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有身份证,我要租一辆车!”
“我租……”
“我也租……”
现场是人山人海,队伍又排起了长龙。
有的人也不知道排队干啥,也跟着挤到队伍里。
电视台岂肯放过这么好的素材?
早早就来到打卡点拍摄和采访。
记者走到队伍的第一个人面前,小伙子二十多岁,笑的跟一朵花一样灿烂。
记者问小伙子,“你今天为什么这么开心啊?”
“能免费骑车当然开心了。”
记者又问,“需要缴一块钱,你觉得贵吗?”
“不贵,现在一毛钱能买一块大白天奶糖,但是可不能骑车。”
“可现在我拿一毛钱就能骑车了,您说哪有这便宜的好事啊。”
这时候,工作人员已经登记好了信息,将身份证递给小伙子,然后发了一张号牌给小伙子。
“这张卡不能丢了,他就是你租车还车的凭证。”
“下次你还车,在哪个打卡点都可以,但是必要要有卡牌。”
工作人员又补充一句,“没有卡牌和身份证,押金是不能退的。”
“如果你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还车,我们回按照您登记的记录上门查访。”
“如果找不到人,超过预定时限,我们可以认定为借车人有偷车嫌疑。”
“我们会采取报警的办法来警告租车人要按时归还,不要想着借车不还的想法。”
工作人员说的很详细,可以说就是给现场租车的来了一次科普。
小伙子拿着卡牌走了,后面的人羡慕小伙子这个时候走出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摄像机给他特写,整个西直门大街的人也都盯着他看。
只见小伙子拿着卡牌走到停放自行车棚处,工作人员直接给他发了第一辆自行车。
小伙子在万众瞩目的目光中,骑着绿色单车从拥挤的人群中骑到了大马路上。
而电视台的记者坐上了车全程跟踪第一辆何拜自行车的借和还的过程。
马路边上也站了不少人,都围着他看。
因为人多,一段五十米的路他骑了五分钟才挤出人群。
今天是周末,小伙子是大学生,骑车到市中心办点事。
小伙子骑到哪,哪就成了焦点。
电视台的车跟在小伙子身后拍摄。
小伙子停下车进去办事,电视台的人也跟着进去拍摄。
而市民不知道的是,这小伙子今天租车其实也是电视台安排好的。
电视台这么做,当然最终目的是为了节目效果。
找熟人的好处,一个是为了方便录制,再一个也是为了记录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何拜自行车的开启仪式。
等小伙子二十分钟出来后,那些人还围在车跟前看呢。
“这车是绿色的,我第一次看到绿色的车。”
“这车真好看,骑着一定轻巧。”
不知道人还以为他们看什么宝贝呢。
小伙子好不容易挤进了人群里,打开车锁,然后骑车往回走。
他们学校附近也有一处打卡点,他骑了十分多分钟后就到了打开点。
而打卡点离他的学校也不远了。
小伙子将车骑到还车打卡点,有五名工作人员坐在亭子里等候第一辆还车的人。
就像是运动员百米冲刺一样,小伙子在围观市民的欢呼声中,他将车骑到了打卡点。
而现场已经有工作人员将还的车做了快速检查。
发现车没任何问题,工作人员将车推回了车棚里重新上锁。
小伙子拿出卡牌和身份证递给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将信息对比之后,然后将九毛押金退还给了小伙子。