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岑一噎,周围已有大周朝臣嗤笑起来,他哼了一声,想说什么又忍了住,见宫门要开了,先一步朝宫门而去。
姜文昌见他远去,沉声道:“西凉人还是要靠王爷镇住,有王爷在,二十年内,他们必定不敢再兴战火。”
174。九牵机35来得正好
早朝之上,果真又为处斩明扬之事争执起来。
姜文昌为首的老臣群情激昂,明面上是斥责拱卫司行事无忌,实际上却是在说太后越权,不多时,姜文昌又道:“听闻那逃犯并未认罪,尚未认罪,如何能处斩?拱卫司是陛下直掌,他们如何行事,坊间便当是陛下如何吩咐,这是要坏了陛下声名。”
建章帝噙笑听着,忠国公府一脉的兵部侍郎廖文星开口道:“老尚书是否忘了,这桩旧案在十五年前便定了案,证据确凿,他的家主都伏诛了,他认不认罪有何要紧?”
姜文昌冷哼道:“当年是诛三族之刑,此人虽是陆氏旧人,却并未证明他便是当年参与谋害二殿下之人,既无铁证,怎可潦草处斩了事?”
若是往日,争到此处,孙律早就忍不住开了口,可今日他却格外沉默。
傅玦这时问:“按姜尚书的说法,这逃犯不仅不认罪,还口口声声为陆氏喊冤,那这喊冤之言,可也要信吗?”
姜文昌一愣,不懂他此话是在为孙氏开脱,还是真的问他要不要信,“当年的案子,的确证据确凿,早已定案,他喊冤莫不是为了脱罪?但就算有罪,也不能想判个死罪便判个死罪。”
朝臣纷纷议论起来,这桩旧案从前是禁忌,如今却又被摆在了明面上,因当年闹得动静实在太大,任是谁都好奇细微末节,到了如今,也没几个人知晓当年的案子到底是如何案发,那谋害皇子的阴谋,又是如何筹划。
自然,更无人敢说明扬所表冤情可能是真的。
可这时,御史中丞蔺知行上前一步道:“陛下,拱卫司此番抓到的人,名叫明扬,当年也是军中将领,瑶华之乱后,陆氏一脉尽数伏诛,旧仆却逃窜极多,这些年来,皆不见踪影,但此人却冒险回了京城,陛下,他所喊冤情,是否有可能为真?”
傅玦遥遥看了一眼这位世家出身的蔺大人,对他有此言有些意外,而他此言落下,就如同水入油锅,整个朝堂轰然炸开来。
“蔺大人此言,是说当年瑶华之乱的案子查错了?”
“蔺大人身在御史台监察百官,是否质疑成了习惯?竟连那逃犯之言也要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