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2)

🎁美女直播

“晖”与辉相同。“六五”阴爻阳位,虽然在君位,但不正。不过,本身是阴爻,中心空虚,在上卦的中位,又与下卦阳刚得中的“九二”相应,因而中庸,能够寻求有力的辅佐;由于作为正当,所以吉祥,使后悔消失。又,上卦“离”是明,“六五”在光明的中央,象征具备君子的光辉德性,是一位明君,加以诚信,更吉上加吉。既济卦,是初吉终乱;未济卦,则有初乱终吉的趋势。

这一爻,说明在成功最后的关键时刻,更应当明智、中庸、诚信、谦虚,以号召贤能,巩固团结,而底于成。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饮酒”是自乐。上卦“离”是明,“上九”阳刚,所以贤明刚毅。“未济”正当不安定的时期,“上九”更到达不安定的极点,但否极泰来,不久,既济时期即将到来。不过,上位无位,“上九”本身并没有力量,使既济时期早日到来,也许在未济中就没没而终。然而,“上九”贤明刚毅,并不因此而怨天尤人,依然满怀信心,饮酒自乐,泰然自若,听天由命,所以无咎。可是,如果失去节制,饮酒过度,头都被酒打湿,纵然信心十足,也不正当了。

这一爻,说明应有尽人事,听天命,成功不必在我的胸襟。

《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到此结束。然而,“变易”“简易”“不易”的原理,则永远进行;宇宙森罗万象,依然在无尽无穷中变化演进。

成功,为极度的完成;但宇宙间的一切,不可能永远圆满,就此终止。始终在酝酿中,必然由亏而盈,由满而损,反复循环,继续演变发展于无穷,具备无限的潜力,使未来永远充满光明与希望,成为积极奋发的动力。

当成功与未成功的边缘,更是危机四伏,最艰苦的关键时刻,成功与失败,往往就在这一刹那间,突然到来。更应当坚守正道,把握中庸原则,刚柔并济,不可掉以轻心;必须量力,适度节制,不可逞强,不可行动过当,以致功亏一篑。相对的,在这一即将突破重重险阻,关系成败的重要时刻,也必须在慎重判断,充分策画下,断然冒险,才能打开成功之门。明智、诚信、正当、中庸、谦虚,号召贤能,巩固团结,振奋士气,集中意志与力量,为成功的必备条件;更必须有长期艰苦奋斗的坚定信念,与成功不必在我的恢宏胸襟,才能坦然冷静肆应,贯彻始终,以底于成。

未济卦的“上九”,正当未成功的终极。一面饮酒,一面眺望或许即将到来的成功,心中必然也在思索,一切又将返回起点,一切又将重新开始了!

系辞上传

“系辞传”一名“大传”,是《易经》的整体概论,阐释《易经》的哲学意义,《易经》不仅止于占卜,进而提升为高度的哲学理论,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

“系辞”本来是指“系”在卦、爻后面的“卦辞”“爻辞”;但在此处,则是“系”在《易经》整体后面的“辞”。据说,这是孔子的著述,分为上下两篇。一说:上篇解说“无”,下篇解说由“无”到“有”的微妙境界;又说:上篇解说《易经》的大理,下篇解说《易经》的小理。不过,由内容来看,似乎有些牵强。

