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直播

这回倒不是因为我考得差,而是在听说读写四部分结束后系统有个选项问我要不要报告成绩,我当时做得头晕脑胀,以为是选择是否报告给学校,于是选择了「cancel」(当时还没选好学校)。

于是,我那一轮的托福没有成绩,而且我是三个星期后才知道这件事的。

我记得超级清楚,那一轮的报名费是一千四百块钱,这一笔钱就当是做了一次模拟题。

虽然日语和英语的初次「征战」都宣告失败,但是自己选的路,咬咬牙还是得坚持。

距离托福一个半月后的南师大,我又考了一次N1,这次节奏更为紧张,4天后就马不停蹄去南京农业大学考了托福。

可能是考前两个礼拜做完三大本托福模拟题的「后遗症」,我走出考场的时候有点麻木,坐在永和豆浆吃午饭的时候,我深深地叹一口气:今年的折磨终于全部结束了!

大五的最后一个学期,我卡在了申请过程。

因为当时我觉得中介费三万块钱有点贵,就全程「DIY」了。

没想到,钱是省了,但是花费的经历和时间远远超出我的预料!这段经历告诉我,省钱和省时间,是不可兼得的。

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借书,问出国的师兄师姐,历经万难,终于把PS和CV搞出来了,然后开始跟教授「套磁」。

这个「套磁」的过程也非常坎坷。本来申请京都大学医学部很有希望,教授答应让我过去,AAC也通过了,结果突然有一天晚上教授发来一封email,说非常抱歉今年我们实验室的招生名额已经满了,就把我给拒了,这我能找谁说理去?只能转战其他学校。

申请北海道大学也出了不少麻烦,首先是我托福的官方成绩单一直没有送到(我二月份又重新考了次),万幸学校方面说ETS寄给考生的成绩单也有效。另外北海道大学的录取工作开始得特别晚,七月份才开始正式录取工作。这就导致了五月份时申美国加拿大的同学已经拿到offer的时候,我还八字没有一撇。

当时的忧心与不安,现在回想起来好像不值一提,大多数是因为自己的不成熟而产生的对未来的恐惧。有一些挫折会把你的自信心击得粉碎,可是生活还在继续,只能站起来,向着预定的方向前进。

很多时候被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时候,自己能做的只有卑微地挣扎。

特别是,在挣扎的时候还伴随着身边很多不同的声音:以前师兄师姐告诉我国外不承认中国的医学学历;中介告诉我去日本读研必须先从读一年研究生(日本的「研究生」意思是预科生,正式的graduateschoolstudent叫大学院生);朋友告诉我我的GPA申请七所帝国大学很难。

我花了五年的时间,证明了他们都在「扯淡」。

很多人告诉你不可能做得到,只因为他们自己失败了。有人给过我实用的歲言,也有人给过我不靠谱的建议,最后我发现能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