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2 / 2)

🎁美女直播

“象传”说:开始登上象天一般高的地位,光芒四射,照耀各国;最后坠落到地中,是因为违背了正义的原则,终于灭亡。

这一爻,指纣王暴虐,开始威震四方,最后灭亡,以强调违背正义的原则,必然失败。

前进必然有危险,危险必然有伤亡;这一卦,阐释在苦难时有“用晦而明”的法则。当邪恶猖狂,残害正义,光明被创伤的时刻,正义的力量,难以抗拒,抗拒只加重伤亡,甚至覆灭;唯有内明外柔,韬光养晦,才能承受大难。当此苦难时期,君子应当觉悟立场的艰难,收敛光芒,艰苦隐忍,逃离险地,先求自保。隐忍逃避,是为了避免伤害,以争取时间,结合力量,迅速谋求挽救,待机而动,甚至不惜采取非常手段;但不可操之过急,必须谨慎。往往最危险的场所,也是最安全的所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是奋发有为的大好契机。应当明辨是非,坚持纯正。邪恶不会长久,正义必然伸张,违背正义的原则,最后必然灭亡。我国五千年历经艰险,屹立不摇,可以说就是把握了这“用晦而明”的法则。

卦三十七·家人

家人,利女贞。

“序卦传”说:“伤于外者,必返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人”是一家人,说明家庭中的伦理道德。

这一卦,外卦的“九五”,与内卦的“六二”都得正。象征男人主外,女人主内,各守正道;所以,命名为“家人”。并且特别强调,主妇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主妇正,则一家正;家庭,延伸到家庭以外,必然也正。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一家人,女在内,地位正,男在外,地位也正,男女在家庭内外,各有正当的地位,这是天地间的大道理。家庭中有严厉的君主,就是父母。一家人,父母、子女、兄弟、夫妻各尽各人应尽的本分,则家庭的伦理道德,就纳入正规;所有的家庭,都走入正规,则天下就安定了。

儒家,以孝悌为一切道德的根本,而骨肉亲情,也确实是人类所共有,最亲切最实在的情感。所以,如果能以孝悌的道德,端正每一家庭,则延伸到国家、天下,必然也端正了。因而,家庭规范的延伸,即可成为政治规范。《论语》“为政篇”中,有人问孔子:“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呢?”他回答说:“《书》中不是说孝顺吗?唯有孝顺父母的人,必然能友爱兄弟。使这一道理,实行于每一家庭中,使其端正,就是从政,又何必一定要做官,才说是从政呢?”不过,孝悌出自骨肉亲情,要使其成为规范,必然就得相当严格;所以说:“家庭中有严厉的君主,那就是

父母。”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这一卦,内卦“离”是火,外卦“巽”是风,火使热气上升,成为风;一切事物,必须以内在为本,然得延伸到外,这是家人卦的象征。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了解一切事物,都发生于内,形成于外的道理,言语应有具体的内容,行为应贯彻一定的原则。

初九:闲有家,悔亡。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闲”是防范的意思。“初九”为这一卦的开始,阳爻阳位,刚毅得正。象征在家庭中能够防患于未然,就不会有后悔的后果发生。

“象传”说:在家庭中防患于未然,是指当家人还没有改变初衷之前,就要预先防范。《颜氏家训》“教子篇”中说:“教导媳妇,应当在刚来的时候;教导儿女,应当由婴孩开始。”在大家庭中,容易发生摩擦,造成后悔;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就要防范于未然。

这一爻,说明在家庭中应防患于未然,才能保持和谐。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馈”是供应食物,“中馈”是在家中负责烹饪供给食物的人,指妻子。“六二”阴爻阴位,过于柔顺,本来并不能主动遂行任何事物;但得正,又在内卦的中位,柔顺中正,是主妇应有的德性。因而,对家庭中,主持烹饪供应食物的主妇来说,则是正当而且吉利的。“象传”说:这是由于具备柔顺又谦逊的德性。

这一爻,说明主妇应具备柔顺谦逊的中正德性。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象曰:家人嗃嗃,未夫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嗃嗃”是冷酷的意思。“九三”在内卦的最上位,是一家之主的形象。但刚爻刚位,过于严厉,以致一家人都冷冰冰的。治家过于严厉,难免会有后悔的情形,但结果还是吉祥。相反的,如果冶家不严厉,妻子儿女整天嘻嘻哈哈,最后就会带来羞辱。所以,治家宁可过于严厉,不可过于松懈。

