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春,三月十九日。
煤山。
三十五岁的大明天子崇祯,虽一袭褚黄色十二章纹衮龙袍在身,但已没有往日半点帝王威严。
仿佛一阵清风拂过,他那道消瘦身躯便会随风摇晃。
崇祯抬头看了眼漆黑如墨的天空,眼中含有一丝丝不甘与对这个天下的眷念,随即他摇了摇头,心中一阵苦笑。
呵呵,不甘又能如何?如今闯贼叛军已至京城,朕还能如何挽回局面?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况且上天已经给了朕十七年时间,是朕无能,没能挽救大明,成为亡国之君。皆是朕之过也!朕对不起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如今还能奢求什么呢?朕还是为大明留下最后一丝尊严吧。
想罢,崇祯眼神变得越发坚毅起来,仿佛已经看透生死。
崇祯大喊一声,“王大伴白绫给朕。”
年过半百的王承恩,眼中含着泪水,佝偻着身子,双手奉着一根白绫,缓缓走近崇祯,喊道:“皇爷。”
崇祯接过白绫,挥了挥手,无奈道:“大伴你逃命去吧。朕这里不需要你伺候了。”
忽然,王承恩“噗通”一声,跪在崇祯面前,声泪俱下。
“就让臣送皇爷最后一程吧。”
崇祯见状,心中升起一丝动容。
没想到,事到如今,朕身边还是有一位忠臣。
崇祯随即挥了挥手:“罢了,罢了,那就随王大伴吧。”
崇祯不再理会王承恩,而是拿着手中白绫,踉跄着往一棵槐树下走去,随后一只手往上一抬,白绫越过枝丫垂了下来。
大唐,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含风殿)。
龙榻上。
床头雕刻着五彩斑斓的龙身,威猛而庄严,仿佛栩栩如生,宛若飞腾在空中。
榻上正躺着一人,他脸色苍白,看着毫无一丝生气儿。
榻边跪着一群女子在低声啜泣。
一青年跪于最前方,眼中含有泪水,却是一直低着头,默不作声。
躺榻上之人正是弥留之际的大唐天子李世民。
忽然,李世民猛地睁开眼,好似回光返照一般,他偏头看了青年一眼,喊道:“稚奴。”
青年一抬头,屈膝向前,握着李世民的手,回道:“父皇,儿臣在。”
李世民缓缓点头,声音微弱无力:“稚奴,大唐就交到你手上了,勿要让朕失望。”
“父皇春秋鼎盛不会的。”
这一刻的李世民失去往日所有威严与霸气,如今他只是一位父亲。
李世民摇了摇头,“真是傻孩子,为父已经油尽灯枯,何必要安慰为父。”
李治最终还是没忍住,泪水仿佛不要钱一般,一滴滴落在李世民手背。
此刻李世民已经没有任何感觉。
李治抬头看着李世民紧闭的双眼。
顿时含风殿传出一阵撕心裂肺吼叫:“父皇,父皇……”
大明。
王承恩双眼含泪抬头看了一眼树枝上挂着的崇祯。
他随后拿出匕首想结束自己生命时。
突然,一阵狂风如野兽般袭来,肆意的咆哮着,将树枝吹得嘎吱作响,让人心悸。
狂风过后,王承恩把挡住双眼的手放下,再次朝着崇祯的方向望去。
只见崇祯已经躺在地面,王承恩赶紧屈膝前去查看,想去整理一下崇祯遗容。
当王承恩正要去接触崇祯身体时,崇祯猛地一下睁开双眼。
王承恩见状,一脸惊恐,随后直接吓晕过去。
“朕不是驾崩了吗?这是在哪儿?”
魂穿崇祯的李世民醒来,喃喃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