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在得知自己被贬,心中满是无奈,在赴任途中,他路过瓜洲心中有感而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从他的这段诗句中,就让人感受到王安石当时被贬时,对未来感到无比迷茫,其中也还有思乡之情。
】
【在王安石被贬时,他极力推举的吕惠卿,更是生怕王安石之后又会重新得到宋神宗的宠幸,于是他就想尽一切办法,让宋神宗厌恶王安石。
】
【为了抓住王安石的把柄,吕惠卿可谓是想破了脑袋,毕竟王安石既不贪财也不好色,偶然间得知王安石友人苏洵,用一个字评价王安石:囚首垢面!
】
【吕惠卿这才得知,原来王安石皮肤这么黑,并不是天生黑皮,而是因为长时间不洗澡,导致皮肤会变得这么黑!
】
【不过这不洗澡也不是什么罪名,顶多说王安石不注意形象,到时候就算王安石知道了,直接说自己天生皮肤黑就能搪塞过去。
】
【好在吕惠卿找到跟他臭味相投的人,一个名叫李世宁的人,他涉嫌谋反,并且此人之前在王安石的家借住过,于是便弹劾王安石大不敬,好在有人及时把这件事告诉给了王安石,他连忙赶回朝廷,证明自己的清白。
】
大宋。
赵匡胤得知王安石不爱干净,也有些意外。
不过很快,他便露出释然的笑容。
“王安石才华横溢,每天忙于政事,这没时间注重形象,其实也能理解!
”
赵匡胤画风突然一转:“只不过,这个吕惠卿完全就是个小人,王安石极力扶持他,最后他却倒打一耙,还打算污蔑起王安石。
”
朝堂之上。
赵匡胤看着身下文武百官,声若洪钟:“大宋要是有这样的小人,朕绝不会轻饶!
”
【十个月后,宋神宗再次召王安石回朝,拜为宰相,宋神宗此举并非是回心转意,而是不得不这么做,原来自从王安石临走前,推荐韩绛为宰相,吕惠卿为副相,朝中党政,并没有因为王安石走后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
【吕惠卿处处讨好宋神宗,并且将新法层层加码,使得百姓不胜其扰,怨声载道,宰相韩绛只好请宋神宗再把王安石给请回来。
】
【随着王安石的回来,吕惠卿难以自处,就被贬去地方为官,不过在这时候王安石有病在身,而他跟宋神宗的关系也不如当年。
】
【王安石提出的意见,宋神宗也不像以前那样无条件的选择相信他,而是保持了一些怀疑,这也让王安石感到无比失望,哪怕他提的这些意见,宋神宗能听进去也行啊!
】
【公元1076年,王安石之子,年纪33岁的王雱病逝,本来就对宋神宗有些不满,再加上丧子之痛,最终让王安石怀疑人生,辞去相位,回到江宁度过余生。
】
【王雱祠堂落成后,王安石痛吟道:斯文实有寄,天岂偶天才。
一日凤鸟去,千秋梁木摧。
烟留衰草恨,风造暮林哀。
岂谓登临处,飘然独往来。
】
大唐。
李世民一阵叹息:“唉,王安石真乃一代才俊,他提出的变法,本心就是想让大宋王朝变得更加强大,让百姓们都吃得饱穿得暖,只不过世事难料,推举新法这一路上来实在遇到太多坎坷。
”
“就算他有很高远的眼光,但因为这些坎坷,让王安石最后都没得到宋神宗的信任,这新法看来也已经随着他画上句号了啊!
”
除了赴京后,宋神宗不再如之前那样,选择相信并且听取他的意见。
没多久儿子还去世了。
这两件事突然放在一起,换谁谁不难受!
【王安石辞去相位,并不代表新法就这样结束,公元1078年,宋神宗改年号元丰,亲自主持变法,加强新法力度,改革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