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章(1 / 2)

🎁美女直播

起来,即使孩子感受到了压力,他们也不知道这就是压力,所以就没有办法通过语言系统,将自己感受到的压力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的话,压力没有办法释放,就会始终存在。

那些从小缺爱、常常生活在惊恐状态下的孩子,等于就是把大脑「泡」在了装满糖皮质激素的「缸」里。

而过多的糖皮质激素,不仅会直接损害孩子的认知能力、自控能力、共情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妨碍大脑额叶皮质的成长,还会损害负责短时记忆的海马体。

而且,这些经常倍感压力的孩子,他们大脑中负责处理恐惧、愤怒和暴力的杏仁核则往往会比其他孩子更加发达。

哪怕是压力事件已经消失了,他们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不仅如此,经常性地让孩子倍感压力,还会损害孩子大脑中的多巴胺奖励系统,让孩子的多巴胺D2受体的感受性降低,也就是说,在同等外界环境的刺激作用下,那些多巴胺D2受体感受性低的孩子,他们必须需要更多的外界刺激,产生更多的多巴胺,才能让他们与其他孩子感受到同样的快乐。

因此,这类孩子,就很容易形成「成瘾行为」,比如玩游戏上瘾。

等这些孩子长大之后,他们也更容易对酒精上瘾,对药物形成依赖,而且容易得上抑郁症。

家庭,是孩子最大的压力「缓冲器」孩子心理上的「稀缺状态」中,物质稀缺占很小部分,绝大部分是由情感稀缺引起,而情感稀缺跟家庭条件的贫穷还是富裕,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与父母亲对孩子的养育方式,情感模式和关系模式密切相关。

我们常说,家庭是我们每个人避风的港湾,这里的「避风港」,就是我们的家庭系统,它对于应对和化解外在压力至关重要。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家庭系统,其实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既保护着我们每个人,同时也影响和塑造着我们每一个人。

如果家庭这个系统出了问题,那么孩子则会马上感受到,并受到直接影响。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亚女士曾经治疗过一个很经典的来访者,那是在1951年,萨提亚女士在社区工作时,一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少女被送到萨提亚女士这里进行心理治疗。

萨提亚经过了六个月的精心治疗,这位女孩的心理状况渐渐好转。

照理说,女孩的家人应该高兴才对。

可是不久之后,萨提亚却接到这个女孩母亲的电话,指责萨提亚挑拨离间她们母女的情感。

萨提亚敏锐地洞察到这里面不对劲,并意识到:女孩的母亲,应该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是,萨提亚就请这位母亲与女儿一起来做咨询会谈。

当母亲和女儿一起来见她时,萨提亚惊奇地发现,自己之前与女孩做所的所有工作,尤其是构建的良好治疗关系,竟然荡然无存了,女孩又回到六个月前的状态。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