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一台显微镜还是不够的,助手的严重缺乏束缚了这一项目的开展,所以我们绝大多数的口腔医院,即便是著名高校的附属医院,依然做不到显微镜的普及,依然把它作为「高新技术」在看待。
我曾经在学校里听过一个非常恐怖的传言!说大学路上有好几家干锅店的兔子来自于我们做完实验的兔子!
不过由于考证难度太大(可能会被老板打),一直没有「实锤」。
结果,就在去年的年底,在朋友圈中看到——大学路的一整排店铺全部拆除。
看来,这个传言就只能变成一个传说了。不过我真的好怀念实验室外的大学路上的干锅兔,那滋味,滋溜。
说回来,兔子和我的口腔课程有什么关系呢?
专业点来说,其实是做「动物机能学实验」,也就是行外人眼中「杀」小白鼠、蛙、小兔子,不对,大兔子的动物实验课。
比如通过检测兔子的血压,来理解各种药物对于血压的影响——再去应对药理学课本上的文字叙述,理解也就更为深刻了。
又比如对于青蛙的低级神经的刺激,来理解解剖学、生理学课堂中学到的神经反射就能更加透彻。
当然,这里还是要说明一下,这些小动物同样也是我们的「老师」,一切实验步骤都必须严格遵循着动物伦理来进行。
医学研究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以严谨并且严肃的态度对待,在生命面前,没有任何一个环节和元素可以被轻视。
「生理生化,必有一挂。」
这是流传在低年级医学生中的段子,但是在某些(不包括我)华西的「学霸」「学神」们口中就是句玩笑话,考试结束,照样个个都是九十几分,让学渣们拍红大腿。
不过根据我后来暗搓搓的长久观察得出,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天生的「学霸」「学神」。接近期末考试周的图书馆和自习室会用座位数的现实告诉大家——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图书馆因为冬暖夏凉有空调,位置又紧缺,想在期末抢到位置的话,必须得早上八点前就在图书馆门口排上队。而大量华西的教学楼,又都是接近百年的古老建筑,很多教室甚至连电风扇都吹不到每一个座位,只能开着木头窗子,蹭一点钟楼下飘来的吝啬的微风,得到一丝隐约的清凉。
刻苦和努力,我坚定地认为这将是我们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现实中,我确实看到过有很多人害怕自己的努力被人看到,觉得自己的努力会让别人认为是因为笨、没有天赋才不得不努力——这是很多大学生的困扰,他们万分努力,却不愿别人看到他们的努力,他们更愿意别人看到他们轻而易举拿到高分和耀眼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