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城外,太行山某山庄中。
数名士人正在此处,争论着什么。
从这些人的神态来看,这争论的事情,似乎不是什么小事。
也就在这时一位老者,用拐杖杵了一下地面,而后朗声道:
“诸位不必担心!”
“那蔡琰离不开我大族。”
“田地税赋、编户齐民、征发徭役……种种事情,哪一项不需我大族支撑。”
“便是当年以兵威逞凶的董卓,不也需要我等大族支持吗?”
听到老者的话,在场的一些人点头称是。
在这个时代,知识具有垄断性,只有一些大族才能做到诗书传家,
在竹简和财力的限制下,也只有极小的人,能脱产并成为士人。
而知识与大族的绑定,也使得皇帝必须要依靠大族,这是在场众人都清楚的事情。
毕竟只有大族才能产出的大量识字的人,
也只有这些人,才能计算税赋和粮草,统计人口,为皇帝管理土地。
更重要的是,大族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和佃户,粮食也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皇帝清楚大族的危险,士族也明白自己对帝王的限制。
早在千年前管仲所着的《管子》中便明确的说明了这一点。
《管子》的出现在那个时代是超前的,在流传到汉朝时,其学说已经融入了一些儒家学派中,
甚至到了后世,一些《管子》中的论点,在《现代政治经济学》中依旧有着先进性。
然而,相对于这乐观的老者,一位年轻的士族却站起来说道:
“听闻那蔡琰进一步改进了造纸术。”
“而且刊印了各种经典,招募了大量流民,为其传授知识。”
“若这样下去,岂不是轻易的取代我等。”
听到这位年轻士人的话,老者摇了摇头到:
“那些人出身低微,可收卖之。”
“而且,那妇孺城向外出售书籍,我等亦可购买,不必担心。”
“论学识,我等不弱那妇孺城。”
……
“鹏举,多亏了你的远见,不然我这次真的无人可用了。”
此时晋阳城中,蔡琰与鹏举进行着通话。
自上次出现过那种尴尬的对话后,
鹏举和蔡琰之间好像恢复了正常,先前的那些话似乎从未说过一样。
此时二人,正在讨论着的并州的治理问题。
随着蔡琰带领胡人占据并州,一开始还有些世家大族愿意投奔蔡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