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人郁闷的是,穷人信用都不行,借不到钱,或者借钱成本太高。
这里说的信用不是生活里说的那个信用,而是银行对你的信用评级。
穷人评级低,银行要么不借给你钱,要么利息高得很。
这件事对于那些有条件但是消费观有问题的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启发,但是对于真穷人来说,几乎无解,明知道当前的生活方式越走越窄,但是依旧只能这样走,这可能是世界上最郁闷的事了。
当然了,有些人属于「道理都懂,客观条件导致没法操作」,但是依旧有不少人脑子里真缺根弦。
我有个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去当村干部了,他说国家对贫困户有拨款,但是很多贫困户并没有好好地把这部分钱利用起来,不少人到手后随手就瞎花了。
他感慨有部分人穷是缺机会,也有部分人真是缺知识,观念有问题,难以扶起来。
习得性无助以下这段话是从硅谷王川的微博那里看到的,非常有启发性:摘自巴里·施瓦茨(BarrySchwartz)的《选择的悖论》(ParadoxofChoice)一书——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一种缺乏选择的状态,大脑潜意识会慢慢认为做任何事都无法改变现状改变自身命运,于是会进入一种所谓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的状态,变得更为消极。
即使情况改变,有机可乘时,也不去行动。
这种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甚至会得抑郁症。
当有很多选择时,自我掌控感非常强大,这样人可以长期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势,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
当然选择过多的时候又有三个问题:决策需要耗费更多精力;选择后犯错误的可能性更大;犯错误造成的心理挫折感更强。
如果长期不做选择,大脑就会变得很消极。
很多人说自己感觉自己快要得抑郁症了,其实可以反思下是不是自己平时几乎没什么事需要自己选择,完全是生活逼着你在往前走?
这种状态下,时间长了确实会产生一种越来越严重的消极状态。
这也是我这些年目睹的强人和穷人之间最大的差别,绝大部分正常人似乎对生活有种认命感,觉得也就这样了,凑合着过吧,又不是不能过。
当然了,越厉害的人可以做的事越多,越穷的人可以做的事越少,手里没资源,行动力自然就差,而且干什么都不顺利,会对信心打击特别大。
我认为,你可以经营点自己的东西,可以是微博,可以是头条,甚至每天剪辑一些简易的小视频,当然也可以是更复杂的项目。
有个读者告诉我,他上次看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