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句话叫: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本来的意思是,早上闻见大道,就算晚上突然死了也并不觉得遗憾。】
【可在这抡语中呢,这意思却是:早上你知道仇人家具体地址在哪,晚上就可以直接把他给噶了!】
一众帝王都惊了。
身为圣贤,他这句话竟然是这等意思?!
大宋,赵匡胤看着天幕上的解读,不禁喃喃自语起来。
“这论语和抡语,这两种解读也不是……不无道理啊!”
求到世间真理,就算是死,也的确心甘情愿。
但这抡语说的也挑不出一点毛病。
你想找仇人报仇,那的确要知道仇人具体住在哪啊。
知道了,你还会再忍个一年半载?
肯定当晚就要找上门啊!
大明,朱元璋听后,更是猛地一拍龙椅。
“咱上位后,一直苦读圣贤书,这句话太子太傅并不是这么跟咱解读的啊!”
“据天幕所言,咱倒是觉得后者说的有道理!”
朱元璋本就是农民出生,他并没有像其他圣人一样有远大的报复。
更不会在醒悟世间真理后,就能安然死去。
所以朱元璋觉得,后者的抡语更符合这句话的意思!
“来人,速速传召李善长!”
朱元璋神色凝重,大殿内顿时浮现出一股肃杀之气。
不多时,一位须发皆白,身着朝服的老者匆匆步入大殿。
此人,正是被召见的太子太傅——李善长!
“微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善长跪倒在地,行三跪九叩之礼。
不过此刻看见朱元璋的脸色,声音都开始发颤。
朱元璋看向李善长,缓缓开口:“李爱卿,咱问你,这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何意?”
“陛下,此意为:就算早上寻求真理,晚上死也无憾!”
李善长毫不犹豫的答道。
“你放屁!”
朱元璋满脸愤怒,“你看着天幕,此意并非如此!”
“咱倒是觉得,这抡语的解读更符合咱的胃口!”
李善长抬起头,当看到天幕里抡语的解读后,惊的眼珠子都要飞了出来。
“歪理!”
李善长忍不住的说出口,这更是引起朱元璋的盛怒。
不过转瞬间,他便坐回龙椅之上。
“李爱卿,你还是跟咱好好看看这抡语吧,这种解读才有意思!”
“咱倒是觉得很有道理!”
说罢朱元璋就满脸期待的看向天幕。
【抡语中有句话是流传的最为广泛,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这话呢,其实是对他不同年龄的描述,三十岁就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问题也不再感到疑惑,五十岁就知道不能跟天命抗衡,六十岁就能听取各路人的意见,七十岁就可以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规矩。】
【但是在这抡语中,意思就截然相反了!】
李善长看着论语的解读,也不禁点点头。
这意思,的确如他所学的一样。
能参悟到这般地步,孔子也不愧被称为孔圣人!
然而接下来,李善长看到抡语的解读,大脑直接宕机!
【三十而立,意思是:30个人才能让我站起来打。四十不惑,意思是:40个人我也会毫不犹豫的上去打。五十知天命,意思是:50个人我也会让他们知道我是上天派来惩罚他们的。六十而耳顺,意思是:60个人我也会打到让他们在我耳边说好话,一直到我高兴为止。七十而从心所以,意思是:对面70个人打我才能让我敞开心扉痛痛快快的打!】
“孔圣人原来这么威武霸气!”
“咱实在是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