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谁?”于邱问着,一个名字呼之欲出。
小导演也有调皮的时候,抓了一下衣服,“姜林不让我说。”
于邱一愣,傻笑着愣在原地。
姜林很想给这位师弟一个机会,希望师弟不要辜负他的期待,如果这段时间有意外的情况发生,那他就不只是会爆出出道的事情了。
他会把于邱,扒的毛也不剩。
所以当他的手机叮铃叮铃响个不停时,姜林的第一感觉,于邱惹事了。
拿上手机,姜林放在面前,不知道该怎么做。
那天确实被他感动,于邱道歉的时候很真诚,而且如果真的像他说的那样,是粉丝做错了,于邱很冤枉。
如果打开手机的时候,他发现,根本就不是粉丝,是于邱自己做的,那就是他看走了眼。
深吸一口气,姜林躲在剧组的小角落里。
和以前拍戏不同,以前是角落找他,现在是他找角落,避免余诚看到跟过来,说他眼瞎。
看到消息的时候,姜林愣了一下,没有人骂他,那就是好的。
他打开热搜榜单,排名不多不少。
刚好第一。
是于邱的工作室发表的视频。
姜林点开,首先于邱坐在桌子前面,正在吃外卖,桌子上放着一个手机。
当事人不知道别人正在拍摄。
这里加上了一句配字,“让我们来看看他在做什么。”
画面接近,镜头转到于邱背后,这位正在吃外卖的小哥哥,马甲终于掉了。
他正在观看自己。
于邱看他和余诚的视频?
姜林眨了眨眼睛,揉了揉,再看一遍,确认无误。
于邱看他和余诚的视频。
他和余诚,对的,是他们两个的视频。
视频结束,于邱工作室在最后放上去视频拍摄时间,是几个月以前,那时候,他不认识于邱,也没有进剧组。
只是网上有几个人在暗地里说鱼鳞而已。
姜林有一点点相信,于邱是他的粉丝了,不能说是他的粉丝,是单纯的磕。
他放下手机,目光呆滞,于邱怎么说也是一个有名有声的艺人,怎么就想不开喜欢磕他呢。
姜林再次拿起手机,如果说刚刚的视频让他稍微有点怀疑,这次就是确信了。
于邱的小号被扒了出来。
主页上全部是他们的视频,标签挂着余诚和他的粉丝称号,只有三个超话,让人不得不相信。
这个小号第一条动态是一年以前,他刚刚认识余诚那段时间,也就是网上初有风波的时候。
小号的名字,姜林冷笑一声,这个于邱的小号名为,“小鱼鳞真可爱”。
他狠狠地骂了对方一句,切换小号,找出列表中仅有的一个联系人,“于邱?”
他倒是不觉得于邱故意来骗他,他的小号,谁也不知道,包括余诚。
信息发送过去,没有打算收到对方回应,小号被人挖出来,这个时候应该会有很多人发私信。
导演叫他去拍摄下一场了,姜林把手机放在桌子上,手离开的时候,感受到了桌子的震动,很可能是有人给他发送了消息。
时间紧急,姜林没有查看,来到余诚身边,“你去哪?”
不需要导演喊开始,他就已经知道了,余诚顺利的接下台词,“我去镇上买点东西,自己在家,马上回来。”
姜林点点头,抬起头,唇印在他额头上。
余诚离开了,又是他一个人在家。
这场戏台词不多,更多的是姜林一个人的独角戏,他望着房门外的天空,又看了看阮正阳布置的婚房。
这是他第一个家。
能够称做家的地方。
新床单,新衣服,还有新家具,除了暗黑的墙壁,这里和婚房差不了多少。
“好,卡,过,下一场。”
姜林立刻跑向他的手机,想看看于邱,或者说他相处很久的网友,说了什么。
他跑的急,也听到了身后有人跟着他。
一屁股坐在角落里,打开手机,对话框里有一条未读消息,“抱歉,我不是故意骗你的。”
“于邱?”
一道声音从旁边传来,吓了姜林一跳,“你偷看我手机。”
余诚轻笑,“用得着偷看吗?”
姜林正要和他理论,手里一空,手机被人抢走了,这是他的秘密,他的小号,不能被人发现,更不能让人知道,他小号和于邱有联系。
身高不够,弹跳力来凑。
姜林跳来跳去,再不行直接捂着余诚的眼睛,“我生气了,我真的生气了,余诚!”
“余老师,别欺负人。”痣导在看刚刚拍摄的视频时,抬眼看过来,说了句公道话。
“就是,余诚,你不还给我,我们绝交。”姜林气的满脸通红,他说真的,这是尊严问题,不能后退。
余诚微微惊叹,把手机还回来,并保证,“我没有看到。”
姜林生气的转过身,背对余诚,打开手机,再回头看看,松了一口气,点开对话框,“你真是于邱?别骗我。”
“骗你干什么。”
附带了一张图片,是于邱正在工作的照片。
姜林揉了揉眼睛,难怪这个人说他还是于邱的粉丝,可他记得,两个人,在聊天的过程中,他对于邱说过,他不喜欢于邱。
往上翻了翻聊天记录,确实透漏出这个信息,而这个人把真实身份暴露给黑粉,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
“你不怕我把你的消息卖给黑粉?而且,我是黑粉。”
对方不在说话,姜林抱放下手机,又开拍了,这几天赶进度,一天拍摄的戏份比他们过去一个星期的还要多。
原因很容易理解,毕竟现在没有动作戏了,也不需要来来回回清场,姜林不用害羞拖延时间了。
阮正阳去镇子上回来,买了一大桌子菜和调料,做出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启旭咬着筷子,等着最后一道菜上桌,“那天你没有做这么多好吃的。”
“以后我天天做给你吃好不好?”
阮正阳手指插在他头发中间,将湿漉漉的头发梳过去,“启旭,我以后做给你吃,好不好?”
“不要了,这几天花销太大,我们省省,万一以后用的到呢?”从小拮据的日子让他养成了习惯,只要花费超过一定额度,心里会很慌乱,总感觉这笔钱不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