“象传”说:一家人冷冰冰的,虽然过于严厉,但并未违失正道。妻子儿女笑嘻嘻的,家中就失去节制了。

这一爻,说明治家宁可严,不可宽。

**: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阴爻阴位得正,又是外卦“巽”谦逊顺从的开始;守正道,又能谦逊,顺从本分理家,当然会使家庭富足,所以大吉。“象传”说:这是因为巽卦是顺,又阴爻阴位在正位的缘故。

这一爻,说明理家应顺从本分。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假”与格的音义相同,至的意思,《礼记》“祭统”中有“王假有庙”,就是当到达解释。“恤”是忧。

“九五”刚健、中正、在君位,又与内卦柔顺中正的“六二”相应。象征“九五”的王者,来到“六二”的女家,相亲相爱,无忧无虑,结果吉祥。

一说,假与嘏通用,大的意思。君王拥有天下的大家庭,使

天下人相亲相爱。

这一爻,说明一家人应当相亲相爱,和睦共处。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上九”刚爻,在这一卦的最上位,象征一家之主的家长。“上九”又是这一卦的终了,所启示的是治家的久远法则。治家不可缺少诚信,家长以诚信治家,必然就能感化家人,一心向善。何况,治家的对象,是自己的亲人,往往溺于亲情,过度慈爱,以致缺乏威严,礼仪不足,变成散漫。所以,家长必须诚信,而且威严,这样治家,才会吉祥。“象传”说:威严所以吉祥是说自己应当反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就能使家人尊敬,自然产生威严,而能服从。《孟子》“尽心下篇”中说:“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能要求妻子。”“离娄上篇”中说:“不能诚实地反省,就不能得到父母的欢心。”“尽心上篇”中又说:“诚实的反省,是最大的快乐。”可以作为这一爻的注脚。

这一爻,说明冶家的基本原则,在诚信与威严。

家人卦,阐释治家的原则。孝悌为一切道德的根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家庭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延伸来说,攘外必先安内,《大学》中所说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可以说就是来自这一卦。治家,首先应防患于未然。家庭以主妇为主体,应当具备柔顺、谦逊、中正的德性。治家要求宁可过严,不可溺于亲情,失之于过分宽大。在家庭中,每一分子都能各尽本分,相亲相爱,必然和谐,欣欣向荣。而治家最基本的原则,在于诚信,与以身作则基于诚信的威严。

卦三十八·睽

睽,小事吉。

睽卦与家人卦的形象,上下相反,相互是“综卦”,家和万事兴,不和则一切乖离,连接得非常巧妙。

“序卦传”说:“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睽”是目不相视,违背、乖异、背离的意思。合必有离,离必有合;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有效运用离合异同的必然法则,才能因应变化,有所作为,解说详“彖传”。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睽卦,以卦形来说,上卦“离”是火,下卦“兑”是泽,是火炎向上烧,泽水向下浸的形象;以象征来说,上卦是中女,下卦是少女,是二女住在一起,行动意志不能协调的含义;都有违背的倾向。但以卦的性格说,下卦“兑”是悦,上卦“离”是附、明;是属于愉快的依附明智的性质。

以万物的事理来说,形态虽然违背,但却有看不到的同一性存在。如天高地卑,形象不同,但作育万物的功能相同;如男女的体质不同,但彼此的意志,可以沟通;如万物的形态,各不相同,但成长的过程,都相互类似。所以,背离是在异中有同,因时间演变而背离,背离的时间功效,可就太大了!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同而异”的阐释,与明夷卦“大象传”的“用晦而明”的含意相似。这种相反相成的法则,在《老子》中常常看到。睽卦的上卦“离”是火,下卦“兑”是泽,火向上烧,水往下流,性质背离。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合而不同;亦即,顺应大势所趋,但坚持自己的原则与独立人格。“彖传”中指出,应于异中求同;在此则作相反的说明,应于同中求异。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辟”即避。“初”与“四”应当相应,但“初九”“九四”都是阳爻,却不能相互应援,应当会发生后悔的结果。不过,在背离的情状下,应当相合的却背离,应当背离的反而相合。所以,应当相互排斥的“初九”与“九四”,反而相互应援,使想象中的后悔,消除于无形;就象丧失的马,不必去追逐,自己就会回来。“初九”认为没有应援,不可能上升,但意外的得到“九四”的应援,不必焦急,有了上升的机会。所以,人情反复无常,为了避免灾祸,有时不屑理会的恶人,也不得不交往。亦即,人事难以意料,宽大包容,在危难中,才会有意外的应援到来,即或是恶人,也不可以完全排斥,适度的交往,反而可以避祸。如《论语》“阳货篇”中,孔子去回拜鲁国的佞臣阳货,就是这个道理。

