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是国家、学校用,它不算侵犯,你可以把它分为个人、学校、国家,这算一块。
分块的方法,不一定一样,你按照自己的方法分就可以,当你把它分好之后,你的记忆量就降低了,你可能原来要记12点,你现在只能去4点就可以了,记4点比记12点要容易多了。
所以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降低记忆量,给要记的东西分块。
分块的三个方法,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个方法,按照对比关系,我把这两个作为一对去记,因为他俩之间有对比关系,就很好记,我记了A就等于记了B,我记了一个等于记另外一个,降低了记忆量。
第二个方法,按照同一属性来记,比如刚刚我说的,6、7或者是11、12,你要把它翻译成少数民族,那是一件好事,你要把它翻译成盲文,也是一件好事,我们就不算你侵权,这就算是同一属性,还有一种,按照逻辑去分,逻辑到这,就断掉了。
比如说个人、社会、国家这个逻辑到这,就已经很完整了,从个体到国家,那我可以把它给结掉,也可以把它分块。
所以分块的三种方法,按照对比关系,按照同一属性和按照逻辑,然后把你需要备的材料给分开。
演讲的时候,我也是用这种方法去记忆的,我们那个时候从稿子形成到真正上台,中间只有两三天,两三天已经很多了,你的稿子一般都是在可能马上要上台的头一天才定下来。
而且我的稿子很可怕,定不下来,因为我会一直修改,我只要想到这不太好,我就会改,一直到我上台之前的最后一刻,我的稿子可能还在改。
我应该怎么记这个稿子,你知道在讲台上是很害怕忘词的,而且不是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有选手就真的忘词了,那应该怎么办?
我在记这个东西的时候,脑子里面是分块的,比如我最后一个稿子叫《寒门贵子》,它分为三块:第一块,我当时想的是讲我小时候的经历,从我说起;第二块,我不能光讲自己,我得讲一下英国纪录片,让大家相信我讲的;第三块,我要转折,不能把这个事情讲得特别丧,结束部分我要给大家鼓舞一下。
这3块,然后我脑子里面就只要把这三块记下来,在台上即便忘词,我就想下面一块要讲什么,所以心里面压力就会小很多。
接下来就遇到一个问题,你把这个东西分块,但是每一块里面还有很多点,你要怎么把这些点给记住?
我们讲接下来一个步骤,叫做穿线。
穿线这个工作,就是帮我们把所有内容给联系起来,跟一条线一样,让你记了第一个就知道第二个,拿出了第二个就知道第三个,在整个记忆工作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穿线,一定要打通你需要背的那些点之间的联系,一定要把他们组织起来。
这个过程就跟一堆乱线头,你首先把它整理了,然后把它排个序,或者你找一个东西把它们穿起来,你这样记,就容易多了。
如果你不组织的话,七零八碎、各色各样的东西就不好记,所以穿线可以帮助你很高效的把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而且永远都不会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