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新秋写兴
天上低昂似旧①,人间儿女成狂②。夜来处处试新妆③,却是人间天上。不觉新凉似水④,相思两鬓如霜。从海底跨枯桑⑤,阅尽银河风浪。
【注释】
①低昂:起伏升降,这里指日落月升,星转斗移等天象变化。
②狂:狂欢,如醉如痴欢乐。
③试新妆:穿新衣。
④新凉:新秋带来的凉意。
⑤梦从海底跨枯桑:梦见在海底跨越枯死的桑田。《神仙传》有沧海屡变为桑田之说,此处暗用之。
【简说】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写七夕的词,实际上,是借七夕抒写故国之思。
上片侧重写七夕儿女狂欢景象。起两句紧扣新秋,分写“天上”和“人间”景象。天上日落月升,星转斗移,这景象和往年一样。“似旧”暗示自然界景象虽无变化,但人间已是沧桑。可人间却是少男少女狂欢七夕,把刚刚过去的巨变完全忘却,这不能不令词人感慨。“夜来”两句一写人们欢乐心情的表现——处处试新装”,二写词人的感慨。这里的“人间天上”也不无讽喻。“却是”二字,言外寄讽,不露声色。
下片抒写词人感受。“不觉”句写词人久坐沉思,忘却了外界的一切,不知不觉夜已很深,新秋的凉意打断他的深思,方感到今年的秋夜格外清凉。实际是词人内心凄凉。“相思”句,则非常深刻地写出词人忧思之深之苦,仿佛一夜鬓白成霜。结尾两句,词人以跳跃的笔法,想象的羽翼,忽而下到海底,忽而飞到天上。这里明写梦境,实写世事的巨变和词人历经政治风浪的情况。全篇主旨,在这两句中得以集中阐发。全词格调低沉悲凉,忧思故国之情与凄冷的景象交融,读来给人以沉重之感。周密(四首)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济南(今山东市名)人,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居弁山,自号弁阳啸翁,又号四水潜夫。曾做过义乌(今浙江县名)令,入元不仕。有《草窗词》、《洲渔笛谱》、《齐东野语》、《癸辛杂识》、《志雅堂杂钞》、《浩然斋雅谈》、《武林旧事》、《澄怀录》、《云烟过眼录》各若干卷传于世。
周密善书画,词与王沂孙、张炎齐名。《绝妙好词》七卷是周密所编选,共选录南宋初张孝祥至宋亡时的仇远共一百三十二人的词作三百八十五首。选录标准偏重于音律精严、清丽圆美的雅词,亦即注重在形式方面。戈载说周词“与梦窗旨趣相侔……其于律亦极严谨。”(《七家词选》)陈廷焯说“周公谨词刻意学清真,句法、字法居然合拍。”(《白雨斋词话》)是指出周密与吴文英、周邦彦等一脉相承之处是那些音律技巧,至于内容方面,则显得较单薄,不能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
曲游春
禁烟湖上薄游①,施中山②赋词甚佳,余因次其韵,盖平时游舫,至午后则尽入里湖,抵暮始出,断桥小驻而归,非习于游者不知也。故中山极击节③余“闲却半湖春色”之句,谓能道人之所未云。
禁苑东风外,飏暖丝晴絮,春思如织④。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⑤。漠漠香尘隔。沸十里、乱弦丛笛⑥。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⑦。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⑧。轻暝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⑨。歌管愁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⑩。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注释】
①禁烟:陈元靓《岁时广记十五》引《岁时杂记》:“去冬至一百三日为炊食熟,以将禁烟,则饔飧当先具也”。薄游:“薄”是句首助词。
②施中山:名岳,字仲山,吴人。能词,精于声律。
③击节:节,本为乐器名。击节,用以调节乐曲。后也用其他器物或拍掌来替代,即“点拍”。这里是形容对作者词作的赞赏。
④禁苑:指皇宫园林。临安(杭州)是南宋都城,西湖一带被称为禁苑。飏:“扬”的异体字。这三句形容西湖一带东风骀荡,游丝飘絮飞扬,引起人们无限春愁。
⑤燕、莺:借指女子。翠深红隙:指深闺。这三句是指深闺女伴,约期春游。
⑥乱丝丛笛:丝、笛指弦乐器和管乐器,乱和丛形容丝竹之声的嘈杂。这两句是形容湖上尘雾漫,丝竹歌吹之声绵延十余里。
⑦西泠(líng灵):在西湖白堤上。按西湖有白堤、苏堤,将湖面分为里湖、外湖、后湖。这两句是说游船在中午都进入西泠桥里湖,外湖空无一船。
⑧宫眉:描成宫中式样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游勒:勒即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的游人。
⑨幂(mì密):覆盖。这三句是说薄暮时湖上轻寒,堤上花树隐入夜幕。
⑩这两句是说湖上歌吹之声似乎惋惜寒食节的过去,而游人散尽,更使蜂蝶感到春夜的寂寞。
怎生:务须设法之义。作者认为西湖入夜人静,而波光碎月,水影摇花,境界清幽,值得前往一游。这里点明作者喜好的是湖上静景。
【简说】
本词写寒食节西湖上画船游春的盛况。对此,作者在小序中有所说明,在《武林旧事》中介绍得更为详细。马臻《西湖壮游》诗说:“画船过午入西泠,人拥孤山陌上尘;应被弁阳(周密号)模写尽,晚来闲却半湖春。”这是指本词能将寒食西湖的景色艺术地再现出来。
萼红登蓬莱阁①有感
