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清宫①
杜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②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③
【注释】
①华清宫:宫名。
②十:一作"千",均为虚数。这两句说,跑遍江南数千里路,今天我迎着晨风,带着残月来到了华清宫。
③朝元阁:宫名。长杨:宫名。这两句说,朝元阁上面的西风很紧,吹入长杨宫后便变成了雨声。
【解说】
杜常,生卒年不详。北宋神宗无丰时人。卫州人。少是勤奋攻读,曾骑在驴背上读书,不觉撞桑树而落地。曾进士第,累官工部尚书。按:此诗旧俗本误为唐人王建所作。沈德潜选注《唐诗别裁集》改正为杜常。但他又注"杜常唐未人"。亦误。
这是作者游览南朝陈后主所建的华清旧宫时有
所感而写的诗。作者从旅游江南,路经金陵(今南京市)到
华清宫说起,然后描绘在华清宫所见的景象。诗中,一提到
江南,诗人便给人展现千里江南的大好风光,可是写到华清宫
对,便又是"西风急",风声变了雨声。这种描写使人看到华清
宫的荒凉冷落,也反映了反动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已经走向末日。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①。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断魂:筋力倦怠,神形交瘁的样子。
②酒家:卖酒的人家,酒铺子。
【解说】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唐代京兆人,晚唐诗人中的出色
者,但不拘"小节",是其不足处。他的好些诗清丽生动,
寓意深远,至今还为人传诵。
这是一首颇为人们称道的诗。诗的字面不过写清明遇
雨,行人倦怠难行,想寻酒家饮酒避雨,暂为休息,可是偏
不知酒家何处,遇牧童才知酒家在杏花深处。
这么一首诗,人们何以这样喜欢它?因为诗人选择了一
个典型环境,并写出了他的真实,而且抑扬曲折,韵味无
穷。
“清明时节",诗的开端就使人产生佳节的联想:“佳
节清明桃李笑","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谁知今日的清明却是"雨纷纷"这样一个具体环境,这是第
一个曲折。虽然下雨,但清明毕竟是清明,因此路上游(行)
人仍然不少,但又毕竟是雨纷纷的清明,泥泞路滑,游兴既
败,力尽神竭,欲归不可,欲歇无地,把雨给人的困难以
“断魂"二字加以夸大,这是第二个曲折。正在"山穷水
尽"之际,忽逢牧童得知酒家消息,似乎可以避风雨,解饥
渴,稍事休憩了,谁知酒家虽有却又不是近在咫尺,而是遥
遥在望。不过虽然遥遥在望,但希望就在前头,这又是儿番
曲折。句中有曲折,句与句间有曲折,这种曲折反映了客
观事物的矛盾。既有文人雅士的春游情趣,又有他人的狼狈
相;既有艰难的处境,又有胜利在望的喜悦,给人以无穷的
艺术享受。
诗的魅力尤其是在最后一句。几乎一提到清明和酒就自
然地联想到杏花村,以至《红楼梦》中也有"杏帘在望"的
话,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诗人把矛盾停留在高
潮处,有酒家但较遥远,可以想见,随牧童手指之处,轻雾蒙
蒙,一簇杏花喷起一团红云,大有"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
千家散花竹"的仙境般的美丽,而这美境又是希望之所在,这
该使"断魂"的人们多么高兴啊!虽是希望之所在,而现实
却在"断魂"中,又正因是"断魂"中的希望,这希望就更
加宝贵,更能吸引人。以一句总括全诗,余味无穷,矛盾的
力量就在这里。如果于"断魂"之后,按写饮酒休憩之乐,
就味同嚼蜡了。
题邸间壁①
郑会
荼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②
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③
【注释】
①邸(dǐ底):旅舍。题邸间壁,即在旅舍的墙壁
上题诗。②荼(túmí途迷):俗称佛见笑,落叶灌木。
怯:害怕。重(ɡ虫)门:不止一道门。这两句说,在荼
飘香的春夜里,梦中醒来我感到那么的冷清孤单;关在这重门静掩的
庭院里,连
燕子也觉得无聊寂寞。③玉钗:妇女头发上的簪。计
:计算。这两句说,在这深夜里,敲着玉钗;守着红烛烬落,思念
亲人,并计算着他的行程,恐怕已到达常山了。
【解说】
郑会,南宋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
这是作者从家乡到常山(今属浙江省),由于
想念家中妻子,便模拟妻子在家思念自己而写的诗。诗中描绘
妻子在清幽寒冷的深夜里,孤零零地坐在红烛前,思念离家
不久的丈夫,并计算其行程的心情。
清明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①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②,晓窗分与读书灯。
【注释】
①萧然:情绪低落,没精打采的样子。
②新火: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这一天(另说是从
这一天起,三天之内)民间习惯"禁烟"、冷食。寒食节
又名禁烟节,据说是晋文公纪念介之推而传下来的节日。因
与清明紧邻,故两个节日的典故多同用。寒食节既不准举
火,第二天得重新钻榆柳之火,故曰新火。
【解说】
王禹偁,字元之,宋代巨野人。
这是一首写贫士发愤勤学的诗。杜甫诗:“朝叩富儿
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世人称道它
有血有肉,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此诗也写得朴素真实,寂寥
而无寒酸相。清明佳节本是踏青游春,观花饮酒的日子,可
是诗人却无花也无酒,好似天煞风景,但这清净中自有乐土,
暗藏末句精神。第二句承上句,既然无花无酒,节日的气氛
与众不同,人的精神也就同热闹场中的骚人雅士不同,而是
兴味索然,孤独寂寞象野庙的和尚一样。几乎忘了昨天是清
