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寻找特征值(2 / 2)

我在古代发展航天科技 大活络丸 1786 字 6个月前

“当前时间段符合您的要求。”

面对鹏举的疑问,超算的智能程序也给出了回应,

鹏举的要求,是要到达地球较为安定的一个时期,并且可以雇佣,一定的劳动力进行大型对撞设备的建造。

而在这唐早期确是近代历史上难得安定的时候,

即无大的自然灾害,气候也处于温暖适宜时期,因降水带北移,

长城之外水草丰茂,吃饱喝足的游牧部落也无南下的心思。

虽然降水带北移导致了岭南地区雨水暴增洪涝灾害不断,

但那里本就无多少人口,对大唐的影响并不大。

除了气候上的稳定外,

这里也符合鹏举要求的有地质稳定期区域,

大唐早期,是少数大型地震较少的时期。

……

“听起来的确是个好时期”

听完超算智能程序的解释,鹏举点了点头,而开始选定大型对撞设备的建造地点。

对撞机建造的选址问题,未来的地球人早已确定过,也有成熟的方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了研究高能物理,人类对大型对撞机的建造和选址,大致确定在了三个地点。

河北秦皇岛区域,陕西秦川,黄土高原上的黄陵县。

在未来考虑到经济与区域优势,建造的地点更趋向于秦皇岛,

而鹏举在查看了这个时代的情况后,却趋向于黄土高原的黄陵县。

他需要考虑建造速度和受到外界干扰的可能性,而黄陵县最符合他的要求,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都是兵家不争之地,

即使到了未来的工业时代,这里依旧可以容纳某股力量在这里建立根据地。

大军难以进入此处,正好符合自己的要求。

而大型对撞机的一部分设备要埋于地下,避免宇宙射线和太阳风暴的干扰。

黄土高原有稳定的黄土结构,即可以挖窑洞供人居住,

这种数百米厚度的黄土层,也可以用简易的盾构设备进行洞穴构造。

……

在确定了建造地点后,

接下来要做的便是设计策划和具体的施工方案。

在超算的辅助下,结合鹏举当前拥有的技术,很快一期方案出炉。

看着一期施工计划鹏举皱了一下眉头:

“工期有些长,完成地下建造竟然需要两年的时间,还是需要缩短建造周期。”

若是被21世纪的人人类听到鹏举的发言,定会认为此人极为猖狂。

要知道以当时的人类的技术,建造这样的地下对撞设备的花费了15年的时间,

他仅仅用两年的时间便觉得有些长。

而面对鹏举缩短工期的要求,超算还真的给鹏举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那便是招募当地百姓,使用封建掌权者的力量,若是他能调动这些力量,工期可能会缩短到一年半。

“这么说来要与唐朝官员接触?”

鹏举想了想还是未将获取官府支持加入计划中,

毕竟谁也不知道,官府的力量是正向帮助还是负向帮助,

不过在地面搞出如此大的动静,与官府的接触还是在所难免。

……

与超算智能程序讨论了一阵后,对于初期的施工方案,鹏举这里已经基本确定下来。

他接下来要做的便是降落到地面上,这次的工作需要他到地面上进行主持,也无法在空间站上远程操控。

而决定好下去后,鹏举便开始了各种准备。

半个月后,

鹏举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相较于前几次降落地面,有了回到古代经验的他,这一次的降落他准备的极为充分。

“说起来已经好久没有回到地面上了!”

看了一眼舷窗外那颗蔚蓝色的地球,鹏举飘入了面前的登陆返回舱中。

片刻后,登陆返回舱脱离了空间站,扎入了近地环绕轨道中,开始与地球外大气层摩擦减速。

喜欢我在古代发展航天科技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我在古代发展航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