又,原文仅分为上下两篇,没有分章。古来的注释家们,依含义分成若干章,但分章的方式并不一致。在此,依照朱子《易本义》的分章方法。

第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系辞传”首先庄重的阐扬,《易经》的著作,是以宇宙的构造形象为依据。宇宙创始万物,宇宙的自然法则,同时也是万物的行为规范。在形象上,天在上尊贵,地在下卑贱,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就由此决定。天地之间,万物由卑下到高大,杂然并陈,这一自然序列,形成贵贱不同的地位,卦中六爻的位置,也依贵贱不同的地位而排列。宇宙运行,动静有一定的常态,动则刚毅,静则柔和;因而,以刚与柔两个简单的符号,代表这两种断然不同的作用。宇宙万物的性向不同;因而,同类聚合,自然形成分离的群体,彼此利害的调和与冲突,产生吉与凶的现象;因而有了吉与凶的占断。宇宙在天上,呈现日月星辰、昼夜、以及季节气候等现象;在地上,形成山河、动植物等各种形体,产生错综复杂的变化;而卦与爻的变易作用,也由此出现。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因而,刚与柔这两种作用,相互交错摩擦;八卦象征的天、地、风、雨、雷、电、山、海,这八种自然现象,也相互鼓动推荡;产生宇宙万物的变易,演变成六十四卦。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于是,以雷霆鼓动,以风雨滋润,随着日月运行,寒暑季节的循环,代表天的功能的“乾”,成为男性的象征,代表地的功能的“坤”,成为女性的象征。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天与地,亦即“乾”与“坤”,为创始万物的根源。“乾”的功能,在于职掌伟大

的创始;“坤”的功能,在于继承“乾”的创始,完成有形的生命。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乾”的功能,是自发的,无休止的,没有阻碍的;因而,容易就能达成创始的使命。“坤”的功能,是被动的,静止的。顺从着“乾”,就能简易的作成万物。“乾”的功能,是自发的行为,所以称作“知”,“坤”的功能,在结果,所以说是“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容易,就便于了解;简易,就便于遵行。容易了解,就会使人亲近;容易遵行,就能够见到功效。有人亲近,就能保持长久;见到功效,就能够壮大。能够保持长久,这是有才能的人的智慧;能够壮大,这是有才能的人的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了解容易与简易的原理,就已经领悟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领悟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就能在天与地的中间,确立人的地位,与天地并立了。

以上第一章,由宇宙构造,述叙《易经》的著作过程、天与地的功能、以及人与天地并立的道理。由这一章中,就可以看出,“易”这一名称的“简易”、“不易”的含义了。

第二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圣人”指伏羲、周文王与周公,他们观察宇宙万物的现象,设定卦爻,并将卦爻现示的象征,于卦爻之下,附记说明的文辞,使人了解未来的吉凶趋势;并以刚与柔相互推演,产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所以,《易经》的作者,观察卦爻显示的象征,各别附记说明吉、凶、悔、吝的“系辞”。吉与凶,是成功与失败的象征。悔与吝,是忧愁与顾虑的象征。卦爻的变化,是前进与后退的象征。刚与柔,是日以继夜的动与静的象征。六爻的变动,显示天的灾变与祥瑞,地的险阻与平坦,与人的善与恶的道理。天、地、人三者,称作“三极”。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所以,君子平时立身处世,应当遵循

而能心安理得的原则,即为卦爻所显示的消长盈亏的变化顺序;则盈满时不会骄傲自满,亏损时不会沮丧颓废,而能听其自然,处之泰然。君子平时反复玩味乐趣无穷的,是各爻所附的“爻辞”;则吉祥时不会乱了心志,凶险时不会慌张怨恨,而能冷静镇定,从容肆应。所以,君子平时观察卦爻的象征,玩味所附的文辞;行动时,观察卦爻的变化,玩味吉凶的占断;就能把握动静进退的原则,必然就可得到天的保佑,吉祥而无往不利。

以上第二章,说明《易经》的著作意向,与学习《易经》的方法。

第三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彖辞”亦即“卦辞”,说明卦整体的象征。“爻辞”说明事物的微妙变化。“吉”与“凶”,说明事物的善恶。“悔”与“吝”说明事物有小的偏失。“无咎”说明能够圆满的补救过失,得以避免灾祸。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所以,贵或贱,依六爻的位置而定。阳**小,各有应当的位置,由卦的构成形象中,就可以了解。吉凶的辨别,可由“卦辞”“爻辞”的文字中寻求。忧虑会有“悔”与“吝”发生时,就应当于善恶义利的微妙处,谨慎分辨。戒惧能够“无咎”,这是由于悔过,得以补救的缘故。所以,卦所象征的事理,有大有小,“卦辞”“爻辞”的含义,有险有易;总之,“卦辞”“爻辞”都在指示各卦爻的变化趋向。

