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推进发展的部署多、方案多、活动多,抓落实不到位、效果不理想。
231.调查研究不深入,领导活动报道过多。
232.存在“官本位”思想,习惯于坐机关听汇报、打电话下指示,与群众的距离拉远了。
233.抓工作不具体不扎实,有的久拖不决、推进不力。
234.对基层和干部职工关心不够,交任务、压担子多,对承受能力、实际问题关心少。
235.坚持原则不够,纪律执行不严,有的不自觉遵守“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存在个人拍板的情况,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执行不到位。
.责任感不强,缺乏担当,导致一些工作落实不了,一些问题解决不力。
237.追求享受,计较待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意识淡化。
238.生活方式有庸俗化倾向,有的搞特殊化,把学习考察当作福利待遇,存在变相旅游的现象,有的超标、超编配备公车,甚至公车私用、私车公养239.存在以权谋私行为,有的插手工程项目,在执法过程中打招呼,谋取私利。
240.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主要是“三农”工作抓得不实,政策落实不够,对村一级的运转经费和惠民资金补贴不够,农村小水利、农田改造项目等投入不足。
241.工作作风不够务实,不注重工作实效,推进工作措施不明确,存在只在乎大而化之安排工作,没有很好地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进行任务分解和落实,缺少检查督促。
242.指导工作联系实际少,存在空想主义、理想主义。
指导工作看花拳绣腿,提对策、建议少,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研究不够,缺乏负重前行、知难而上的精神。
243.抓项目工作不求实效,工作安排得多,研究督促得少,时效性差,统筹推进慢。
在抓项目工作上,跑工地的时间少,更多的时候以电话形式通过项目实施站所和村委会了解情况,掌握实情不多,发现不了问题,导致部分项目推进速度慢,影响工期和质量。
.工作情绪化,责任心不强。
对人对事对待工作缺乏理性思维,往往把自己的一些情绪带到工作中,伤害了同事之间的感情,影响了工作开展。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