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根据我前面讲到超高段、高段、中段和低段来划,这样你就有了一份学校的名单,接下来查这些学校往年的招生专业有哪些。
挨个看,先从字面上大概理解一下这个专业是什么意思,比如口腔医学,同学们应该都能懂,但是面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或者工业工程这样的专业名称,你可能会懵逼。
如果不知道是什么,就去查一下。
很多网站都能查到,这里推荐一下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阳光高考平台或者一个叫金榜路的网站。com,资料齐全,质量有保障。
这个叫金榜路的针对手机优化做得很好,查起来非常方便。
资料看起来可能比较枯燥,同学们得发挥准备高考的精神,来仔细阅看。
看的过程中,觉得喜欢就记下来。
2。父母亲戚朋友们该上场了,找他们问他们当年学的什么专业,和工作有什么联系。
注意,跟他们询问之前,一定要告诉他们从客观的角度来讲,不要带有太多个人色彩,原因前面说过了。
3。到网上问,知乎、各高校官方微博、百度贴吧,都是不错的地方,有很多热心的师哥师姐会回答你,很多答案非常客观。
缺点就是不能及时得到答案,属于「在线等,急」的那种。
填志愿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到选哪所学校的问题了。
如果前面两个问题回答的好,那么根据分数排位、家庭经济条件、想读的专业和家长的资源,应该很容易就选出读哪些学校了。
现在市面上很多帮助同学填报志愿的网站,筛选高校的工作已经变得非常容易了。
在选择专业和学校的问题上,我给大家提供几条建议,供参考:1。选择专业首先照顾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虽说前面提到这个理论时我说过对很多同学来说有点摸不着边际,但它没错,能这样选最好;2。选择学校要尽量靠近自己将来就业的地方。
请注意我的用词,我说的是「尽量」,不是必须;3。津京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就业活跃区域,中国的科技研发制造集中在这些区域,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过去的珠三角区域扩大为大湾区,即传统的珠三角+加深圳、香港、澳门,从产学研各个方面全面提升,想出门读书的同学们多考虑这些地方的高校;4。通常来说国内的中心城市占据了经济、交通、信息的优势,而这些都在方方面面对本地的高校有着或明或暗的影响,所以选择学校尽量在中心城市,如果不能在中心城市,尽量围绕着中心城市来选,比如南京如果没法去,可以考虑苏锡常,即江苏、无锡、常州,分别对应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和常州大学;如果广州没有办法去,可以考虑选择汕头的汕头大学或者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另外,深圳这几年上升势头很猛,即南方科技大学之后,深圳市又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