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宛如听后摇了摇头,“兄长,还是好好上朝吧,如今父亲一走,我和娘便只能靠你了”。
高藏听闻,借着这句话,哭着与二人抱在一起,一名下人刚要上去将几人分开,便被另一名下人拦住了,“老国王都不在了,让他们哭吧”。
看到并没有下人上来阻拦,高藏趁机在二人耳边说道,“母亲和妹妹不要停,听我说,在坚持半年,我已经叫了大唐的援军,最多半年后会有人救我们的”。
听到这话二人的哭声明显一顿,为了不让别人发现,高藏连忙站起身来,擦了擦眼泪,行了一礼,“母后和妹妹保重身体,我先回宫了”。
李恪这边经过一夜的修整,第二天又踏上了继续向前规划的线路,来到昨天标记的最后一段,能看到远处已经不少百姓沿着标旗忙碌起来。
经过夯实的土地,明显会比之前低上一层,铁路的要求又必须比田间的土地高,这样能避免下雨的时候积水。
所以远处的百姓拉土的拉土,夯地的夯地,忙的热火朝天。
并未作出打扰,李恪率众继续向潼关县而去。
刚踏入潼关县,李恪便看到远处烟尘四起,像是有一众兵甲向这边而来。
身后的薛仁贵看到来人众多,连忙组织起了防御阵型。
李恪掏出望远镜看了一眼,对着薛仁贵摆了摆手,“不用慌,老熟人”。
待远处一众士兵走近,王仁表率先上前笑呵呵的说道,“王县令,好久不见呀”。
来人正是李恪当初去围剿赵郡李氏,途经渡口的时候,求援剿匪的县令王权。
王权带领的众兵士走近后先是对几人行了一礼,才开口说道,“殿下,下官昨日就听说您在华山脚下扎营,今日一早便带着人在此处等候了,
您看,这些都是当初按照您的教诲,组织的八百民兵,请殿下检阅”。
说完,身后的一众将士都挺起了胸膛,等待李恪的检阅。
李恪环视一圈后点点头,“嗯,干的不错,潼关县现在匪患都清缴完了么?”。
王权很自豪的回道,“都清缴完了殿下,期间还去隔壁郑县帮忙清缴过匪患,但是那边的山匪很是狡猾,华山险要,易守难攻,去了两次都收获甚微”。
说话间,远处有一阵烟尘四起,李恪有些疑惑,“不是只有八百人么?”。
王权也回头看了一眼,随后有些愧疚的说道,“应该是县里的百姓殿下,下官劝了好几次,但是都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