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拉赫曼:我们村里的招待所里有电话了。“快跑,你女儿从伊斯坦布尔打来的!”他们说。好不容易赶到了:打电话的是维蒂哈,我亲爱的拉伊哈流产住院了。在贝伊谢希尔上大巴前,我空腹喝下了两杯拉克酒,在心里感到了一种不祥之兆,以为自己会伤心欲绝:因为同样的不幸,也发生在我那没娘的三个女儿的妈妈身上。哭泣能舒缓人的悲痛。
维蒂哈:我亲爱的天使妹妹拉伊哈,安息吧。现在我明白了,她对我和麦夫鲁特各说了一个谎。她对我说,麦夫鲁特想要拿掉宝宝,其实不是这样的。她对麦夫鲁特说,宝宝是女孩,这当然也还不能确定。可我们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我不认为谁还能够说些什么。
苏莱曼:我害怕麦夫鲁特看见我,他会以为我不够悲伤。恰恰相反,一看见麦夫鲁特失魂落魄的样子,我就哭了起来。我一哭,麦夫鲁特也哭了,我妈妈也跟着哭起来。随后,似乎不是因为拉伊哈去世,而是因为大家都在哭,所以我也跟着哭。儿时,考尔库特对每个哭泣的孩子说,“别哭得像个女人似的,”这下他没法说什么了。见我独自在客房看电视,考尔库特走进来:“兄弟,你哭的也太多了吧。”他说,“但是你会看见,最终麦夫鲁特还会找到一条幸福的出路。”
考尔库特:我和苏莱曼一起从急救医院里领出了拉伊哈的遗体。他们说:“伊斯坦布尔最好的女洗尸员,在贝希克塔什的巴尔巴罗斯清真寺的洗浴房。那里的海绵、肥皂水、裹尸布、毛巾、玫瑰水都是最好的。你们最好事先给小费。”我和苏莱曼照办了,随后在清真寺的天井里抽烟,等待拉伊哈净身。麦夫鲁特也去了工业园区墓地的行政办公室,可他忘了带身份证,我们仨又回到了塔尔拉巴什。麦夫鲁特一开始没能在家里找到身份证,他一头扑到床上哭起来,随后爬起来重新找,总算找到了。我们再返回墓地,一路上都堵车。
萨菲耶姨妈:做海尔瓦甜食时,我的眼泪掉进了锅里。我看着一滴滴眼泪消失在海尔瓦颗粒间:仿佛随着眼泪消失,我也在忘记一样东西。煤气罐会没气吗?我是不是该往蔬菜里再放一点肉?因为哭累的人走进厨房,拿起锅盖,久久地默默看着锅里。仿佛你哭久了,就被允许进厨房去看炉灶上锅里的东西。
萨米哈:可怜的法特玛和菲夫齐耶留在我家过了夜。维蒂哈也来了,“你把她们带我家去。”她说。于是,我第一次回到了十一年前为了不嫁给苏莱曼,我逃离的杜特泰佩的阿克塔什家。费尔哈特说过,“当心苏莱曼!”可他并不在周围。十一年前,大家都以为我会嫁给苏莱曼,连我自己都这么以为!我好奇地看了一眼四周:当年我和爸爸住过的房间似乎变小了,但依旧散发出一股蜂蜡的气味。他们又加盖了一层楼。我在这个家里很尴尬,但大家都在想着拉伊哈,我就又哭起来。如果你哭,谁也不能跟你生气,也不能问你话。
萨菲耶姨妈:先是麦夫鲁特的两个女儿法特玛和菲夫齐耶,随后是维蒂哈,她们哭累了全跑来厨房,就像看电视那样,久久地看着锅内和冰箱里。然后萨米哈也进来了,我一直很喜欢她,不怨恨这姑娘,尽管她先用美貌让苏莱曼动心、陶醉,随后又离他而去。
维蒂哈:感谢真主禁止女人参加葬礼,我可受不了。男人们去清真寺后,我们留在家里的女人还有麦夫鲁特的两个女儿,全都哭了。有时,房间的这个角落里有人哭,那个方向没人哭,可另外角落里还是有人在哭。我没等去参加葬礼的人回来,甚至没等天黑,就去厨房给大家拿来了海尔瓦甜食。海尔瓦甜食一到,哭声就停止了。法特玛和菲夫齐耶吃海尔瓦时,在窗前看见了后院里博兹库尔特和图兰的黑白色足球。吃完海尔瓦,大家重又哭起来,可最终都哭累了。
