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调
不伏老[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①,折临路枝枝柳。花攀**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熬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第七]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②,打马藏阄③,通五音六律滑熟④,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⑤。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⑥。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⑦,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⑧,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铁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⑨,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⑩,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踘;会围棋,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说明】
在元蒙黑暗统治下的元代大都,读书人被列为仅高于乞丐的第九等贱民。他们没有出路,沦入勾栏妓院中,与被损害、被侮辱的人们生活在一起。关汉卿并不以此为耻。在这套曲子中,他故意夸张地描写自己在勾栏妓院中的浪漫生活,实际上是表示他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感。他还宣布自己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至死也不改向“烟花路儿上走”的决心。这种倔强的性格,对当时的社会来说,是有一定战斗意义的。与这种思想内容相联系,这套曲在语言表达上也形成了新的风格,要说便说到十二分,决不合含糊糊,吞吞吐吐。但曲中过分渲染眠花宿柳、追欢寻乐的生活,不兔流露出封建文人庸俗低级的情趣。【注释】
①攀出墙朵朵花: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注,一枝红杏出墙来。”后人常以出墙花暗指**。下句的“临路柳”也是一样的意思。
②分茶、攧竹:是当时妓院里的技艺,也见《扬州梦》《紫云亭》二杂剧。分茶,指把茶均匀地分注在小杯里待客。攧竹,即画竹。《百花亭》杂剧第一折有“撇兰擷竹,写字吟诗”语,同剧第二折有“洒银钩,夺彩筹,擷兰攧竹”语,并可证。
③打马藏阄:古代的两种博戏。
④五音六律:指音乐。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六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是十二律中的阳声之律。
⑤金缕:即《金缕衣》,唐曲调名。杜牧《杜秋娘》诗:“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又,词调《贺新郎》亦名《金缕曲》。
⑥“你道我老也暂休”三句:意说要在花柳场中占排场作首领,是必须十分灵活的,你老了就应该退出。这是假设一个年轻子弟对他说的话,作为他下文对他反击的张本。
⑦锦阵花营都帅头:锦阵花营,指妇女群;都帅头,总头领的意思。
⑧子弟每:即指上文说他“老也暂休”的人们。元代勾栏里说的子弟一般是指*客。兔羔儿:兔崽子。
⑨梁园:汉时梁孝王所经营的兔园。这里指汴京。
⑩洛阳花:指牡丹,是洛阳的名产。
章台柳:章台,汉代***名。唐诗人韩翃,有宠姬柳氏,他到别地作官,将柳氏安置在京都。三年后,韩因思念柳氏,作《章台柳》词寄之。词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唱鹧鸪舞垂乎;鹧鸪,指[瑞鹧鸪][鹧鸪天]等曲调。垂手,指大垂手,小垂手等舞蹈。
会打围会蹴踘:打围,打猎。蹴踘,古代的一种踢球游戏。
双陆:古代一种类似下棋的游戏。
尚兀自:尚自,还自的意思,
冥幽:阴间。
烟花路儿:指勾栏妓院。
白朴
白朴(1226-1285),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移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华,仕金显贵,为枢密院判。白朴生于金末,自幼饱经丧乱。他的母亲于一二三二年蒙古军大举进攻南京(今河南开封)时被虏,父亲又适远出,幸得通家父执元好问带他北渡黄河逃难,并在文学方面给他不少指导。金亡后,他常郁郁不乐,放浪形骸,不肯做官。元灭南宋后,他徒家金陵(今江苏南京),常从诸遗老放情山水间,日以诗酒为乐。他工于杂剧,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十六种,今存《梧桐雨》、《墙头马上》、
