级规定的数量。画火、画龙、绣黼、绣黻,这都是为了表示文饰。五种颜色绘出各种形象,这都是为了表示色彩。锡铃、鸾铃、衡铃、旗铃,这都是为了表示声音。画有日、月、星的旌旗,这是为了表示明亮。行为的规范应当节俭而有制度,增减也有一定的数量,用文饰、色彩来记录它,用声音、明亮来发扬它,以此向文武百官作明显的表示。百官才能警戒和畏惧,不敢违反纪律。现在废除道德而树立邪恶,把人家贿赂来的器物放在太庙里,公然展示给百官看。百官也模仿这种行为,能惩罚谁呢?国家的衰败,是因为官吏的邪恶。官吏的失德,由于受宠又公开贿赂。郜鼎放在太庙里,彰明昭著地受纳贿赂,还有更甚的吗?周武王打败商朝,把九鼎迁到雒邑,当时的义士还有人认为他不对,更何况把表明邪恶叛乱的器物放置在太庙里,这又该如何办?”桓公不听。周朝的内使听说了这件事,说:“臧孙达的后代在鲁国可能长享禄位吧!国君违背礼制,他没有忘记以道德来劝阻。”

秋七月,杞侯来鲁国朝见,态度不恭敬。杞侯回国,桓公就计划讨伐他。

蔡桓侯、郑庄公在邓地会盟,从此两国开始惧怕楚国。九月,攻入杞国,这是由于讨伐杞侯的不恭敬。桓公和戎在唐地结盟,这是为了重修过去的友好邦交。冬季,桓公从唐地回来,《春秋》所以记载,是由于回来后祭告了宗庙。凡是国君出去,要祭告于宗庙。回来,也要祭告于宗庙,互相宴请,互相劝酒、把功劳记载在档案里,这是合于礼的。

两国国君单独会见,都只记载会见的地点,这是互相谦让谁为会首的会见。会见的国君在三个以上,那就在去他国时记载会见的地点,他国国君前来就不记载会见地点而仅仅记载会见,这是盟主已定,完成手续的会见。

当时,晋穆侯的夫人姜氏在条地战役的时候生了太子,取名叫仇。仇的兄弟是在千亩战役时生的,因此取名叫成师。师服说:“真奇怪呀,国君替儿子取这样的名字!取名表示道义,道义产生礼仪,礼仪显示政事,政事端正百姓,所以政事没有失误百姓就服从;相反就产生动乱。相爱的夫妻叫妃,相怨的夫妻叫仇,这是古代人所命名的方法。现在国君给太子取名叫仇,他的兄弟叫成师,这就开始预示祸乱了。做哥哥的恐怕要被罢免了吧!”

鲁惠公二十四年,晋国便发生动乱,所以把桓叔封在曲沃,靖侯的孙

子奕叔做他的宰相。师服说:“我听说国家的建立,根本大而枝节小,这样才能稳固。所以天子建立侯国,诸侯建立采邑,卿设置侧室,大夫又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亲疏,都有大小不同的等级。因此百姓才肯侍奉上级,身居低位的人也没有什么非分的念头。现在晋国是王畿之内的甸服侯国,而又另外建立侯国,它的根本既已衰弱,还能够长久吗?”

鲁惠公三十年,晋国的潘父杀了昭侯而接纳桓叔,但没有成功。晋国人立了孝侯。

鲁惠公四十五年,曲沃庄伯攻打翼城,杀死孝侯,翼城人立他的兄弟鄂侯。鄂侯生了哀侯。哀侯侵占陉庭地方的土地。陉庭南部边境的人引导曲沃进攻翼城。

桓公三年

【原文】

三年春,曲沃武公伐翼,次于陉庭,韩万御戎,梁弘为右,逐翼侯于汾隰,骖纟圭而止。夜获之,及栾共叔。会于嬴,成昏于齐也。

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不盟也。公会杞侯于郕,杞求成也。秋,公子翚如齐逆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齐侯送姜氏,非礼也。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

冬,齐仲年来聘,致夫人也。

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

【译文】

三年春季,曲沃武公攻打翼都,军队驻扎在陉庭。韩万为武公驾御戎车,梁弘担任车右。在汾水边的低洼地追赶晋哀侯,由于骖马被树木绊住,戎车不能前进,而停止下来。在夜里,俘虏了晋哀侯和栾共叔。桓公和齐侯在嬴会见,是为了和齐女订立婚约。

夏天,齐侯、卫侯在蒲地相见会谈,是因为没有歃血盟誓的原因。

桓公和杞侯在郕地会见,是由于杞侯请求跟鲁国求和。

秋天,公子翚到齐国迎接齐女。重新建立前代国君的友好关系,所以《春秋》称他为“公子”。

齐侯亲自送姜氏,这是不合于礼制的。凡是本国公室女子嫁到同等国家,若是君主的姐妹,应该由上卿送嫁,以表示对先君的尊敬;如果国君的女儿,就由下卿送嫁。至于大国之间的婚嫁,虽说是国君的女儿,也要由上卿送嫁。嫁给天子,各位大臣都去送嫁,国君不亲自送

。如果出嫁到小国,就由上大夫送嫁。

冬天,齐仲年前来鲁国访问,是为了护送桓公夫人姜氏。

芮伯万的母亲芮姜很厌恶芮伯宠姬太多,所以把他赶走,他只得住到魏城。

桓公四年

【原文】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书时,礼也。

夏,周宰渠伯纠来聘。父在,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