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娘不大会说话,也不会发泄自己的情绪,只知道见日的低着头哭。
可是就算如此,我娘也是不愿意离开杨老汉的。
杨老汉跟这一对夫妻讲道。
他本来有个远房的侄子,名叫杨大力,今年也三十出头了。
可那杨大力不是个东西,整日的在外头瞎胡混,也不过个正经日子。
杨老汉的老伴死的早,自己又没有孩子,就杨大立这么一个亲人,还不孝顺。
在八年前,杨老汉用全部的家底给杨大力说了个媳妇,就是我娘。
那侄子不是个东西,娶的媳妇儿可是个好样儿的。
我娘又会做饭,又会收拾家,见日的,还给杨老汉洗脸洗脚。亲生女儿都没有这样伺候过自己。
可是杨大力却瞧不上我娘,嫌弃她脸盘子不够带劲儿。又在外面养了一个小的,是个窑姐,花名叫什么小桃红的。
那杨大力见日的不在家,偶尔回来那么一次,不是要钱,就是躲债。
每回都闹得家里鸡飞狗跳的,杨老汉有时都恨不得这儿子赶紧死在外头才好。
前几年,杨老汉身体还不错。也能在外面儿充个劳力,日子倒也不大艰辛。
这家里又有我娘照顾,一时间,两人过得还算红火。
这两人常年住在一间屋檐下,虽说是普通关系,可见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又是一个灶上吃饭,难免不会日久见人心。
两人之间,虽然年岁差的大了些。整日里朝夕相处的,一起生活了五六年。怎么会没有感情,只不过这种感情却不是那种俗气的男女之情,而是如同父女一般的亲情。
我娘第一次这么大胆,管那杨大力要了封休书。
可是我娘又没有地方去,只好继续住在杨老汉这里,这两个人天天住在一起,即使没有那种关系,别人也会误会。
一来二去,那种不好听的闲言闲语就传了出去。
杨老汉脸皮薄,起初还跟别人辩解,但是越辩解这事儿就越说不清楚,后来也就不解释了,就是怕那传出去的话儿不好听。
因为你无论长了100张嘴,有很多事情别人只愿意相信自己见到的,而不愿意相信事实的真相。
从此,风言风语的,就传开了。那些外人不知道情况的,说什么的都有。
有说杨元老不正经的,更多的是说那我娘,一女托身二夫的。耐不住寂寞,连杨老汉都要勾引。
“银梅呀,是我连累了你。你上别的村子,外嫁了吧!”
那杨元一拂衣袖,随手从炕角,抄起来个大烟袋起身去那灶台旁。把烟袋往炉子里一伸,嘴在这么吸上两口,烟丝便就烧着了。
“我们关上门过自己的日子,用不着旁人瞎比划。”
我娘身子一侧,反驳的调门不大,可也掷地有声。
我娘不愿意离开杨家,在她眼里,杨家已然是自己的家,自己在这里住了那么多年,什么都不怕。
头一号,便是杨元会心疼自己。不会让自己在家里当牛做马地充牲口。
这借宿的一对夫妻能看得出这杨老汉和我娘之间,是有很深厚的感情的。
绝不是那种,心有叵测之人杜撰出来的。淫荡妇人和老不正经。
感情这东西,最是难说。只是这感情,碍在了人伦之上,此事反而难办起来。
“呦,那马肉我可都挪进屋了。咱怎么吃啊?”
栾云川最是个会打岔的,不是他打岔总是打在正地方,省去了旁人好些个尴尬。
“这马肉全都是瘦的,估计一点儿也不香,肉质还有那么些老性。恐怕做不好了,要塞牙呀!”
这栾云川还笑着说自己以前有个花名头,叫“兜揣一支笔,吃遍全垓里。”。
顾名思义,那栾家以前势力颇丰,栾云川无论去哪个馆子吃饭,都不用付现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