哈吉·哈米特·乌拉尔:阿克塔什的侄媳妇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清真寺的天井里全是年老的科尼亚人酸奶小贩。他们中的多数人,把在1960—1970年间圈下的地皮卖给了我。随后所有人都后悔说,要是晚点卖多赚点钱就好了。他们全都说,哈吉·哈米特低价买走了我的地皮。没有人说,感谢哈吉·哈米特,买去了我们在荒山上圈下的国家地皮,尽管连地契也没有,他还是付给了我们很多钱。如果他们拿出那钱的百分之一,捐给清真寺保护协会,那么今天为了更新铅槽和漏水的雨水槽,更换《古兰经》培训室的大门,就不用我出钱了。但我早已习惯了这些人,我慈爱地对他们微笑,伸手给想亲吻的人亲吻。死者的丈夫失魂落魄。我问他们,这个麦夫鲁特不卖酸奶后都做了些什么,他们告诉了我,我很难过。真是五根手指不一样长啊。某些人成了富人;某些人成了智者;某些人齐享天堂之福;某些人则受尽地狱之苦。很多年前,我去参加了他们的婚礼,给“新郎官”戴上了一块手表,经他们提醒,我也想起来了。有人在通往清真寺天井的台阶边上堆满了空包装盒,“清真寺是你的仓库吗?”我说。不过他们会拿走的。伊玛目来了,人群聚拢起来。我们的先知指示说:“参加葬礼最好站在最后一排。”确实,我喜欢站在最后一排,看着前面的人先向右,再向左行礼,因此我从不错过葬礼。我向真主祈求,如果这是一个好女人,就让她去天堂;如果是罪人,就饶恕她。对了,她叫什么名字,伊玛目刚说过。已故的拉伊哈女士还真年轻、真轻,我也扛了一会儿她的棺木,就像羽毛一样。
苏莱曼:考尔库特吩咐我照看麦夫鲁特,所以我一直待在他身边。往墓穴里铲土时,他又差点掉下去,我从后面拽住了他。他已精疲力竭,几乎站不住了。我让他坐在另外一处墓穴旁。麦夫鲁特一直坐在那里,直到拉伊哈被埋葬,人群散去。
其实,麦夫鲁特想留在苏莱曼让他坐下的地方,留在墓地里。他感觉拉伊哈在等待自己的一个帮助。刚才人多杂乱怎么也想不起来的祷词,如果让他独自待着,他就能像流水一样流畅地说出来,也就能帮到拉伊哈了。麦夫鲁特知道,尸体被泥土掩埋、灵魂从墓地升起时,祈祷可以让尸体舒坦。更何况坐在墓地时,各式各样的墓碑、后面的柏树、其他的树木花草、斑驳的光影,和他在《告诫报》上看见、和拉伊哈一起剪下、挂在连襟店墙上的那幅画,简直一模一样。这让麦夫鲁特恍惚觉得似曾经历过眼前这一刻。麦夫鲁特夜晚叫卖钵扎时,有时也会陷入这种错觉,他认为那是脑子在和自己玩的一个游戏,他喜欢这种错觉。
麦夫鲁特的脑子对拉伊哈的去世表现出三个基本反应,这些反应有时是错觉,有时则是他真切体会到的。
第一个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反应,就是不接受拉伊哈去世的事实。尽管妻子死在他怀里,可他的脑子时常产生幻觉,好像根本不曾发生这样的事情:拉伊哈就在里面的房间里,她刚才说了一句话,可麦夫鲁特没听见;过一会儿她就会出来;生活还会像往常那样继续。
第二个反应,麦夫鲁特愤恨所有人、所有事。没有及时把拉伊哈送到医院的出租车司机、怎么也办不好新身份证的公务员、区长、医生、把他一人留下的人、让物价高涨的人、恐怖分子、政客。可最让他生气的人则是拉伊哈,因为她让自己孤苦伶仃;因为她没生下男孩麦夫利德汗,逃避了做母亲的责任。
他脑子的第三个反应,则是帮助在死后旅途中的拉伊哈。他想至少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为她做点什么。现在拉伊哈躺在墓穴里很孤独。如果带上两个女儿去墓地,给她念《古兰经》开端章,拉伊哈的痛苦就会减轻些。麦夫鲁特在墓前开始念开端章后不久,原本他就不全懂的词汇相互混淆起来,一些则被他跳过了。他想重要的是祈祷的心意,以此来安慰自己。