明这个节日了。因此昨天这个清明节别无事可以吟咏,唯一
带有节日气氛可作诗材画料的只有"邻家乞新火"一事而
已,正因我早读之时,邻居向我要火,才又勾起我对节日的
记忆,以见贫士发愤勤学的情景。
“晓窗分与读书灯",意境真实,但时代不同、生活方
式不同,现代读者恐已难于理解。此二句写知识分子的心理
很含蓄,略带"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情绪,兼有达则兼济
天下(分灯与邻家)发愤为雄的抱负。
海棠
苏轼
东风嫋嫋泛崇光,①香雾空蒙月转廊。②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③
【注释】
①嫋嫋(niǎo鸟):形容风细而又柔和。崇光:月
光高照的意思。这句说,东风微吹,淡白的月色从高空洒下来。②空
蒙:雾气迷茫的样子。这句说,月光慢慢地转到走廊来了,海棠在
夜雾里还散发着阵阵的幽香。③只恐:因为担心。花睡去:唐
明皇召杨贯妃同宴,杨贵妃酒醉未醒,唐明皇说,海棠花还睡得不
够。这里是借这个意思而咏海棠花。高烛:指银烛。红妆:指
海棠花。这两句说,在这更深夜静的时候,因为怕海棠花睡去了,所
以就点明银烛来观赏它那美丽的花容。
【解说】
这首诗是描写海棠花在春夜开放时的景色。前
两句,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十分出色地烘托出深夜里那幽
静的环境气氛。后两句,诗人没有直接说海棠花的美丽,而
是借用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把海棠的**,写得入
木三分,含蓄有味。
寒食
韩翃①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②东风御柳③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④,
轻烟散入五侯⑤家。
【注释】
①翊:音hóng。
②御泖:皇帝宫苑所栽的柳树。
③寒食:古代习俗寒食节禁止动用烟火,以悼念春秋
晋国大臣介之推的被烧死。介之推曾割下自己身上一块肉以
救晋文公。文公掌权后,未及时封赏他,他也耻于言功,便隐
居绵谷。文公屡召不应,便命人烧山,逼他出来,介之推终
不出来,被烧死于清明前三天。
④汉宫传蜡烛:汉宫指汉代宫廷,汉时寒食节之夜由
皇宫赐贵族蜡烛,寒食节完了,开始动烟火。
⑤五侯:汉成帝时封其舅家王谭、王商、王立、王
根、王逢为侯,时人称之为
五侯(好象今天说五大家族)。
外戚擅权,几乎篡夺了汉王朝政权。韩翊此诗,借汉比唐,
暗寓规劝讽谕。
【解说】
韩翃,字君平,唐南阳人。高仲武评其诗说:“韩员外意
放经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其比兴深于
刘员外,筋力减于皇甫冉。”
诗的第一句泛写寒食之景,第二句缩小范围专写宫中的
柳树。柳条在东风下倾斜着,想见万千柳条随风女袅娜多姿的
情态,这二句把春色写得十分饱满动人,也生气蓬勃。末二
句扣住寒食禁烟赐烛故事,从烛而自然地牵合到轻烟在五侯
府庭盘绕上去,讽谕唐王朝统治者不要重用外戚以免蹈汉朝
覆辙。
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句,唐德宗很欣赏。《唐诗纪
事》曾载当时有两个韩翃,德宗派韩翃知制诰(近于现在办
公厅工作),中书问是派那一个韩翃,德宗说,派"春城无
处不飞花"的韩翃。这个佳句,由于生动地写出了百花盛并
的春景,很精辟,故脍炙人口,至今流传。
但全诗佳处,还在末二句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诗词例
话》引吴乔《围炉诗话》(卷一)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
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唐之亡国,因宦
官外戚握兵权,实代宗授之以柄。《寒食》诗在德宗建中
初,只"五侯"二字见意,诗之通于《春秋》者也。我们认
为此诗的主要特色是"含蓄"。而在谋篇上,首句一片繁荣
气象,"东风御柳"则气象渐减,更着一"斜"字则衰败之
象更甚,而柳之斜实由于东风,已为末二句作了铺垫。后面
“蜡烛"、"轻烟"大有酒阑人散,烟消火灭,不胜惆怅之
感,讥讽之情见于惋惜之中。
诗贵含蓄,但含蓄与含胡不同;如何理解诗的含蓄,周
振甫同志在《诗词例话》中说,要理解含蓄的诗,应具备两
个条件:一是懂得诗中语言和典故;二是懂得诗中写的故事
背景。这两条概括得好。
社日①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②豚栅鸡栖半掩扉。③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④
【注释】
①社日:古代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的节日。春秋各一
次,分别**社和秋社。②鹅湖山:在今江西省铅山县北。稻粱:
这里泛指稻麦高粱一类农作物。这句说,鹅湖山下的稻粱快成熟了,
沉甸甸地勾着头。③豚栅(túnzhà囤炸):猪圈。鸡栖:鸡窝。
扉(fēi非):门,这句说,时近黄昏,家家户户猪已入拦,鸡也入笼
了,大门都半掩着,人们都饮春社酒去了。④拓(zhè蔗):树
名,叶子可以喂蚕。这两句说,桑柘的影子横斜时,聚集在一起吃春
社酒的人才散去;这时家家都扶着喝醉了的人回家。
【解说】
王驾(851-?),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晚唐著名诗人,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
这首诗是写当时农民共度社日的欢乐情景。诗
中一、二两句描绘农村丰收在望,人畜兴旺的和平生活;
三、四两句写农民们为了庆祝丰收,祭社以后在日影西斜中
醉饱而散的情景。全诗自然淳朴,富于生活气息。
上高侍郎①
高蟾
天上碧桃②和露种,
日边③红杏倚云栽。
芙蓉④生在秋江上,
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
①上高侍郎:侍郎,官名;高侍郎指高骈。上高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