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亮
在武汉暂居的前三个月里,我完成了这部小说。而这个时候,我的《季警官》系列已经写到了第三本。我之所以迟迟不写《季警官4》,反倒改去开新书写这本《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警官》的创作遇到了瓶颈,让我有一种不停复制模式量产故事的厌恶和恐惧。
这种厌恶和恐惧逼迫着我必须停下来思考,思考后面的幽默创作该怎么走。于是,我静下心来想了三个月。这三个月里,不是想故事怎么编,而是想风格怎么变。后来,我又用了三个月完成了这本书。
虽然同样称为幽默推理,但是《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和《季警官》是风格完全迥异的两种套路。《季警官》走的是讽刺路线,即所谓的黑色幽默,它是通过剧情意外反转带动人物来制造笑点。而《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则是吐糟手法,算是轻松搞笑吧。它和《季警官》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剧情是按部就班照套路来的,但人物性格逗比,换句话说,它是由人物带动剧情来制造笑点。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陷入一个思考,那就是小说里的两个重要元素,人物和故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故事塑造人物,还是人物制造故事,谁是主导,谁是辅助?
在这个问题的困扰中,我创作了《季警官》系列,随后又写了《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当我完成《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一书的时候,我明白了这其实完全是两种风格,两种创作方式。
一种是《季警官》这类方式。里面的角色性格是很严谨的,并不逗比,但是因为剧情发生了意外反转,从而导致了剧情里面的人物角色措手不及,进而制造笑点取悦读者。
其实,这种创作风格和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模式如出一辙。但是这种模式创作久了,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你的笑点是来源于剧情不断的意外和反转,那么你笔下的人物就要服务于剧情,就要不断地制造各种意外和巧合。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所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形象模糊,缺乏性格。同样,故事里过多的意外和巧合,也会成为你作品的诟病。
不过,这些诟病,对于独立的短篇小说来说是无所谓的,因为独立短篇小说受限于篇幅,无法塑造人物性格,只能强调故事性。同样,也非常适宜于改编成电影搬上大荧幕。
第二种是《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这类方式。它的剧情是很严谨的,按部就班不走偏门。可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