这一爻,说明异中有同,就是正邪之间,也不例外。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主”为主人,指“六五”。“九二”与“六五”阴阳相应,本来应当会合,但在背离的状况下,却不能见到。于是,到处寻求,不是在大道,终于在小巷中遇到;这样做,不会有灾祸。

“象传”说:这样追求,好象卑鄙;但“九二”与“六五”本来应当相应,刻意去寻求能够应援的人,是一时权变;并不违背原则。

这一爻,说明应为权变主动积极去异中求同。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天”本来指头顶,亦即巅的意思,转为在额上刺字的刑罚。“劓”是削去鼻子的刑罚。

“六三”与“上九”相应,应当前往到“上九”处,但本身阴柔,前后受到刚爻的牵制,就象自己的车,后方被“九二”拖住,车前拉车的牛,又被“九四”阻止,因而使“六三”与“上九”背离。于是,“六三”本人就象遭受刺额、削鼻的刑罚般愤怒。不过,艰难终于会消除,开始虽然不利,最后仍然有结果,终于见到了“上九”。

“象传”说:车被牵制;是因为“六三”阴爻阳位,位置不当。开始不利,最后有结果;是说终于遇见了“上九”的刚爻。

睽卦的“爻辞”,都是解说开始乖离,最后仍然合同。亦即离而合,合又离,是必然的法则;因为求同,同必然能合;所以,当背离的时刻,不可懊恼,应当于异中求同,必然合同。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元”是大,“元夫”是大丈夫的意思。“四”应当与“初”相应,但都是阳爻,不能应援;“九四”前后又被阴爻包围,以致孤立。不过,“九四”与“初九”虽然同是刚爻,应当相应而不相应,但“初九”刚毅,是大丈夫,只要相互信任,就能够彼此帮助,即或有危险,最后仍然平安,不会有灾祸。

“象传”说:相互信任,不会有灾难;是说自己原有的意志,能够实现。

这一爻,说明互信是异中求同的根本。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

也。

“厥”是其,“宗”是宗族,“肤”是柔软容易咬食的肉。

“六五”阴爻阳位,不正柔弱,却身在尊贵的君位,当然会后悔。不过,“六五”在上卦的中位,与下卦的“九二”阴阳相应,可以得到应援,使后悔消除。其宗族,指应援的“九二”。在“九二”前面形成阻碍的“六三”,阴柔不正;因而“九二”就像咬柔软的肉一般,很容易就将其排除,与“六五”会合,有了强力的支援,当然前进就不会有灾难。所以“象传”说,前往会有吉庆。

这一爻,说明合同就能产生力量。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负”是背,“涂”是泥。“弧”是弓,“说”是脱。这一“爻辞”在《易经》所有“爻辞”中最富于幻想力。“上九”与下卦的“六三”相应,但“六三”前后都有刚爻牵制,不能前往,与“上九”会和;而“上九”又到达睽卦的极点,也是上卦明的极点;因而,刚愎不明,满腹猜疑,以致孤立。“六三”被刚爻包围,就像陷在泥淖中的猪;背上涂满了污泥。“六三”虽然没有背叛,但“上九”却猜疑已极,就象看到一车可怕的鬼。起先张弓要射,后来又迟疑,将弓弦放松。不过,“六三”本来与“上九”相应,不是仇敌,是同志,猜疑在最后澄清,终于结合,就象遇到雨,洗去了泥污,才看清真象,变为吉祥。所以“象传”说:这是消除了许多猜疑。

这一爻,说明猜疑的可怕。

睽卦,阐释离与合,异与同的运用法则,有离必有合,有异必有同,这是必然的自然法则。君子消极的固然应同中有异,合而不同,顺应大势,坚持原则;但也应积极以异中求同,才能结合力量,有所作为。异中有同,正邪之间也不例外,唯有宽大包容,才能异中求同。异中求同,是为了结合力量,不得已而权变,积极主动去寻求,并不违背原则。异中有同,同必然能合,即或障碍重重,最后也能合,不必忧虑。同中有异,因而必须互信,才能于异中求得同。而且必须去求,才能于异中结合同志;所以,异中求同,为必须而且正当的手段。然而,猜疑是合同的大敌,足以使同也变成异,合也变成离,不能不警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