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官的出题思路是什么(2 / 2)

🎁美女直播

爸爸开车很注意交通安全的,那天我们一起去xx市走亲戚,然后天晚了他怕赶不到,于是开得快了点。经过那辆大客车的时候,路只有两股,客车占住了内侧的车道,我们不得已从外侧超车,没想到车就撞了上来。

分条化简:1.大客车违规占道,同时小客车右侧违规超车。2.大客车设计上形成了视野盲区。3.现场环境恶劣,崎岖不平,且道路设计较窄。4.大客车司机疲劳驾驶。5.小客车超速行驶。

归纳概括:想一想上面从几个视角看待问题?违规的角度,车辆设计的角度,道路设计的角度,环境的角度,驾驶人的角度。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答案。1.车辆违规驾驶,出现违规占道,超车,超速。2.大客车设计不合理,形成视野盲区。3.道路设计不合理,路面崎岖且过窄,环境恶劣。4.驾驶人疲劳驾驶。当然,不做这个归纳,一样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

二、根据材料四,谈谈我国目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哪些特点。/根据材料四,谈谈我国目前的贪污腐败有哪些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数量呈上升趋势,2014年多少起,2015年多少起,分别造成多少死伤。从统计数据来看,造成事故原因前三名分别是a,b和c。且呈现出多发于夜晚,一死死全家,大车事故多等特点……

分条化简:我国交通安全事故近年来数量上呈上升趋势,所呈现的特点有(字数紧张的话这句就不要):1.多发于夜晚。2.一死死全家。3.……。

三、对材料六中划线句子「交通安全就是经济发展」,你怎么理解?/反腐的同样也可以类似地给一句话。

xx市政府于20xx年x月x日起,开展了持续1年的「交通安全进万家」活动,xx市长说:「交通安全就是经济发展。」在活动期间,交通事故数量降低了多少多少,死伤人数降低了多少多少,直接经济损失减少了多少多少。交通事故的减少还释放了医疗资源,据统计,活动期间,医院收治交通事故病人减少了多少多少,交警出警数减少了多少多少。

分条化简:交通安全就是经济发展,体现在以下几点(字数紧张的话这句就不要):1.交通安全减少了由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释放了医疗资源。3.减少了交警警力资源的浪费。

在真实考试中,材料所包含的细节更为复杂,而这些细节构成了得分的要点。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文章的结构问题和细节的挖掘问题。

比如我们来看这个真题:

「给定资料」展现了归乡者们给乡村带来的可喜变化,成效显著。请对这些成效分别加以归纳概括。

「在外漂泊这么久,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孤独人』,口袋里多了点钱,总是想着回来为家乡做点事。」西南某省H县大岩村村民老杨对记者说。他初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在沿海多个省份辗转了多年。父母老了,孩子大了,思念家乡的心情越来越强烈。2016年,在沿海家具厂打工的老杨,发现来自本省的订单越来越多,原来,家乡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餐饮业的新需求,具有复古风又环保的碳化木餐桌椅很受餐馆青睐。这让他看到了巨大的商机,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当地生产,就近销售。当年,老杨通过政府贴息贷款,投入30万元开办了木制品厂,生产加工专为餐馆设计的碳化木餐桌椅,员工全是当地农民。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工厂每月利润就达2万元。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的他,对这样的成绩很满意,也看到了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8年,已经在G市拥有线路板产业的E县人涂先生开始将目光转向家乡,投资7500万元成立了覆铜板有限公司,成为当年E县最大的一笔投资项目,吸收了数百名本地人来企业就业。十年后,已发展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覆铜板生产企业,很多打工乡亲已被培养成生产加工线上的技术能手。涂先生说,电子信息产业是支柱产业,他计划未来追加2亿元投资,打通电子信息产业的前端配套产业链,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原材料供货商,而且准备把厂房建设和维修、产品运输、外包装制作等相关业务承包给当地乡亲。E县劳务产业办公室袁主任说,涂先生的企业扩大规模后,不仅可以再吸纳1500名当地人就业,而且将在E县形成一个贯通上下游产业的产业链。

K县人武先生上世纪90年代怀揣60元钱只身远赴M市,从服装厂的学徒做起,吃尽千辛万苦,一步步发展到自己建厂并闻名当地。2015年,迫于东部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遭遇寒冬,他敏锐地将眼光投向家乡,在K县赵家产业园区投资建厂。原以为西部农村拥有大量劳动力,但他没有想到,在160多万人口的老家竟然招不到工。他在一番调查后发现,虽然K县每年返乡农民工超过1万人,但回来的大多是五六十岁的「第一代农民工」,他们主要是为了照顾家庭,不会再离开村镇到园区打工。武先生想出奇招:为了享受物流、财税等服务便利,公司总部放在园区,厂区「前靠」劳动力所在的乡镇,直接把缝纫机、布料打包给工人带回家生产,实行「闲时务工、忙时务农,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灵活用工制度。这一下,用工问题不但迎刃而解,而且用工成本比沿海低一半,这种「总部在县城、车间在乡镇、作坊在家庭」的全新产业组织模式已经在不少地方的农村普遍出现。

小刘是M县某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曾在Z市的一家轨道建设公司担任技术总监。2009年,小刘到荷兰参观了全欧洲最先进的养鸡场。他发现,养殖规模达40万只的养鸡场一共只有5名员工,上料、温度湿度控制以及捕杀全部实现自动化,这让他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如今,返乡养鸡的小刘十分自豪,他的养鸡场达到了年产5万只无公害生态鸡的规模。他的养鸡技术在当地是最先进的,不仅做到了给饲料、给水、孵化的自动化,还联合原本分散的养殖户,探索出了技术共享的联合体运营模式。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某著名经济学家指出,好产业加新技术的组合必将在农村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生产力革新效应,中国过去的人口红利渐渐消失,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形成。

