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章(2 / 2)

🎁美女直播

毕竟论文也不是翻一下就能记住的,而是需要用一套阅读方法,把核心知识从纸面抽取到你的脑海中。

在我看来,论文精读的重点不只是阅读这一篇,而是在于怎么内化知识点进入心中的知识体系。

所以先打好理论框架(如何搭框架可以再阅读上面部分),再把这些论文作为基石放入框架之中。

所以,每篇论文的结论都不该是独立的出现在你的知识体系里,而是应该变成你心中知识网的一个环节才行。

因此刚入门时,不要在普通论文上浪费时间,谁让它们不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好材料。

对文献的整理要抓住重点而非过分在意细节,等到做实验时候再翻回去扣细节。

我刚读博士时候,老板强调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周对一篇实验类论文进行文献总结,用意就是督促我深度阅读,同时根据笔记反馈我的阅读深度和理解是否准确。

你也可以在一开始就练手起来,字数几百字即可,每篇实验的总结只要涉及三个方面就好: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之前理论发展和目前缺陷)他们怎么做这个研究(实验方法,实验假设,尤其是与前人的不同之处)发现了什么(总结结果,补充和理论的关系,「为何这个实验能完善理论框架」)如果这三个问题都能准确总结下来,那你就是真的读懂了这篇论文。

而且这份笔记也是未来写作的素材。

一开始写论文时大家对文献的记忆都很差,也难以拿捏重要性,那你在写论文时候拿出这份总结,就能迅速让你回忆起来内容,也能直接运用进你的论文里。

读论文的能力与要求为了建立完整学科体系知识,选择自己的领域,并且了解学术动态,阅读更多论文是必须的,但阅读也只是科研的前奏,科研的时间并不是无限的,任何人都无法把所有时间都花在阅读文献上,否则哪有时间实验和写作呢?

个人认为,一位刚涉足科研的硕士学生,需要积累大约100篇论文的知识,方能对领域内各个小研究方向有清晰的把握,从而能够判断出研究的热点,独立完成一定科研任务;而一位博士要毕业,这个数量需要提升到500。

毕竟一般的博士毕业论文都需要引用大约200篇论文的成果(按照一篇文献综述加三篇试验性论文的量估算),但只阅读200篇肯定不够,毕竟不能说吃了三个包子饱了,就归功于第三个包子。

想要在有限的科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