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二十二·贲
贲,亨。小利有攸往。
“贲”是贝壳的光泽,饰的意思。这一卦,与噬嗑卦是“综卦”,形象上下相反,恶要罚,善要饰,扬善罚恶,交互为用。“序卦传”说:“物不可以苟且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物的聚合,必然有秩序与模式;人的集团,也需要有礼仪装饰。这一卦,内卦“离”是明,外卦“艮”是止,以文明的制度,使每个人止于一定的分际,这就是人类集体生活必需的装饰;所以,称作贲卦。
本来“贲”不过是装饰,虽然美化,毕竟不过附属于实质而已;所以,不能担当大任,不可过分重视。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贲卦所以亨通,是由卦变而来,损卦的“六三”柔爻下降,文饰原来的刚爻,所以亨通。又既济卦将“九五”刚爻割爱,上升文饰原来的柔爻;所以,小利时可以前往。这样将刚与柔交互文饰,犹如日月星辰的交互运行,成为天的文饰。这一卦,内卦“离”是明,外卦“艮”是止,以文明使人人止于应有的分际,这是人的文饰。观察天的文饰,以明察四季时序的变化;同样地,观察人的伦常秩序,以教化天下,达成转风移俗的目的。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这—卦,上卦“艮”是山,下卦“离”是火,山下有火,火势被山阻挡,不能蔓延。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虽然能够明察政务中许多琐碎的小事,却也不敢轻率的去裁决诉讼。
内卦“离”是明,所以说明察庶政。外卦“艮”是止,所以说不敢折狱。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趾是脚趾,人体的最低部分。“初九”阳刚,下卦“离”是明;所以,刚毅贤明,甘心在最下位,一心美化自己的行为,择善固执。这是装饰脚趾的形象,脚趾用来行走,行走与行为相通。象这样贫贱不移,洁身自爱的人,就是送给他不应当有的华丽的车,也不会坐,宁愿舍弃车,徒步行走。
这一爻,说明文饰应恰当。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须”是鬚的本字,胡须在口边的称髭,在两颊的称髯,在颐亦即下颚的称须。“象传”说:“六二”阴柔中正,与上方阳刚得正的“九三”接近,双方在上卦又都无应,因而异性相吸,关系密切,一起行动,得以兴盛,就象须装饰下颚,与下颚一起行动。亦即,在没有应援时,应当追随接近的有实力的人物。
这一爻,说明文饰应取法乎上。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濡如”,是象打湿般的光泽。“陵”与凌同。“九三”阳刚,在两个阴爻中间,被装饰得光泽柔润。然而,“六二”、“**”都不是与“九三”相应的正当匹配,虽然令人陶醉,却不能被诱惑,以致沉溺不能自拔。所以,永远坚守正道,才能吉祥。“象传”说:这样才始终不会被人凌辱。
这一爻,说明不可被文饰迷失。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
象曰:**,当位疑也。匪寇婚*,终无尤也。
“皤如”,本来是指老人的白发,在此当作不加修饰的白色。“翰如”是象鸟一般飞的快速的意思。“**”本来与“初九”是正当的相应,相互装饰;可是,“九三”隔在中间,形成障碍,以致应当得到的装饰,却落了空。因而,“**”为了要与正当的配偶相聚,骑马象飞一般的奔驰前往,由于自己是未加装饰的白色,马也看着是白色。但“九三”阳刚得正,所以阻当,并非是要**,不过是想求婚而已。“象传”说:“**”因为“九三”的位置接近,因而被怀疑。可是“九三”并非逞强,只是求婚,“**”阴爻阴位得正,因而拒绝,最后不会怨尤。亦即在达不到愿望,一时遭遇挫折时,只要坚持初衷,最后仍然不会有怨尤。
这一爻,说明文饰重实效,不在一时的得失。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束帛”是五匹一束的绢。“戋戋”是轻少的意思,如水少是浅,贝少是贱;金少是钱。
“六五”柔顺,在外卦得中,是这一卦的主爻。大凡装饰,内在的实质,重于外表的形式,“六五”在中央,象征重视内在实质,就象不去装饰人人注目的都市,而去装饰内在朴实的山丘林园。然而,“六五”阴爻,代表女性,本性吝啬,以“六五”君王的地位,赠送的礼物,不过是微薄的一束绢,当然寒酸;但实质重于装饰,虽然被讥笑为吝啬,最后仍然会吉祥喜悦。这一爻,强调文饰重实质。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上九”已是贲卦的极点,一
