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处长离开的第三天,859所的负责人管安国坐着火车来了上海。
他本是可以坐飞机的,大华实业也承诺报销。但是,一方面是出于节俭心态,一方面是担心大华的包销也像是国企那样迟钝缓慢,管安国坚持坐了火车,而且是火车硬卧。
苏城听说此事,接待的却是热情了不少。
像是研究院这样的花钱单位,给多少钱都不够造的,君不见美帝国主义的研究人员天天嚷着经费不够,收入不丰,外乡人要是因此当真了,那就变成笑料了。
狗大户的生活和贫下中农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
大华实业终究是一家新兴的企业,在国家缩减开支,私企积累不足的时间里,大华实验室才有了一枝独秀的架势,但要是不节省一点,用农民的收入过地主的生活,终究是要过不下去的。
碳纤维研究所一次性花掉了近亿美元,是仅次于LNG船和中哈石油管道的大手笔,这也是出于苏城对碳纤维的看好。其他研究所却是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科工委的859研究所自然更不可能。但是,苏城依然很想让859所发挥点作用,每年300万元的研究经费不算多,也不能说少,多多少少要花些在刀刃上。
若是换一个铺张浪费的研究所,苏城说不得也是要减少支持力度的。
作为科工委下属的独立研究所的所长。管安国的资历相当不错,他是60年代的留苏学生,获得了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学所的副博士学位。这是非常高等的学位,在苏联解体以前,被认为是高于欧美国家的硕士,略低于博士的学位。
去掉十年运动浪费的时间,管安国在化工材料方面,有着超过20年的经验,实属不易。这也是促使苏城选择856所合作的原因之一。
王赟、黎涣祥和柴潮生等人,也都加入了见面会,一边聊天,一边说些碳纤维方面的事情,以测试管安国的水平。
苏城只当自己是个摆设。
下午时间,王赟照旧带着管安国去参观大华实业的碳纤维工厂。那里已经有大量的实习生开始了不间断生产,比前几天更有人气。
管安国看到此处,就挪不动步子了。
接下来一天,是参观碳纤维研究所,然后再参观大华实验室。
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的大华实验室的规模在国内企业中是独一份。即使中石油等老牌国企,也没有如此集中的大型研究机构。但凡是连绵数十年的国有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