头几个月,麦夫鲁特和两个女儿去工业园区墓地给拉伊哈扫墓后,就去杜特泰佩阿克塔什家。萨菲耶姨妈和维蒂哈给两个没妈的孩子拿出零食,给她们吃那些日子家里一直准备的巧克力和饼干,打开电视,四个人一起看电影。
扫墓后的这些拜访中,他们遇到了萨米哈两次。因为不再惧怕苏莱曼,萨米哈重新回到了这个多年前为了和费尔哈特私奔而舍弃的家,麦夫鲁特看出了其中的意义:萨米哈是为了见她的外甥女,安慰她们,和她们一起得到安慰,才忍受这种难堪的。
在他们的一次拜访中,维蒂哈说,如果夏天麦夫鲁特和两个女儿回村去贝伊谢希尔,她也跟着一起去。她说,杰奈特普纳尔的旧学校被改造成了一个招待所,考尔库特为村协会提供了资助,日后协会将扩大。麦夫鲁特还是第一次听说村协会的事情。他还想到在村里不会花太多的钱。
麦夫鲁特和法特玛、菲夫齐耶坐上开往贝伊谢希尔的大巴时,他想自己也许此生再也不回伊斯坦布尔了。然而仅仅过了三天,他就发现,留在村里是带着失去拉伊哈的痛苦构建的一个虚空幻想。因为这里没有面包,最多他们也就是暂住的客人。他要回伊斯坦布尔。他生活的引力中心、愤怒、幸福、拉伊哈,一切的一切都在伊斯坦布尔。
奶奶和两个姑妈一开始的关怀,让两个女孩稍微忘却了一些失去母亲的悲伤,然而她们很快就耗尽了乡村生活的乐趣。村庄依然贫穷,法特玛和菲夫齐耶也不喜欢同龄男孩的关注和玩笑。夜晚,她们和奶奶睡一屋,跟她聊天,听她讲乡村神话故事、过去的争斗、谁跟谁打官司、谁跟谁是敌人,从中她们获得一些乐趣,又有点恐惧地想起失去妈妈的凄苦。麦夫鲁特在村里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对妈妈怨气满腹,因为她没去伊斯坦布尔,让爸爸和自己孤独地在伊斯坦布尔打拼。如果妈妈和两个姐姐也移居去了伊斯坦布尔,或许拉伊哈就不会落入自己堕胎的绝望境地。
对于妈妈说着“啊,我的麦夫鲁特”,像对孩子那样亲吻爱抚自己,麦夫鲁特还是享受其中的。但在这样的柔情时刻之后,他又想远远地跑开,找个角落躲起来,可最后他还是会找出一个借口重新回到妈妈身边。仿佛在妈妈的怜爱里,还有一种悲伤,这种悲伤不仅和拉伊哈的离世有关,还和麦夫鲁特在伊斯坦布尔的失败,依然有求于堂兄弟们的帮助有关。麦夫鲁特跟父亲相反,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里,从未给村里的妈妈寄过钱,他为此感到愧疚。
在村里的日子里,麦夫鲁特和两个女儿每周三天步行去居米什代莱的歪脖子岳父家。相对于妈妈和两个姐姐,他倒是从歪脖子岳父的友情里得到了更多乐趣。每次他们去,阿卜杜拉赫曼都在午饭时,趁法特玛和菲夫齐耶还在外面玩的工夫,往防碎玻璃杯里倒上拉克酒,讲些一语双关的讽喻故事:他俩的妻子都是年纪轻轻就因为生孩子(男孩)去世了;他俩都将把余生交给女儿们;他俩无论看到哪个女儿,都会伤心地想起她们的妈妈。
在村里的最后几天,麦夫鲁特带着两个女儿更多去了她们妈妈的村子。他们仨都喜欢一边走在满是树丛的山路上,一边不时停下脚步看看山下的景致、远处小村庄的影子以及清真寺纤细的宣礼塔。他们久久地望着岩土层上的片片绿地、穿透云层的阳光映照下的黄澄澄田野、远远地看似一条直线的湖泊、柏树丛中的墓地,谁也不说话。远处传来狗吠声。在回伊斯坦布尔的大巴上,麦夫鲁特想明白了,乡村的景致总会让他想起拉伊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