切的装饰,都由极端又返回一片空白的本来面目。人类的装饰是礼法,当礼法达到极致时,又恢复到朴素,所以说“白贲”。“上九”如果领悟到装饰的空虚,而恢复本来面目时,就会无咎。
上位无位,已是局外人的立场,“上九”到达这一位置,领悟一切,放弃虚饰,悠然自得。所以“象传”说得志。
这一爻,再强调一切文饰,都是空虚,应当反璞归真。
贲卦,阐释礼仪的原则。为建立与维持秩序,刑罚是不得已的手段;因而,制订文明的礼仪,规范个人的分际,成为不可少的文饰。然而,一切人为的文饰,应当恰如其分,重内涵的实质,实际的效用不在外表的形式。应当高尚而不流于粗俗。不可被外表的形式迷惑,不可因一时得失动摇,不可因虚荣而铺张,陷入繁琐,失去意义。应当领悟,一切文饰都是空虚的道理,惟有重实质,有内涵的朴实面目,才是文饰的极致。
卦二十三·剥
剥,不利有攸往。
“剥”是剥落、浸蚀。一味注重文饰,到达极点,就完全形式化,成为虚饰,实质一无所存,不免就要产生剥落的现象。这一卦,阴由下面成长,一连五个,残余的一个阳,也到了尽头,保不住了。剥卦也是消息卦之一,代表九月。
这一卦:阴盛阳衰;亦即,小人得势,君子困顿的时刻。内卦“坤”是顺,外卦“艮”是止,顺从而不行动,是剥落的现象;但大势所趋,只有顺从,谨慎隐忍;所以,采取积极行动不利。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剥是剥落,是柔爻前进,要使刚爻变成阴爻的形象。不利于前往,因为小人的阴爻伸长。君子不宜行动,应当顺应时势,停止行动,这由内外卦的形象,就可以了解。君子应当领悟,一切事物,必然有消长盈虚的现象,这是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这一卦,上卦“艮”是山,下卦“坤”是地,山附着于地。山本来**在地上,因为土剥落,才附着于地;所以象征剥落。在上者,应当领悟这一道理,以敦厚对待在下者,本身的地位才能安泰。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下层基础深厚,上层必然安泰,不会剥落。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阴剥落阳,是由下方起,“初六”正当剥落的开始时刻,床已经剥落到脚,邪恶蔑视正直,所以凶险。“象传”说:这是因为床下的土,已经被浸蚀灭损的缘故。
这一爻,说明剥落是渐进的。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辨”是床板的下方,床脚的上方部位。剥落由下而上,已到床身的下方,邪恶更进一步的浸蚀正直,愈加凶险。“象传”说:由于阴的党徒还不多,所以还不太强。
这一爻,说明小人的势力,愈来愈凶。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在这一卦中,唯一相应的是“六三”与“上九”。剥卦由“初”到“五”,都是阴爻,****,要剥落阳;然而,只有“六三”,不同流合污,要由狐群狗党中,将自己剥落,与“上九”的阳爻呼应,支持君子的行动,所以无咎。
“失”是断绝的意思。所以“象传”说:“六三”与上下的阴爻断绝关系,结交“上九”的君子,因而无咎。
这一爻,说明在剥落的时刻,不可与小人同流合污。
**:剥床以肤,凶。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象传”说:到了“**”,灾祸已经切近“上九”本身了。床脚、床身都已经剥落,现在到达了床的表面,已经与人的皮肤连接,必然凶险。
这一爻,说明小人的凶险已经临身,没有闲暇讨论是邪是正,所以直接说凶。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贯鱼”,是贯穿在一起的鱼,“宫人”指后宫的嫔妃。“以”与率相同。“六五”在五个阴爻的最上方,又在尊位,所以是皇后,其他的阴爻是嫔妃。“六五”的皇后率领后宫的嫔妃,象一串鱼似的,依名分次序,承受君王“上九”的宠爱,不会发生争风吃醋的不利现象。依照古时的礼法,满月夜由皇后侍寝,满月前,由御妻、世妇、嫔、夫人,依身份由低的开始;满月后,由身份高的开始,依顺序每夜进御。亦即,小人的头目,如果能够率领同伙从善,才会无咎。
这一爻,说明剥落的时刻,无可救药,惟有期待小人改过从善。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硕”是大,“庐”是房屋,这一卦的卦形象是房屋,一阳爻在上,是屋顶,其他的各爻是墙。到了
“上九”,阳已经被剥落殆尽,只剩下了一个,硕果仅存,没有被吃掉。总之,“上九”已是剥落的极点,混乱已极的时刻,人民又渴望恢复太平,正期待有德有能的领袖出现:因而,当有德有能的君子,出现在“上”的位置时,另外五个阴爻的小民,就会兴奋,迫不及待的拥戴追随,就象得到可以乘坐的车。如果是阴险的小人出现在上位,就成为极端的剥落,就象家的屋顶,也被剥落,仅有的硕果也保不住了。所以“象传”说:如果是君子,就受到人民的拥戴,在政治上发挥作用;如果是小人,连安身的场所也会失去,就没有指望了。