《东墙记》三种。还有词集《天籁集》。清初杨友敬掇拾他的散曲附于词集后,名为“摭遗”。现存小令三十七首,套数四套。他的散曲以清丽婉约见长,部分作品以放旷超脱的态度来表现对现实的愤慨;写自然景物和男女恋情的作品,也有一些佳作。小令
[中吕]喜春来
题情从来好事天生俭①,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②,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③。【说明】
这首曲写一个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与爱人自由结合的女性形象,使人联想起话本《碾玉观音》中的蘧秀秀,杂剧《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和白朴本人写的《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这是宋元以来市民阶层反对封建婚姻意识的表现。“自古爪儿苦后甜”,“越间阻越情忺”,写情中带有一定的哲理。【注释】
①俭:少,不足。
②拘钳;拘束的意思。
③惰忺:情投意合。忺(xiān先),惬意。[越调]天净沙①
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说
明】
原作共四首,分写四时景色。这首写春景,给人一种和煦明丽的感觉。
【注释】
①天净沙:原作天净纱,越调的常用曲。句式:六六***六,共五句五韵。头两句宜对,也有三句作鼎足对的。体段短小,近于六言绝句,宜于写即景抒情的小诗。
②飞红:飞花。
[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①,却有忘机友②,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③,不识字烟波钓叟。【说明】
这首曲也见《范蠡归湖杂剧》第四折,该剧是赵明道或范子安的作品,明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以此曲属白朴。
蔑视功名富贵,歌颂退隐生活,是元人散曲的常见主题。曲中的烟波钓叟,实际就是这些作者的化身。【注释】
①刎颈交:敢以性命相许的朋友。
②忘机友:彼此没有机心、无所顾虑的朋友。
③万户侯:汉制封侯大者食邑万户,世称万户侯;这里泛指大官。
[双调]庆东原①
叹世*忘忧草②,含笑花③,劝君及早冠宜挂④。那里也能言陆贾⑤?那里也良谋子牙⑥?那里也豪气张华⑦?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说明】
以否定历史上的谋士、功臣来否定功名、事业,虽不免虚无消极,但却是元代黑暗政治的折光。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谈到曹操时说:“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张昇[离亭燕]词:“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陈与义[临江仙]词:“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这首曲后半的意思和它们有点类似。【注释】
①庆东原:双调中的曲调。句式:三三七、四四四、五五,共八句六韵(一,七句不用韵)。首二句及末二句一般要求对仗,中间三个四字句也有作鼎足对的。常用以抒发豪放感情。
②忘忧草:萱草,据说嫩苗可作蔬食,“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见《本草纲目》)故有忘忧草之名。
③含笑花:木本植物,木兰科,花如兰,开时常不满,象含笑的样子,故名。
④冠宜挂:意即宜辞官。《后汉书·逢萌传》说:王莽杀其子宇,逢萌对友人说:“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带着家属泛海到辽东去了。后人以挂冠指辞官,本此。
⑤能言陆贾:陆贾,汉楚人,从高祖定天下。很有辩才。曾出使南越,招谕南越尉赵陀。回朝被拜为太中大夫,诸吕用事时,病免家居。孝文帝时复拜太中大夫,出使南越,说服赵陀去帝制。
⑥良谋子牙:子牙,原名姜尚,后从封地改姓吕。辅佐周文王,被尊为尚父。武王伐纣,他是军师。
⑦豪气张华:张华,晋人,字茂先,博学能文,晋武帝时拜为中书令。他力劝武帝伐吴,吴灭后,出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说他豪气,指此。
姚燧
姚燧(1239-1***),号牧庵,河南人。少孤,为伯父姚枢所抚养。及长,为国子祭酒许街所赏识。三十八岁为秦王府文学,后历任奉议大夫、提刑按察司副使、翰林直学士等职,仁宗时为太子宾客、太子少傅等官,七十六岁卒于家。他以古文著名当时,有《牧庵文集》五十卷,表现了一副道学家的面孔。散曲里却有不少随意抒写心情与描摹儿女风情的作品,语言浅白,笔调流畅。当时人拿他跟卢挚并称,是士大夫里有意采用散曲这种新诗体来抒情而成就较高的作家,因此在散曲的发展史上影响也较大。
小令
[中吕]满庭芳①
登眺*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②。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说明】
这首曲疑是在镇江金山寺登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