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马邈见邓艾军来了,直接开城投降,喜迎王师,为邓艾军提供了翻山越岭后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休息和补给站。
就这种不战而降的将领,选他上场,怕不是敌军率军一至,便立刻投降了。
之所以给个“审时度势”的称号,怕是想说他“识时务者为俊杰”吧。
也不知道是讽刺他,还是真这么想。
至于刘禅,大智若愚这个名头,纯粹是很多人臆想出来给他洗白的。
先有诸葛亮权臣说,说诸葛亮把持朝政,刘禅若表现出智慧,就会被诸葛亮下狠手云云。
后有刘禅投降,和旧臣一起被迁到洛阳后,司马昭在宴席上问他是否快乐。刘禅用乐不思蜀作答,让司马昭认为自己胸无大志,便不再提防自己,最终得以安享晚年。
事实上,刘禅执政早期,诸葛亮确实掌握朝政,但诸葛亮一心为国,根本没有篡位的想法,何来的要对刘禅下手一说?
刘禅虽没什么本事,但对诸葛亮尊崇有加。大臣李邈因上书诋毁诸葛亮,被刘禅下狱诛杀。那时诸葛亮已经去世,刘禅若真恨诸葛亮专政,又何必这么做呢。
刘禅执政的几十年,自身没有什么建树,宠信宦官黄皓,协调不了姜维、诸葛瞻等人的矛盾,最终致使朝政崩坏。
邓艾孤军兵临成都城下,他若是真大智若愚,面对这亡国之危,也该卸下伪装,展示才能了吧。
不说率守军出击消灭邓艾军,哪怕是凭借成都城坚固守,内有禁军和充足的粮食,也能等待守卫剑阁的姜维率军回援,那样胜负还未可知。
结果刘禅听从谯周之言,不顾姜维还想拼死一搏,直接干净利落地投降了。
就这样的表现,如何担得起“大智若愚”的评价?
说到底,刘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平庸之主、地主家的傻儿子。
他本人没什么建树,也不会做多大的恶。信任的人说什么,他就听着怎么做。
有诸葛亮这样的贤臣能臣辅佐,朝政就能安稳,国家向上发展。
身边要是黄皓这样的佞臣、谯周这样的投降派,那朝政就会混乱,国家离覆亡也就不远了。
不用过分黑他,但也没必要给他一个美化后的人设。
对刘畅来说,和刘禅做聚会玩乐的朋友,会是不错的选择。但让他做将领率领三军,还是算了吧。
那这个韦孝宽又是什么人呢?为何会被冠上个“种树达人”的称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