第一遍是分析文章结构:大致看一下文段说什么。第一段说老杨办厂的例子;第二段说涂先生办厂的例子,提了好多就业;第三段说武先生投资建厂搞了新模式;第四段说小刘搞了养鸡场的一个例子;第五段说产业加技术形成生产力革新。好了,这时候你脑子里会有个概念:四个例子,最后一个归纳性结论。读完这一遍,我们脑子中可以形成一个初步理解:可喜变化是生产力革新,然后例子段可能有一些细节,侧重不同,比如有的可能侧重就业,有的侧重新模式。

第二遍是分析句子功能:在确定各段的功能之后,这时候你要做的是分析各段每一句的功能。是功能,而非找具体词。因为我们已经确定,这个题目我们需要回答的是「变化」,说得更宽泛点,就是由某个「对策」带来的「变化」,那么对于不涉及「对策」和「变化」的内容,我们就没有必要细看了。

第一句:「在外漂泊这么久,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孤独人』,口袋里多了点钱,总是想着回来为家乡做点事。」西南某省H县大岩村村民老杨对记者说。——是「对策」或「变化」吗?不是,这是老杨的观念。好了这句直接过。

第二句:他初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在沿海多个省份辗转了多年。父母老了,孩子大了,思念家乡的心情越来越强烈。2016年,在沿海家具厂打工的老杨,发现来自本省的订单越来越多,原来,家乡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餐饮业的新需求,具有复古风又环保的碳化木餐桌椅很受餐馆青睐。——是「对策」或「变化」吗?不是,这是老杨的历史,老杨的观点。仍然没用。

第三句:这让他看到了巨大的商机,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当地生产,就近销售。——「对策」和「变化」出来了。这时候我们砍掉修饰性词语,留下核心词汇——回乡创业。

第四句:当年,老杨通过政府贴息贷款,投入30万元开办了木制品厂,生产加工专为餐馆设计的碳化木餐桌椅,员工全是当地农民。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工厂每月利润就达2万元。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的他,对这样的成绩很满意,也看到了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对策」和「变化」吗?——提取:开办木制品厂——办厂;生产加工专为餐馆设计的碳化木餐桌椅——科技赋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员工全是当地农民——带动就业;工厂每月利润就达2万元——获得利润。

这时候,我们可以总结第一段的内容:创业办厂,科技赋能,带动就业,获得利润。

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对后面的文段进行分析,在本文中不再赘述,如希望对这种分析有更深入的探讨和学习,可以与我交流。

在分析后面文段的同时,我们有可能会遇到与本段中总结出的类似内容,这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合并书写。

另外,还要考虑题目要求的字数。比如题目要求是400字时,上面内容可以全部书写,而如果仅有200字,但我实际通过归纳找到的点(小词)可能有五六十个,不可能全部是得分点,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取舍。取舍的标准就留给大家自己思考。

因此,本文所提供的是一种不可能漏点的归纳方法。

事实上,在各家辅导机构的答案中,包括目前大家普遍认为靠谱的和不靠谱的,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漏点的问题,本质原因是其分析方法不够系统化,仍然依赖于「猜」「碰「」感觉「,而不是「原文」所导致。

聪明的你如果去看一下他们的答案,有没有发现问题呢?

本质上来看,申论的小题应当是一种偏重理性和数学方法的问题,它与「语文」的距离,较「数学」来说,要远得多。

四、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

这是最后的大作文,要写的话,首先你要意识到人家是让你解决问题的。因此,你的作文是围绕问题来写。

如何解决问题?

如果我问你,我的车坏了,你要怎么修?

1.自然先谈谈是怎么坏了,是没法启动?是开起来噪音大?是方向盘转不动?问题先明确了,才好谈解决问题。

2.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是对车子的保养不重视?是发动机磨损?是油箱漏油?是需要加机油了?

3.这时候才能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思想上要重视,要检查部件,要添加易耗品……

那么通过这些思考,车子的问题一定能够解决好。

那么回到题目,我们要谈的内容的框架也就出来了:

1.谈谈目前我国交通安全的现状是什么样?出现了事故多发等情况,如果不解决好,会对人们生命财产带来xxxx,xxxx等损失。

2.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问题,很多人对于交通安全不重视,认为……,认为……;道路的设计可能怎么怎么样,有的地方道路过窄,有的地方道路不平整……;对司机的教育可能不到位,具体谈谈……;然后再写几条。

3.那么要改善上述问题,可以:人们要自觉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认识到……;要进一步加大道路设计的研究,通过xxx,xxx的方式,聘请专家学者……;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

4.最后展望一下未来。

人家的目的是让你把问题解决好,那么解决问题大的思路不能错。否则,你去谈一堆感想,一堆我要怎么做怎么做,你并没有把人家给你的问题解决好。而那些「……」的内容,才是你可以挖掘亮点,填充所谓素材,发挥你语文功底的地方。本篇文章我们只谈框架。

政府招一个公务员,不是让你去发表感想、表明态度的。政府需要的是能处理问题的人!

通过上面的分析,你把人家会怎么考、给你什么模式的材料弄清楚,把有可能出的题目弄清楚,当你拿到一篇申论题目,你就会发现,题目的区别仅仅在素材的不同。

而掌握了考官出题的思路,同时再用数学化的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答题逻辑,才有可能把每道题答的完整。

而现在的你,是否还停留在申论是「语文「而非」数学」的误区之中呢?

如果是这样,你可能要对「申论是什么」这个问题,再次进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