以上第三章,说明“卦辞”“爻辞”的凡例。

第四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易经》是以天地的道理为准则;所以,能够将天地间的一切道理,圆满的包容在内,并且使其条理化。

这是第四章的大前提,以下作进一步的说明。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易经》阐释阴阳变化,而幽明、死生、鬼神,无不属于阴阳变化;因而,《易经》能够解明其中的神秘。

《易经》的道理,抬头可用来观察天文,低头可用来观察地理,由天地明暗、方向、高低的变化中,就可以了解光明与黑暗的道理。由追溯万物的开始,回顾万物的终了中,就可以了解死生的问题。精神与形体结合,成为生物;精神游离于形体之外,产生变异;由这一精神与形体的离合作用中,就可以了解鬼神的实际情况。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易经》的道理,与天地类似;因而,吉凶善恶的判断,不会违背。《易经》的智慧,遍及万物,其道理足以救济天下;因而,能够致用而不会逾越。《易经》的变化,普遍没有常则,又整然有序,不流于放纵;所启示的,是天的法则,自然变化过程中的机运;乐于接受天的法则,就能知道命运演变的必然性,而能坦然承受,不会忧愁。《易经》所教导的,是效法天的大公无私,克制私欲,安于各自的处境,敦厚仁爱的本性,而能博爱万物。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天地造化,象熔炉中的铁,滔滔不绝,《易经》象铸造的模型,使其不超出范围,并委曲成全万物;而没有遗漏。《易经》通晓幽明、死生、鬼神的变化,知道其中的神秘;因而,神的作用,无所不在,《易经》的变化,也没有一定的形式。

以上第四章,说明《易经》符合天地的伟大,具备天地的智慧与仁德。

第五

一阴—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

宇宙间的一切现象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的作用。例如:天与地、明与暗、刚与柔、强与弱、男与女等,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界限明确,但必须相互会合,才能成立。在阴阳交错往来中,阴退阳进,阳隐阴显,多少虽然不一致,但必然交互作用,相反相成,循环不已。这一阴一阳的交互作用,就是天的法则,也就是《易经》的道理。继承天的法则,就是善良;使天的法则具体化,则是天赋的人性;亦即,天道存在于人性中,人性绝对善良。

儒家由孟子开始,主张性善说;但这一段文字,却比孟子更上一层,提出了形而上学的性善说。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人的见识,往往以偏概全。仁爱的人看到天道,说是仁;聪明的人看到天道,说是智;而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天道,却毫无所知。因而,君子所走的道路,知道的人就太少了!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天道,以仁爱的面貌显现;使其恩泽普施于天下万物;但却将其不可思议的功能,隐藏于效用中,不使人知道。天道鼓动万物,赋予生机,其造化的功德,完全出于无心,而不自觉;圣人也参与万物的养育教化,但毕竟是人,就不能不忧虑了。由此可见!天的盛大的德行与伟大的事业,可以说是至善至美了!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天拥有宇宙万物,无比的富有,这就是伟大的事业;天造化万物,日新又新,一刻也不休止,这就是盛大的德行。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由以上“盛德大业”的定义,将一阴一阳的变化法则具体化,成为《易经》的定义。

《易经》以天地为准则,天地生生不息的功能,也就是《易经》变化无穷的功能。天地造化,完成各种现象的,就是“乾”,亦即天的功能;效法天的功能,进一步使其呈现具体形象的,就是“坤”;亦即地的功能。将数字的功能,推演发挥到极致,能够预知未来的,就是占卜。由占卜通晓事物的变化,采取适切的因应措施,就是事务。能够运用阴阳变化莫测的道理,就是《易经》的神奇奥妙。

以上第五章,说明一阴一阳的变化法则,就是天道、人道,亦即《易经》的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