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分为防护范围、帽体材料性能、帽体形状、泡沫苯乙烯衬垫、头部两侧的海绵垫、勒带、头垫、戴用的安全性等九个项目。您委托我们进行实验的产品,是登山头盔C—742型,爱称‘冲天帽’。”
随后,厂长郑重地向熊耳说明了记载着实验数据的材料。
根据他的说明,加在头盔上的撞击力,首先作用于帽体,接着经过隔网、衬垫等缓冲装置,从头皮传至头盖骨,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波及脑髓。根据帽体及内部缓冲装置吸收和减小撞击力的作用如何,以及是否减轻了头部所受的打击,就能测定头盔的防护能力。
头盔是依靠帽体的凹陷、歪扭、破碎,内部缓冲装置的破碎,以及勒带和其它纤维质物品的松弛、截断等,起到吸收和减小撞击力的作用的。
要吸收和减小撞击力,重要的是使力量分散,并延缓其到达头部的时间。尤其是突然加于头部的加速度,会损伤脑髓深处,因此阻止其迅速到达头部,就成了关键问题。
考虑到上述情况,他们把要检验的头盔戴在人头模型上,这样实验装置就可以测出达到脑髄部分的冲击加速度,
“冲天帽的材料使用了玻璃纤维,而且我厂又进行了强化处理,因此耐撞击性能极佳。另外,在耐热性能方面,这种材料也比遇热就化的单纯塑胶材料优越得多。从这点来看,这是最理想的帽体材料。我们还在内部装了隔网和泡沫苯乙烯衬垫,在头侧包了一圈海绵垫,以便能经受很大打击。别家产品还没有这么高的防护效果呢!”厂长自豪地挺起了胸。
耐撞击实验是以下述方式进行的:把重量五公斤的铁锤,从各种不同的高度,落到人头模型戴着的冲天帽上。
物体落到人头上时,势能为三百焦耳时会发生骨折,七百焦耳就会出现血肿。因此,人体头部能承受的撞击力,是在三百焦耳以下。依照这种耐撞击能力进行实验的结果,冲天帽的防护能力可以承受从十五点三米的高度落下的铁锤。这时,进行实验的头盔出现了比熊耳拿来的“样品”还要小的裂痕,内部也受到损伤,隔网的吊绳断了两处。进一步加强撞击力进行实验的结果,用同一铁锤从十六点三米的高度落下时,帽体以及内部装置产生了几乎同样的损坏。也就是说,这两次实验的样品都受到了超过本身防护能力的打击。
冲天帽因其帽体和缓冲装置性能良好,可以吸收约五百焦耳的势能。不过,勒带和隔网的吊绳不很结实,一旦断开就会造成极高的加速度,这也是冲天帽的缺点。厂长对此抱歉地表示要马上进行改进。
造成影山头部重创时,头盔所受的打击,相当于两公斤的滚石从四十点八米的高处直击头顶。要用一般的人力施加这么大的打击是不太可能的。当然,这种打击也会影响到内部装置。
尽管如此,这并未影响到熊耳对影山的头盔作出的判断。实验的结果,科学地证明了有人对影山和头盔分别加以打击,然后再把二者合为一体(把头盔戴在影山头上)。
至此,已经可以确认存在着罪犯,K岳北峰山顶构成了杀人的“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