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咨询出的连结线(1 / 2)

螺旋状垂训 森村诚一 2611 字 10个月前

1

看了一个名叫重野贵和子的女人写给警方的举报信,中西大吃一惊。她所报告的情况,正好从侧面印证了中西近日产生的疑问。

如果她的证词是事实,那么,时下炙手可热的女作家夏目弓子就是杀人犯。而且,对重野贵和子,她是杀人未遂,倘若这次也成功了,她就是系列杀人犯了。

问题是,鬼头胜也之死,已作为意外事故结案了。即使中西现在提出那是一起杀人案,恐怕谁也不会把他的话当回事。

上面或许会说,贵和子的说法只不过是凭空想象,认为暴走车事件是夏目弓子策划的,这也缺乏事实依据。还有,重野贵和子的求教信和夏目弓子的反应是否呈相关关系,目前也无法证实。总之,这一切都源于贵和子的推测。

也许还有人会说,弓子那儿,来信堆积如山,她爱看哪封就看哪封。说不定,连贵和子给她写过信这件事本身她都不知道呢?人家可能看都没看,她却认为人家看了,而且起了歹心,像这样想,恐怕猜疑心太牵强了吧?

但是,中西却觉得贵和子的举报信打中了事实的要害。因为那些太阳镜的碎片是他本人从阶梯上捡回来的,他心里清楚。

中西把贵和子带到了碑文谷署搜查本部,因为鬼头胜也是“公寓女招待被杀案”中的涉嫌人物。而且中西还知道,搜查本部中也有少数人怀疑鬼头那次交通事故其实是谋杀案。

接待中西的是水岛。他听着听着,越来越兴奋了。

他意识到,第四个嫌疑人终于浮出水面了。尽管还不知道她是不是这几起系列案的总指挥,但是,这条鱼肯定不会小。

2

从表面上看,夏目弓子和鬼头胜也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只要咬住这两个人一直挖下去,很有可能会抓到什么。

警方马上对夏目弓子展开了全面调查,没料到发现了一条有趣的线索。

夏目出身于东京都大田区,从私立A学院大学英美文学系毕业后,她曾在川越市一所私立女子高中任过英语教师。这所女高,正是石野和枝、山冈明子、今井洋子的母校。到这儿任教后的第三个年头,她曾是这三个二年级学生的班主任。就在这年秋天学生从东北修学旅行返校后不久,夏目就辞去了这儿的工作,且辞职原因不明。

辞职几年后,她的小说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一跃成了媒体的宠儿。从此,她就在社会舞台上大显身手了。

也就是说,她和两名被害人之间的联系已经找到了。而在水岛眼里,夏目是“第四个嫌疑人”,至此,与被害人相关的四名嫌疑人都登场亮相了。而且,从夏目弓子的能力看,她担任这个杀人团队的总指挥也是称职的。

“说不定,每一步行动计划都是她制订的。”水岛的语气里充满了自信。

“你觉得夏目和鬼头、鲛岛之间也有联系吗?”菅野问。

“我看有。否则,她是不可能将各怀动机的今井、新开、柴田纠集起来,由她来担任总指挥的。”

“你是说,夏目手上有一条线,她是用这条线把自己和四个被害人以及另外三个犯罪嫌疑人都串到一起的?”

“没错!我们先从夏目和另外三个嫌疑人的关系查起吧!”

警方立即对夏目弓子的交友关系、在文坛的活动以及在媒体的活动展开了调查。他们深信,在其中的某个环节肯定能发现她和另外三名嫌疑人的连结点。

菅野从重野贵和子借请教的名义向夏目弓子写恐吓信一事受到了启发。即使重野写信的目的不是为了恐吓,但如果夏目做了见不得人的事,那么,重野的信当然对她构成了威胁。

或许,杀人团队的另外三个成员也有自己的人生烦恼,他们可能也向夏目提出过咨询。

除在全国性大报《全朝新闻》的心理咨询栏中主笔外,夏目还是一家民营电视台午间谈心栏目佳宾主持。

人们对夏目的解答评价很高,说她到底不愧是作家,人情味很浓。

由于电视这东西一闪即逝,对夏目和观众的联系无从查起。但报纸就不一样了,过去的事都可以翻出来。

《全朝新闻》有一套由六名有识之士组成的咨询班子,他们分别是律师、医生、作家、女演员、教育家和僧侣。根据读者来信涉及的问题,分别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笔作答。

在查阅读者来信的过程中,刑警们深深体会到,人真是一种“终日烦恼的动物”。这世上的事,什么都可以叫人烦——生病、人际关系、经济财产、婚外情、家庭暴力、孩子抚养、夫妻不和、噪音、公害、孩子厌学、孩子学坏、继承权、财产分割、合同……一句话,究竟有多少烦恼,谁也说不清。

对这类来信的回复,也是因时、因对象、因答复人而异。那些有烦恼的来信者,往往把答复当作解除烦恼的灵丹妙药。有些人,只要得到了答复,心里就轻松了许多。

由于作答的都是社会名流,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权威,作答又是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的,这样一来,那些来信者的烦恼似乎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他们也就觉得自己得救了。烦恼这东西,由一个人忍受是沉重的,而一旦为全社会所共享,它就不成其为负担了。

那些个人隐私深处的烦恼,一旦拿到新闻媒体上展开讨论,它就成了全社会共有的烦恼。这样就可以分散来信者的个人压力。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便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但至少可以使压力得到暂时缓解。

还有,一旦由名人、权威在媒体上作出了公开答复,那些提出问题的人都会把它视为权威性的垂训加以接受。接受了,烦恼也就随之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