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天华打了个不易察觉的寒噤,说:“凶手的手段毒辣,案子设计得也很周密,如果不是断脚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十几条冤魂可能将永远深埋在湖底。”
李观澜说:“是这样,凶手也许是觉得被害人的鞋子不好处置,焚烧、掩埋或丢弃都难免留下线索,不如和尸体一起抛到湖里,不留一丝痕迹。谁知这种具有防水功能的鞋子,使得尸体的断脚躲过胡子鱼的利齿,随波逐流,最终成为凶手的噩梦。这里面还有一个细节应引起我们注意,把尸骨绑在石头上的是一种特殊材质的绳子。”
许天华脱口而出:“电线?”
李观澜说:“对,是一截长约五米的白色铝芯双股护套电线,两头有裸露的导端,这是植物园居民用来电鱼的典型电线。”
许天华茫然地重复说:“电鱼?”
李观澜说:“对,电鱼,据我所知,植物园里的居民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常年在家塘湖里电鱼。所用的方法很原始,一个电瓶,两根长木杆,一截电线,一张金属质地小网,危险性很大,近五年里至少有两名居民在电鱼时被电死。但家塘湖里的胡子鱼味道鲜美,很受游客欢迎,能卖上好价钱,所以植物园的居民罔顾危险,乐此不疲。”
许天华说:“这样,嫌疑人的范围又缩小了许多。”
李观澜赞同说:“是这样。此外,遇害者的身份也很有参考价值。目前已经确定身份的两名死者是亲姐妹,其中妹妹是一个穷游俱乐部的成员,而姐姐是在妹妹失踪以后独自去寻找她的过程中遇害的。两人都不是诏安当地人,都是独身出游,社会关系简单。不妨想想,在植物园的居民中,哪些人最有机会和这对姐妹近距离接触,甚至有机会在封闭的房间里单独接触?”
许天华的脸色忽变,泛起潮红,潮红退后又变得苍白,他感觉喉咙干渴,就喝一口矿泉水,费劲地咽下,说:“据我对植物园居民的了解,他们原本都是农民,植物园开发以后,就都转行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小生意。有的拉人力车,有的开家庭旅馆、小餐馆,有的出售旅游纪念品,这里面,最有机会和外来游客在封闭空间里单独接触的,应该是家庭旅馆的业者。植物园里做这个小生意的至少有十户以上。”
李观澜说:“如果把这些特点集中在一起,诸如开家庭旅馆、经常在湖里电鱼、有三轮车等交通运输工具,凶手已经呼之欲出了。此外,死者为什么均是女性?而断脚为什么绝大多数是右脚?回答这两个问题,是否也有助于我们锁定犯罪嫌疑人?”
许天华的脑海里一片空白,目瞪口呆地说不出话。
李观澜早预见到他的反应,但为让他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继续说:“可以这样设想,也许凶手自身的体能有限,不敢对男性游客动手,而残害女性游客则更有把握,这是趋利避害的犯罪心理。而被害人的电击部位集中在右腿,是否凶手在潜意识中存有对正常人右腿的敌视?”
许天华的冷汗涔涔而下:“不,不是,也许还有另外的可能。”他的声音细不可闻,显然对自己的话没有丝毫信心。
李观澜叹口气,无论怎么不情愿,这是许天华必然要面对和接受的局面。李观澜在电脑上调出打捞家塘湖底的尸骨时所摄录的围观群众影像,说:“当时我已想到,如果凶手就是植物园里的居民,我们闹出那样大的动静,他一定会混在人群中观看,而且凶手的表情会与围观者有所不同。凶手会刻意掩饰内心的恐惧和慌张,做出若无其事一脸茫然的模样。而围观者的表情更加自然,惊讶、害怕、好奇,都是凑热闹者正常的反应。所以我让人把围观者的影像拍下来,事后逐一观察他们的微小表情,果然留意到一张与众不同的脸孔。”
许天华久经历练,无论在多么危险的局面和怎样冥顽、凶残的犯罪嫌疑人面前都镇定如恒,这时却说什么也不敢去看李观澜在电脑上调出的影像,两条腿像是灌了铅,沉重而僵硬,又像是不受大脑控制,颤抖不止。
正僵持间,派出所所长黄大淼推开门冲进来,说话声音都变了调:“李支队,你指给我看的那个嫌疑人何洪海自杀了。”
李观澜和许天华的脑海里都嗡的一声,几乎同时从座位上跳起来:“人在哪里?”
何洪海就是许天华的岳父,此前在植物园里经营一家由民房改建的名为“如归客栈”的家庭旅馆。许天华在与李观澜分析案情时,所有的疑点都指向何洪海,这使得许天华如坐针毡,如芒在刺,既感到突兀和难以置信,又在事实面前,为岳父的命运担忧,为妻子何晓顺将遭受的巨大打击担忧。
但剧变横生,快得容不得他仔细考虑。黄大淼回答两人问话说:“人在如归客栈的客房里,已经不行了。”话音才落,许天华和李观澜相互对视一眼,一前一后地急匆匆冲出门外,跳上车,油门一踩到底,风驰电掣般向如归客栈驶去。
所谓如归客栈,其实只是一排四间平房,隔成六个小间,后院建有两间小房,作为卫生间。前院则姹紫嫣红,鲜花开得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