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没有技术,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厂子为了让何雨柱更加了解当今圆珠笔芯的情况,他将集团工程师找来,亲自让他解释给何雨柱听。
工程师头发花白,年龄在五十岁左右,而何雨柱知道,未来就是靠他们的研究,华夏国才彻底摆脱了常年进口笔头。
工程师道,“何厂长,久闻大名啊,只是我没想到,何厂长也关注圆珠笔芯的制造。”
“市场上一支圆珠笔已经卖到是十块钱了,国内的市场被这一波涨价给搞乱了。”
“市场经济我不懂,但是要说这个笔芯的研究,我斗胆说我最有发言权的。”
“圆珠笔是靠笔芯前断的球珠滚动来书写的,而笔芯的滚珠由黄铜,钢,或者碳化钨制成。”
“钢材要制造笔头,需要用到很多特苏的微量元素把钢材调整到最佳性能。”
“微量元素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钢材的质量。”
“这个配比是关键技术,而配比如果找不到,我们华夏国的制笔行业,永远都需要进口笔尖钢。”
工程师说完,长长叹了一口气。
何雨柱似乎感觉到了工程师的无奈。
技术落后,无法掌握核心技术。
而笔头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机密,你就是想花钱买,他们都不会告诉你。
为的就是想永远牵制住华夏国,控制华夏国庞大的市场。
不过,今天何雨柱来,就是为了改变这种几十年被人控制的局面。
为了能直观的了解圆珠笔芯,何雨柱跟着厂长何工程师去了车间。
工程师指着一套设备道,“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设备,也是之前从未有过的炼钢工艺。”
“花了十多年研究出来的,没有任何参考,只能不断的积累数据,调整参数,设计工艺方法。”
“虽然很难,不过,为了能炼出笔尖钢,我们的工程师们一直都没有放弃。”
何雨柱看着机器心里不禁有有了感慨。
今天,或许明天,他制造出笔尖钢,那么他将华夏国制造这件事提前了足足44年。
工程师见何雨柱看着设备,久久没有说话。
他道,“因为没有可借鉴的,我们工程师就从几十公斤开始炼。”
“各种成分加入多少,现在已经没法统计了,因为实验的次数太多了。”
“陈工程师,这套设备我可以试试吗?”
厂长看了眼工程师,而工程师也是懵的。
“何厂长的意思是要操作吗?”
“您刚才不是说了吗,只要找到合适稳定的配比,就能研制出笔尖钢的钢材。”
“是的,只要找到配比,我们就能从中提炼出笔尖钢来。”
“我觉得我可以试试。”
何雨柱说完,厂长楞了一下。
“是要参与研究吗?”
毕竟,这套设备也是很昂贵的,工程师都是上级挑的特殊人才。
厂长不知道何雨柱到底想做什么?
不过,他知道何雨柱的几项发明,早已经远超过国际水平。
他说看看实验室的设备,也应该算是属于他老本行的范畴。
况且何雨柱是中科院的名誉院士,他来视察也是合情合理的。
厂长以为何雨柱就是要看看实验室的工人怎么做实验,想也没想,就带着何雨柱去了实验室。
何雨柱见实验室里有十几名工程师在埋头研究。
他们进去的时候,大家一开始都没反应过来。
等到陈工程师咳嗽一声,这些人才抬头,一看厂长来了,都起来迎接。
第311章我们不能被进口笔芯绊住脚步
“耽误大家一点时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何院士,也是玉京轧钢厂的厂长,我们大家欢迎领导视察。”
“厂长,千万别说视察,我就是来看看,随便看看的,大家忙,不用管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