这一爻,说明在剥落的时刻,惟有支持君子,才能得救。
剥卦,阐释应对腐败时期的原则。物极必反,当一味注重形式,虚伪到达极点时,就面临不可救药的黑暗时期。这一消长盈亏的必然演变过程,人力无法挽救,历史上许多赫赫一时的大帝国,莫不因此而沦亡。这时,小人势力,不断扩张,君子日益被迫害,达到凶险的程度,虽然也有人不同流合污,但也难以发生作用,惟有期待小人反省,或出现有德有能的领袖人物,实际上也极为渺茫。但君子只有顺应时势,谨慎隐忍,以求自保了。
卦二十四·复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震下坤上的复卦,与剥卦是“综卦”,一剥一复,相互作用。卦形则上下相反,“序卦传”说:“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由卦形来看,就可以了解,剥卦的“上九”剥落,成为纯阴代表十月的坤卦;这时,阳又在下方酝酿,到了十一月的冬至,一个阳爻又在“初”位出现,成为复卦。这样阴阳去而复返,使万物生生不息,所以亨通。由上下卦分开来看,内卦“震”是动,外卦“坤”是顺,阳在下方活动,就自然而然的上升;所以说,出入没有妨碍,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也没有灾难。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业。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复卦所以亨通,是由于阳刚再返回,再度生气蓬勃。又,内卦“震”是动,外卦“坤”是顺,阳发动,顺从自然的道理往上行;所以,出入没有妨碍,朋友来也无咎。阴阳反复,是宇宙的自然法则,经过七个阶段,阳又会返来,这是阴阳消长的循环。有利于前往;因为阳刚在伸长。由这一复卦,就可以看出天地生生不息的意志了。
以上,儒家将“天地之心”,解释为天地有生生不息之心。但道家,则以《老子》中“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复观”的哲理,来解释天地之心,认为“有”的根本是“虚”,“动”的根本是“静”。但虚与有,静与动,并非是相对的,而是超越虚与有、静与动之上,绝对的虚与静。宇宙万象,变化万千,这一切的有,必定由虚开始;一切的动,必定由静发生;然后,又必定归还于虚与静,这是宇宙的自然法则。惟有返回虚与静,才能看到天地的心;因而,天地的心,是虚无,宁静,一无所有。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自然,人性的本来面目,就是最完美的。因而,在修养方面,也主张消除心知作用,使心空虚无知;摒除欲念,宁静沉默;返回到原来虚无、宁静、一无所有的自然状态,就能看清一切。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这一卦,上卦“坤”是地,下卦“震”是雷,是雷在地下的形象。当阴阳相互激发时,才能产生雷,这时阳刚初起,力量不足以激发雷,还在培养时期,雷在地下,所以安静不动。因而,古代的君王,在阳开始再生的冬至这一天,将边界的关口关闭,不使行商通行;君王也不巡视四方。因为宇宙运行,在这时安静;人的行动,也要保持安静。
古代国家大事,甚至君王的起居,都要因应季节决定;否则,人与天的行动,不相配合,就会引起天灾。《礼记》“月令”,对配合每月天象的行事,一一详细规定,在十一月,君主就要斋戒,隐蔽不出,以等待阴阳稳定。
初九:不远复,无只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只”与适相同,往、至的意思。“初九”是一阳复来这一卦的主爻,在卦的开始,象征事物在刚开始时,就是有过失,也不会严重,能够改善;所以说,不要走远就返回。“系辞传”引用这一“爻辞”说:“颜回几乎没有过失;有不善,从来不会不知道;知道,从来不曾再重犯。”这样当然不会后悔,大吉大利。
“象传说”:不要走远就返回,是说及早改过,以修身的意思。
这一爻,说明恢复必须及时。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休”是美、善、喜、庆的意思,如休咎、休戚等。“六二”柔顺中正,在“初九”的近邻,正如“象传”所说:向下附合仁德的“初九”具备返回善的美德,所以吉祥。
这一爻,说明在恢复时期,应当崇
尚完美。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