步深幽②。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③寒沙,茂林烟草,俛仰千古悠悠④。岁华晚、漂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⑤。磴⑥古松斜,崖⑦阴苔老,一片清愁。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⑧。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⑨。最怜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⑩。为唤狂吟老监,共赋销忧。
【注释】
①蓬莱阁:旧址在今浙江绍兴市卧龙山下。唐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有“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近蓬莱”之句,蓬莱阁由此得名。
②步深幽:指登上蓬莱阁时所行经的两旁景色。
③鉴曲:鉴湖边。《新唐书·贺知章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鉴湖本名镜湖,北宋初改称鉴湖。
④俛仰:即俯仰。“俛”同“俯。”俯仰指观察天文地理。《易经、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这句是说观察千载以来自然界和世事的变化。
⑤五湖:指太湖。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就泛舟于五湖之上,不知所终。见《国语·越语》。这两句是发抒自己的退隐思想。
⑥磴(dèng邓):山路的石级。
⑦崖(旧读(yái):山边。
⑧西浦、东州都是绍兴地名。见作者自注。这三句是说飘泊异乡,回忆往事,几次心伤泪落。
⑨王粲登楼:王粲是汉末建安诗人,他在荆州避乱时,作《登楼赋》,抒发忧国思乡之情。这三句是自己与王粲一样,登楼四望,忧国念家之
情,油然而生。
⑩秦鬟:绍兴有秦望山,因秦始皇曾登临而得名。山形很象妇女鬟髻,故称秦鬟。妆镜:指鉴湖。形容湖水清如妆镜。这两句是说辜负了佳丽的山水,为什么这时才来欣赏这大好江山呢?(意谓目前已无心赏山玩水了。)
狂吟老监:即唐诗人贺知章,晚号“四明狂客”,于唐玄宗天宝初年归隐镜湖。他曾任秘书监,故称“狂吟老监”。销忧: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假日以销忧。”这两句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忧念家国的块垒。
【简说】
作者登楼赋词,主要是抒发千古兴亡之感以及故国之思。这时正当元兵长驱南下,情势岌岌可危,作者在词里表露出他对故国的深切眷恋之情,并隐然以旧朝的士大夫自命,表示将从此归隐江湖。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②,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敧③。秦关汴水④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⑤。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⑥。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⑦。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⑧。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⑨。
【注释】
①陈君衡:名允平,一字衡仲,号西麓。宋亡后,曾被元王朝征召到大都(今北京)。
②朝天:朝见天子。这两句是指元王朝派遣车马仪仗命陈允平北上。
③宝带:系印纽的丝带。金章:金印。尊前:即樽前,酒尊的前面。茸帽:皮帽。敧(qī七):通“欹”,倾斜。这两句写临别之时对着酒樽,但见陈允平身佩印章,头上的皮帽被风吹得略带倾斜。
④秦关汴水:泛指中原一带。
⑤纵英游:纵情畅游。叠鼓:一遍一遍地击鼓。清笳:笳是管乐器,音调悠扬。这三句是说在中原击鼓吹笳,骑骏马、携美女,纵情游乐。
⑥燕山:泛指燕地(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端)的山。这三句是指陈允平在大都的生涯。酒酣,指朝廷召宴。燕山雪,写四周环境。这时正当结了冰的河上冻月一轮,拂晓的陇头白云齐飞。
⑦投老:垂老。残年:晚年。方回:贺铸字。黄庭坚诗:“解道江南肠断句,世间惟有贺方回。”(《寄方回》)这里作者是以贺铸自比。这两句是说自己已是垂老余年,隐居江南,又有谁念及我呢?这个“我”代表江南遗民。
⑧这两句说西湖柳绿,南归的雁儿已往北飞,而人(指陈允平)却未南归。
⑨关情:关心。这两句用陆凯寄赠范晔诗意(“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而又有所不同,照字面看是说相思之深,即使折尽梅花也难以表达,言外之意怀疑对方不知是否还有故国之思。
【简说】
作者在宋亡后隐居不仕,以“无所责守而志节不屈著称。”(王行《题周草窗画像卷》)对于陈允平的被召北上,心中感慨很深,在词里也多所透露。如秦关汴水,都是北宋旧地,而如今,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